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怎样的呢笔者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觉角度把所见的课堂掠影归结为三类:赛课场上的课堂场景概况好似满汉全席——完美却难以实现,公开教学中的课堂场景概况犹如丰盛的家常菜——生动可偶尔操作之,独自教学的课堂场景概况如同家常便饭——平淡需添加调味品,从而引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的一些长与短,得与失,因与果的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1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也就是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真正使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场所。
2 新课程标准实施前的课堂模式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几十年一贯制,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课堂教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缺乏“教学觉醒”,把教学归结为单纯的技术操作过程,导致了刻板划一的教学。“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主体的回归,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
3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掠影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这一大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掠影一:市区级赛课场上的课堂场景概况
去年我去观摩了一次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的比赛,有一堂课让我感触很深,那位老师上的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生活中的负数》。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我也上了这堂课,之前也研究了很久这堂课应该怎样上。那位老师一上来就问“你们见过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负数”。我捏了一把汗,谁想学生哗啦哗啦说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负数,我心想这里的学生还真行懂得的真多。接着教师引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开始接下来的教学。学生们配合的也非常到位。一节课下来把这小节几课时内容都串讲完了。课后感觉:同学回答问题和课堂练习完成的都不错。课堂组织及教学都围绕新课标三维目标来展开,……教学非常成功可谓尽善尽美。我想我们那里的学生和市区的孩子差距好像太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样一堂课我在讲解时,让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出现了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出示“负号”时问:“有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大多回答的同学说是“减号”个别说是负号。但到一所以农村和做生意家庭为主的学校上课时,出示“负号”问道时没有学生回答,提示半天有同学说是“一杠”,更别说能说出负号了。事后反复想想城乡学生的素质差异怎么这么大呢?后来了解一下哪天上课的学生30名都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差的没来。虽说是市级赛课但那天上课的老师就是本校的……。这就是我眼中所见的市级赛课场上的的课堂掠影——完美符合新标准,好似一桌诱人的满汉全席,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却难以实现。
掠影二:校级公开教学中的课堂场景概况
一次我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被抽到要代表全组公开教学,接到任务构思了几天提出方案大家提出异议,布置好任务。几个同事一起帮忙出主意想思路做教具的做教具,我负责帮忙做课件。虽说是旧知识可以借鉴别人的课件,但我还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制作了课件。别人多辛苦我不知道,我是一星期基本上海晚12点休息,加班加点才完成。
她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时、分、秒》的内容,课堂上教师从课件背景画面引出课题——《时、分、秒》。第一环节“认时钟”小朋友们齐出手拿出学具跟着老师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相关知识。第二环节的练习采用“走迷宫”,“你做我猜”,“逛超市”三个游戏活动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同学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体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快乐感觉。整个课堂真实亲切,寓教于乐。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校内公开教学的课堂掠影——真实亲切、寓教于乐,犹如一桌丰盛的家常菜。
掠影三:平时独自教学的课堂场景概况
以我自己为例,平时独自教学的课堂,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重点以完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重点,所有教学方式的采用主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而设计,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大多数课时如下:1、“知识讲解”大多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形式。
2 “课堂练习”多采用先独自完成,然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对照结果。遇到答案不同的情况再讨论不同及错误的原因,最后老师讲评。
3 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则稍加用心一点。通过课件展示,动手操作来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章时,讲解“圓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时都较为用心,积极准备。在教学“圓的认识”时,我准备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圆,感觉圆。我利用一晚制作flash课件演示从折到找原版心、半径、直径的过程,再到作图从画任意圆、画半径、画直径把过程和方法一一演示,学生先观察画面,在跟着画面操作。第二课时根据要求作图,同学们根据给出的半径、直径作图,通过同学相互检测半径、直径检验教学的完成情况。再采用课堂测验的形式把第一个课时任务让学生一一过关;使得学生们真正理解半径、直径的概念,为后面教学“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4 对三种课堂模式掠影的评价及成因分析
一种新课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课堂表现模式,我想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知肚明的。这其中包含多年教学遗留下来的历史原因,包含各学校的现状问题,以及各位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观点和看法的不同等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学的不同设计是为完成不同的教学目的。
4.1 赛课场上的课堂是根据新课标要求,为了完成比赛而非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它是为了比赛能取得好成绩经过精心打照反复演练再呈现出来,基本没有漏洞,没有遗憾很完美,该达到的几维目标都达到了。一堂课花费多少个日日夜夜,调动多少人力物力,这道完美丰盛的大餐,在现实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天天享用的。我们只能吸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感受集体智慧的结晶,欣赏欣赏。
4.2 公开教学的课堂虽说真实教学效果好,只需稍加努力就可实现。但课前准备太耗时,如果每堂课都这样上教学效果固然好,但老师们可能不到中年就一命呜呼。犹如年夜饭即便是家常菜也无法天天吃,只能偶尔享用调剂一下课堂模式。
4.3 教师独自教学的课堂模式掠影应该是现阶段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从我自身感受谈谈归结原因有如下几种:
(1)教师对《新课标》中倡导的基本理念认同程度不同,普遍认为这些理念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实施。
(2)这个课堂是围绕学生如何能掌握知识重点,如何能考出好成绩完成教师考核目标、考试目的来设计的。
(3)教学课时紧张也是较大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①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教材中介绍新知识、新方法时,内容较浅显,例题难度也不大。但后面配置的习题数量多,以及考试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加教学时间。有些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时间确实不够。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甚至形成“夹生饭”,不利于教学。
②每班学生人数不同,学生素质水平悬殊。这是又一影响教学时间的因素。如果按照课标要求上课,让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特别是一些底子差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增加教学时间,将较难的内容放慢进度。这样课时紧张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③课时紧张使学生负担加重,新课程中一些知识的编排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导致一些知识在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必备知识不足,没有这些必备知识的学习是有困难的,为解决这些困难,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补充课时。
④教法的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让学生来“探究”。学生主动探究一多,讨论一多,时间花费就多,教学时间就偏紧。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老师宁可按旧办法教,自然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也难以实现。主动学习也就成了表面文章空头口号,而没有真正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
(4)年夜饭好吃但准备起来耗时太多天天品尝却难办到,只能偶尔为之。
要每堂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课前需要做大量准备,过于耗时。教学效果比老教法强很多也没有,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感受。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多了,这主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无论大小关键是他们是否接受新知识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教学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大多已经习惯了老的教学方法,对于难度较大不易理解的内容再改革一下教学方法作为调味剂让学生们活动活动参与参与偶尔为之还是可以的。这也许是许多教师的共鸣吧。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天天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能尽力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场所。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时代的课堂需求吧。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1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也就是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真正使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场所。
2 新课程标准实施前的课堂模式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几十年一贯制,从“满堂灌”到“满堂问”,课堂教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缺乏“教学觉醒”,把教学归结为单纯的技术操作过程,导致了刻板划一的教学。“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主体的回归,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
3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掠影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这一大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掠影一:市区级赛课场上的课堂场景概况
去年我去观摩了一次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的比赛,有一堂课让我感触很深,那位老师上的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生活中的负数》。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我也上了这堂课,之前也研究了很久这堂课应该怎样上。那位老师一上来就问“你们见过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负数”。我捏了一把汗,谁想学生哗啦哗啦说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负数,我心想这里的学生还真行懂得的真多。接着教师引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开始接下来的教学。学生们配合的也非常到位。一节课下来把这小节几课时内容都串讲完了。课后感觉:同学回答问题和课堂练习完成的都不错。课堂组织及教学都围绕新课标三维目标来展开,……教学非常成功可谓尽善尽美。我想我们那里的学生和市区的孩子差距好像太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样一堂课我在讲解时,让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出现了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出示“负号”时问:“有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大多回答的同学说是“减号”个别说是负号。但到一所以农村和做生意家庭为主的学校上课时,出示“负号”问道时没有学生回答,提示半天有同学说是“一杠”,更别说能说出负号了。事后反复想想城乡学生的素质差异怎么这么大呢?后来了解一下哪天上课的学生30名都是班上成绩较好的,差的没来。虽说是市级赛课但那天上课的老师就是本校的……。这就是我眼中所见的市级赛课场上的的课堂掠影——完美符合新标准,好似一桌诱人的满汉全席,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却难以实现。
掠影二:校级公开教学中的课堂场景概况
一次我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被抽到要代表全组公开教学,接到任务构思了几天提出方案大家提出异议,布置好任务。几个同事一起帮忙出主意想思路做教具的做教具,我负责帮忙做课件。虽说是旧知识可以借鉴别人的课件,但我还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制作了课件。别人多辛苦我不知道,我是一星期基本上海晚12点休息,加班加点才完成。
她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时、分、秒》的内容,课堂上教师从课件背景画面引出课题——《时、分、秒》。第一环节“认时钟”小朋友们齐出手拿出学具跟着老师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相关知识。第二环节的练习采用“走迷宫”,“你做我猜”,“逛超市”三个游戏活动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同学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体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快乐感觉。整个课堂真实亲切,寓教于乐。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校内公开教学的课堂掠影——真实亲切、寓教于乐,犹如一桌丰盛的家常菜。
掠影三:平时独自教学的课堂场景概况
以我自己为例,平时独自教学的课堂,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重点以完成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重点,所有教学方式的采用主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而设计,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大多数课时如下:1、“知识讲解”大多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形式。
2 “课堂练习”多采用先独自完成,然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对照结果。遇到答案不同的情况再讨论不同及错误的原因,最后老师讲评。
3 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则稍加用心一点。通过课件展示,动手操作来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章时,讲解“圓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时都较为用心,积极准备。在教学“圓的认识”时,我准备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圆,感觉圆。我利用一晚制作flash课件演示从折到找原版心、半径、直径的过程,再到作图从画任意圆、画半径、画直径把过程和方法一一演示,学生先观察画面,在跟着画面操作。第二课时根据要求作图,同学们根据给出的半径、直径作图,通过同学相互检测半径、直径检验教学的完成情况。再采用课堂测验的形式把第一个课时任务让学生一一过关;使得学生们真正理解半径、直径的概念,为后面教学“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4 对三种课堂模式掠影的评价及成因分析
一种新课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课堂表现模式,我想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知肚明的。这其中包含多年教学遗留下来的历史原因,包含各学校的现状问题,以及各位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观点和看法的不同等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学的不同设计是为完成不同的教学目的。
4.1 赛课场上的课堂是根据新课标要求,为了完成比赛而非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它是为了比赛能取得好成绩经过精心打照反复演练再呈现出来,基本没有漏洞,没有遗憾很完美,该达到的几维目标都达到了。一堂课花费多少个日日夜夜,调动多少人力物力,这道完美丰盛的大餐,在现实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天天享用的。我们只能吸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感受集体智慧的结晶,欣赏欣赏。
4.2 公开教学的课堂虽说真实教学效果好,只需稍加努力就可实现。但课前准备太耗时,如果每堂课都这样上教学效果固然好,但老师们可能不到中年就一命呜呼。犹如年夜饭即便是家常菜也无法天天吃,只能偶尔享用调剂一下课堂模式。
4.3 教师独自教学的课堂模式掠影应该是现阶段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从我自身感受谈谈归结原因有如下几种:
(1)教师对《新课标》中倡导的基本理念认同程度不同,普遍认为这些理念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实施。
(2)这个课堂是围绕学生如何能掌握知识重点,如何能考出好成绩完成教师考核目标、考试目的来设计的。
(3)教学课时紧张也是较大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①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教材中介绍新知识、新方法时,内容较浅显,例题难度也不大。但后面配置的习题数量多,以及考试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加教学时间。有些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时间确实不够。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甚至形成“夹生饭”,不利于教学。
②每班学生人数不同,学生素质水平悬殊。这是又一影响教学时间的因素。如果按照课标要求上课,让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特别是一些底子差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增加教学时间,将较难的内容放慢进度。这样课时紧张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③课时紧张使学生负担加重,新课程中一些知识的编排系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导致一些知识在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必备知识不足,没有这些必备知识的学习是有困难的,为解决这些困难,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补充课时。
④教法的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让学生来“探究”。学生主动探究一多,讨论一多,时间花费就多,教学时间就偏紧。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老师宁可按旧办法教,自然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也难以实现。主动学习也就成了表面文章空头口号,而没有真正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
(4)年夜饭好吃但准备起来耗时太多天天品尝却难办到,只能偶尔为之。
要每堂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课前需要做大量准备,过于耗时。教学效果比老教法强很多也没有,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感受。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多了,这主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无论大小关键是他们是否接受新知识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只要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教学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大多已经习惯了老的教学方法,对于难度较大不易理解的内容再改革一下教学方法作为调味剂让学生们活动活动参与参与偶尔为之还是可以的。这也许是许多教师的共鸣吧。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天天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能尽力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场所。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时代的课堂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