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新华启动全省零售业务最初的一项举措,是创办“名社好书进浙江”订货会,以“名社好书”的名义,将“名社”与“好书”引入浙江省店的大小零售卖场。十多年来,尽管浙江依然还是个人口小省,其人口总数不及苏、鲁、川等大省的一半,但省内新华系列的零售总量,绝对在全国名列前茅。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以“名社好书”这个标准激活零售市场,功不可没。
应该说,名社与好书是两个不同的标准。名社不一定尽出好书,好书也并非完全出自名社。但对于零售书店来说,名社是必须重视的,好书是不能错过的,这个概念,从一个方面形象地交待了零售书店业务工作的努力方向。
就名社而言,它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在大社、强社之外,零售书店对出版社一个重新定义。毕竟,大或强,更多的是简单地凭码洋说话。但对于一家零售书店,尤其是希望自己成为有影响的或是接近于优秀的零售书店来说,仅仅有码洋是不够的。一些出版社,如三联,论码洋,既不能算大也很难称强,但做综合书店或做人文书店能够忽视这样的出版社么?当然不能。
好书则是一个更简明扼要的标尺。好书比名社更为直接和干脆。好书店是需要而且必须以好书来奠定基础的,没有好书,没有足够数量的好书,好书店一定是空中楼阁。可惜的是,为数不少的出版社,并不是完全理解我们的这个判断。记忆犹新的是,2001年浙江图书大厦开业之初,邀请不少的大社强社名社来杭州座谈,希望出版社尽可能多地为大厦提供品种,尤其是新华书店以往不够重视的专业品种学术图书,因为浙江图书大厦不将中小学文教类图书等作为零售的主要内容。座谈会上,某师大出版社的代表非常坦率地表达其反对意见,说没有见过不要码洋的新华书店,不卖文教书的新华书店,出版社根本就没必要合作。其用辞之激烈,至今也不敢忘。
幸好,这样的出版社并不多。幸好,更多的出版社在品种上有力地支持了浙江图书大厦和以后出现的博库书城。这样,我们的实践得以坚持下去,并取得了超出预计的成果。
这其中还有广西师大出版社,不仅在常规意义上支持了我们的实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的制造上丰富了我们对书店品种的想象力。
我并不了解广西师大社的内部结构,我自然而然地将贝贝特公司制造的产品视作广西师大社的成果。以教材教辅为重点的一家出版社,能将吃力不讨好的人文图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在近几年中制造或引进了大批好书,对读者,对书店,都是好事。
名社之名,自然在于好书。
博库书城的卖场,有一个“博库推荐”区域,以博库的判断能力向读者推荐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类品种。近年来,广西师大的新书占了不小的比例,诸如《人生十论》、《哥伦比亚的倒影》、《退步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大历史不会萎缩》、《走近中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人生哲学》、《晚学盲言》、《袁氏当国》、《非常语文》、《谈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胡适口述自传》、《温莎墓园日记》、《明朝的皇帝》、《岁月台湾》、《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温故》系列、《午夜的幽光》、《后窗看电影》、《思考中医》、《文武北洋》……这些品种,常来常往,已成熟客。有些出版社对这样的位置非常眼热,也有说要出多少费用包下来的。但我们坚持以自己的标准做这一份推荐,也就是说,在“博库推荐”这个平台上,只认书,不认人。而在这里,广西师大社的品种,无疑是亮相次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零售书店与出版社,可能会出现种种的利益关系。但我总以为,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关系,是出版社一心一意出好书,而书店想方设法为好书找到出样的好位置。这个问题解决了,无论店社还是读者,没有不满意的道理。
在这个意义上,出版社要全力以赴做好书,做有品位有品质的好书,做能够卖三年五载乃至十年二十年的好书。有好书,就一定会有好书店。而没有好书,或是没有足够的好书,好书店是根本撑不起来的。
以教材教辅做大码洋的出版社多得是,怎么也没见有多少认真做些有可能赔本的好书?毕竟,有数亿十数亿的码洋垫底,每年正经做十个哪怕是叫好不叫座的品种不至于亏多少吧?以长远计,如果所有书店只会经营教材教辅,整个书业一定死得很难看。
这几年,一些机构做国民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总是说阅读量下降等等,却不能告诉我们,一个每年出书品种接近20万种的出版“大国”,有多少品种是根本就进不了书店的,有多少品种的生命力脆弱得没几天好活。不读书,少读书,有几成因素是由于现在的书不好读,不值得花钱去买更不值得花时间去阅读?
好书不多,书店干着急。盯着销售排行榜,假设没有这个或那个出版社会出现什么结果。譬如没有清华北大会如何,没有建工化工又如何;譬如没有三联,万圣刘先生季风严先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譬如没有广西师大或是广西师大没有贝贝特的品种,我们该找哪些品种填补推荐的空白;这么杞人忧天,也是一件很累的事。于是,满心希望有更多的好书更多的名社,使书店的品位得到强有力的维护。
(作者为浙江省新华书店博库书城总经理)
应该说,名社与好书是两个不同的标准。名社不一定尽出好书,好书也并非完全出自名社。但对于零售书店来说,名社是必须重视的,好书是不能错过的,这个概念,从一个方面形象地交待了零售书店业务工作的努力方向。
就名社而言,它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在大社、强社之外,零售书店对出版社一个重新定义。毕竟,大或强,更多的是简单地凭码洋说话。但对于一家零售书店,尤其是希望自己成为有影响的或是接近于优秀的零售书店来说,仅仅有码洋是不够的。一些出版社,如三联,论码洋,既不能算大也很难称强,但做综合书店或做人文书店能够忽视这样的出版社么?当然不能。
好书则是一个更简明扼要的标尺。好书比名社更为直接和干脆。好书店是需要而且必须以好书来奠定基础的,没有好书,没有足够数量的好书,好书店一定是空中楼阁。可惜的是,为数不少的出版社,并不是完全理解我们的这个判断。记忆犹新的是,2001年浙江图书大厦开业之初,邀请不少的大社强社名社来杭州座谈,希望出版社尽可能多地为大厦提供品种,尤其是新华书店以往不够重视的专业品种学术图书,因为浙江图书大厦不将中小学文教类图书等作为零售的主要内容。座谈会上,某师大出版社的代表非常坦率地表达其反对意见,说没有见过不要码洋的新华书店,不卖文教书的新华书店,出版社根本就没必要合作。其用辞之激烈,至今也不敢忘。
幸好,这样的出版社并不多。幸好,更多的出版社在品种上有力地支持了浙江图书大厦和以后出现的博库书城。这样,我们的实践得以坚持下去,并取得了超出预计的成果。
这其中还有广西师大出版社,不仅在常规意义上支持了我们的实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的制造上丰富了我们对书店品种的想象力。
我并不了解广西师大社的内部结构,我自然而然地将贝贝特公司制造的产品视作广西师大社的成果。以教材教辅为重点的一家出版社,能将吃力不讨好的人文图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在近几年中制造或引进了大批好书,对读者,对书店,都是好事。
名社之名,自然在于好书。
博库书城的卖场,有一个“博库推荐”区域,以博库的判断能力向读者推荐各类图书,尤其是人文类品种。近年来,广西师大的新书占了不小的比例,诸如《人生十论》、《哥伦比亚的倒影》、《退步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大历史不会萎缩》、《走近中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人生哲学》、《晚学盲言》、《袁氏当国》、《非常语文》、《谈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胡适口述自传》、《温莎墓园日记》、《明朝的皇帝》、《岁月台湾》、《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温故》系列、《午夜的幽光》、《后窗看电影》、《思考中医》、《文武北洋》……这些品种,常来常往,已成熟客。有些出版社对这样的位置非常眼热,也有说要出多少费用包下来的。但我们坚持以自己的标准做这一份推荐,也就是说,在“博库推荐”这个平台上,只认书,不认人。而在这里,广西师大社的品种,无疑是亮相次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零售书店与出版社,可能会出现种种的利益关系。但我总以为,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关系,是出版社一心一意出好书,而书店想方设法为好书找到出样的好位置。这个问题解决了,无论店社还是读者,没有不满意的道理。
在这个意义上,出版社要全力以赴做好书,做有品位有品质的好书,做能够卖三年五载乃至十年二十年的好书。有好书,就一定会有好书店。而没有好书,或是没有足够的好书,好书店是根本撑不起来的。
以教材教辅做大码洋的出版社多得是,怎么也没见有多少认真做些有可能赔本的好书?毕竟,有数亿十数亿的码洋垫底,每年正经做十个哪怕是叫好不叫座的品种不至于亏多少吧?以长远计,如果所有书店只会经营教材教辅,整个书业一定死得很难看。
这几年,一些机构做国民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总是说阅读量下降等等,却不能告诉我们,一个每年出书品种接近20万种的出版“大国”,有多少品种是根本就进不了书店的,有多少品种的生命力脆弱得没几天好活。不读书,少读书,有几成因素是由于现在的书不好读,不值得花钱去买更不值得花时间去阅读?
好书不多,书店干着急。盯着销售排行榜,假设没有这个或那个出版社会出现什么结果。譬如没有清华北大会如何,没有建工化工又如何;譬如没有三联,万圣刘先生季风严先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譬如没有广西师大或是广西师大没有贝贝特的品种,我们该找哪些品种填补推荐的空白;这么杞人忧天,也是一件很累的事。于是,满心希望有更多的好书更多的名社,使书店的品位得到强有力的维护。
(作者为浙江省新华书店博库书城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