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过程教学、体验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内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才能真正提高物理课堂学习的高效性、有效性。
关键词:内化;学习动机;生活经验;引导性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渲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84-02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获得知识的程度,以及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最终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和学习更多知识的意愿。而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看做由教育的客观要求和个人意愿构成,内化就是要化“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个人意愿”,内化的结果就是,学习动机不再是外力作用下的“迫不得已”,而是内力作用下的“心甘情愿”;通过外部诱因使学生意识到实现需要的可能性,把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现实的动机,学习动机因在内容和动力上取得心理契合而得以有效的形成与实现。从而,让一道道题成为跳动的音符,奏出美妙的乐章;让一个个物理情景成为美丽的风景,形成知识的海洋;让一条条物理规律变成挑战科学的利刃,铸成累积自信的宝剑。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化经验为动力
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学生会根据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知识,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新知识的解释和假设。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引发积极的思维,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版第二十一章第四节)的新课引入时,我选择了用“假如你的亲戚远在外地上大学,或者你的父母外出找工,你们会通过哪些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来引发学生的相对主动的发散性思考,再从“这些联系方式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出去的呢?”引出新课的教学。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现代生活中的通信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看到厦门马拉松比赛的现场直播的?”“各地方的卫视电视台跟卫星有什么关系?”“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各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缺点各是什么?”把问题的迷惘带给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化经验为动力,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互相讨论和交流,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二、注重引导性学习,化成功为动力
有一则故事,樱桃树上缀满了红玛瑙一样的樱桃,像火焰在燃烧,像星星在闪耀,心急的母亲急忙采摘下来,交给自己的孩子品尝。孩子却说了:“妈妈!我喜欢吃樱桃,可吃我自己摘的樱桃更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过程,是学生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让学生在感悟和认识的引领中,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建构新知识,这要比老师硬塞给他们强百倍、千倍。正因为如此,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到知识产生过程的乐趣,并掌握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是学生保持热情的学习态度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才会化为他们继续求学的动力。当获得深刻的定性的印象时,学生已取得成功的喜悦,继而诱发他们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化热情为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敢想。让学生敢想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好机会去动脑筋,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意无意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听老师讲、被动学”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处于指向性地回答问题的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思维自然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满足学生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此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
2.让学生敢说。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达形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具有不同步性,分析问题时,往往是想到了但不太会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多以这些语言结构发言:“我发现……”、“我认为……”、“我看……”、“我觉得……”;教师还要多以鼓励式或期待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敢动。夸美纽斯在论述科学教育时指出:“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学生的各种感官跟前,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便永远得以记住”。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供实验必要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内化热情为动力。当然,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晶体的熔化过程,简单电路,汽油机和柴油机等演示实验也可以由学生来参与。
四、教师自身渲染作用,化喜欢为动力
多种调查显示,富有亲和力,和善的沟通技巧和深入浅出的讲课水平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喜爱老师的评价标准。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相反,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上课时说话的语音、语调、节奏感,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要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兴趣。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要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则首先教师要“会教、好教、乐教”,教师必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努力把自己练就成为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为不断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文化,争取新业绩,开创新领域而作出新贡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内化学习动机是为学生高效进行物理学习服务的,旨在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展开事半功倍的学习,也让物理课堂成为了一个充满科学和人文气息的特殊场所。让学生精彩的学习生活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正是我们做为教师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内化;学习动机;生活经验;引导性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渲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84-02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获得知识的程度,以及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最终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和学习更多知识的意愿。而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看做由教育的客观要求和个人意愿构成,内化就是要化“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个人意愿”,内化的结果就是,学习动机不再是外力作用下的“迫不得已”,而是内力作用下的“心甘情愿”;通过外部诱因使学生意识到实现需要的可能性,把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现实的动机,学习动机因在内容和动力上取得心理契合而得以有效的形成与实现。从而,让一道道题成为跳动的音符,奏出美妙的乐章;让一个个物理情景成为美丽的风景,形成知识的海洋;让一条条物理规律变成挑战科学的利刃,铸成累积自信的宝剑。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化经验为动力
面对新的学习情境时,学生会根据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知识,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新知识的解释和假设。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引发积极的思维,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版第二十一章第四节)的新课引入时,我选择了用“假如你的亲戚远在外地上大学,或者你的父母外出找工,你们会通过哪些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来引发学生的相对主动的发散性思考,再从“这些联系方式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出去的呢?”引出新课的教学。接着,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现代生活中的通信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看到厦门马拉松比赛的现场直播的?”“各地方的卫视电视台跟卫星有什么关系?”“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各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缺点各是什么?”把问题的迷惘带给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化经验为动力,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互相讨论和交流,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二、注重引导性学习,化成功为动力
有一则故事,樱桃树上缀满了红玛瑙一样的樱桃,像火焰在燃烧,像星星在闪耀,心急的母亲急忙采摘下来,交给自己的孩子品尝。孩子却说了:“妈妈!我喜欢吃樱桃,可吃我自己摘的樱桃更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过程,是学生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让学生在感悟和认识的引领中,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建构新知识,这要比老师硬塞给他们强百倍、千倍。正因为如此,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到知识产生过程的乐趣,并掌握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是学生保持热情的学习态度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才会化为他们继续求学的动力。当获得深刻的定性的印象时,学生已取得成功的喜悦,继而诱发他们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化热情为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敢想。让学生敢想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好机会去动脑筋,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意无意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听老师讲、被动学”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处于指向性地回答问题的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始终处于消极的等待中,思维自然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满足学生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此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
2.让学生敢说。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达形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具有不同步性,分析问题时,往往是想到了但不太会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多以这些语言结构发言:“我发现……”、“我认为……”、“我看……”、“我觉得……”;教师还要多以鼓励式或期待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敢动。夸美纽斯在论述科学教育时指出:“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学生的各种感官跟前,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便永远得以记住”。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供实验必要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内化热情为动力。当然,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晶体的熔化过程,简单电路,汽油机和柴油机等演示实验也可以由学生来参与。
四、教师自身渲染作用,化喜欢为动力
多种调查显示,富有亲和力,和善的沟通技巧和深入浅出的讲课水平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喜爱老师的评价标准。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相反,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上课时说话的语音、语调、节奏感,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要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兴趣。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要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则首先教师要“会教、好教、乐教”,教师必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努力把自己练就成为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为不断传授新知识,学习新文化,争取新业绩,开创新领域而作出新贡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内化学习动机是为学生高效进行物理学习服务的,旨在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中展开事半功倍的学习,也让物理课堂成为了一个充满科学和人文气息的特殊场所。让学生精彩的学习生活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正是我们做为教师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