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阅读教学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答题能力的机械操作过程,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整合过程,是“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過程”,表现出的是对人的关注,塑造出真正的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真的与课堂融为一体,学到真知识。
一、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掌握教学策略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知识含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确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行为老套的问题,正需要用理性和怀疑精神,通过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什么为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史绍典先生提出,一堂“充实”“丰满”“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过程”“有积累”“能增值”。换言之,要很好地把握“三个维度”,处理好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与相互的作用关系,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通过自身的体验,学生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抓住规律,悉心引导。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紧紧抓住教学的规律、学生认识心理的规律,既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又要重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实也是阅读的动力因素,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首先要调动阅读主体的心理动力,把被动的阅读转化为主动的阅读动机,阅读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动机、一种求知若渴的阅读期待。”教师如果能把学科知识加以“心理学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而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即“研究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心理结构和规律,研究学生是怎样获得语文知识,如何形成语文能力,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
2、挥教材优势,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教师可以再介绍茨威格的其他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奥地利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二、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移情入文,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的自我内化。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因此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情感凝聚物——意象中去,进行角色体验,并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诠释。如《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遇。虽然是鲁侍萍偶然进入周公馆,但从她进入这间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的房子时,她的灵魂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新与旧交织的命运的怪圈之中了。这正如她所自语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命运把她牵入了“寻梦”,由不自觉到故意,且时时在诱导提醒周朴园。这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旧雨衣、这间房子、窗户。这三样是当年或今天周朴园与鲁侍萍生命中的重要的一笔。在周朴园心目中,旧雨衣上面有梅侍萍的气息,鲁侍萍在后面两人又提到。同样这间当年梅侍萍生周萍时住过的房子,这梅侍萍夏天分娩喜欢关闭着的窗户同样有这种气息,“这间房子”可以说曾经是生命与灵魂的栖居地,也是埋葬他们青春美好的坟墓。正因为这种气息,使他心中三十年来一直有一种暖暖的情愫在。三十年来,周朴园保留了他与侍萍共同生活时侍萍喜爱的家具,家具上侍萍的相片一放就是几十年而未曾撤换过!这里的周朴园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痴情钟情的男性,还是冷酷、无情、虚伪的冷血动物、伪君子?他后面的忏悔是不是发自内心?其对侍萍的情感是不是真情实意的?所有这些问题,学生在这里可以体会并诠释。这一角色的转换表面上看是阅读主体对文本局部细节的把握,实际上是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后,便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源源不断地浇灌着他们的心田,与作品形成共鸣点。
三、对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2]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真的与课堂融为一体,学到真知识。
一、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掌握教学策略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知识含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确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行为老套的问题,正需要用理性和怀疑精神,通过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什么为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史绍典先生提出,一堂“充实”“丰满”“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过程”“有积累”“能增值”。换言之,要很好地把握“三个维度”,处理好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与相互的作用关系,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通过自身的体验,学生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抓住规律,悉心引导。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紧紧抓住教学的规律、学生认识心理的规律,既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又要重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实也是阅读的动力因素,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首先要调动阅读主体的心理动力,把被动的阅读转化为主动的阅读动机,阅读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动机、一种求知若渴的阅读期待。”教师如果能把学科知识加以“心理学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而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即“研究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心理结构和规律,研究学生是怎样获得语文知识,如何形成语文能力,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
2、挥教材优势,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教师可以再介绍茨威格的其他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奥地利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二、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移情入文,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的自我内化。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因此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情感凝聚物——意象中去,进行角色体验,并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诠释。如《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遇。虽然是鲁侍萍偶然进入周公馆,但从她进入这间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的房子时,她的灵魂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新与旧交织的命运的怪圈之中了。这正如她所自语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命运把她牵入了“寻梦”,由不自觉到故意,且时时在诱导提醒周朴园。这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旧雨衣、这间房子、窗户。这三样是当年或今天周朴园与鲁侍萍生命中的重要的一笔。在周朴园心目中,旧雨衣上面有梅侍萍的气息,鲁侍萍在后面两人又提到。同样这间当年梅侍萍生周萍时住过的房子,这梅侍萍夏天分娩喜欢关闭着的窗户同样有这种气息,“这间房子”可以说曾经是生命与灵魂的栖居地,也是埋葬他们青春美好的坟墓。正因为这种气息,使他心中三十年来一直有一种暖暖的情愫在。三十年来,周朴园保留了他与侍萍共同生活时侍萍喜爱的家具,家具上侍萍的相片一放就是几十年而未曾撤换过!这里的周朴园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痴情钟情的男性,还是冷酷、无情、虚伪的冷血动物、伪君子?他后面的忏悔是不是发自内心?其对侍萍的情感是不是真情实意的?所有这些问题,学生在这里可以体会并诠释。这一角色的转换表面上看是阅读主体对文本局部细节的把握,实际上是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后,便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源源不断地浇灌着他们的心田,与作品形成共鸣点。
三、对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2]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