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航工业集团的国际化路线,正延伸至海外敏感区。
2011年1月,外媒报道中航工业集团正与一家名为U.S. Aerospace的美国公司协商,准备携手参与美军下一代军机项目竞标。具体竞标项目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海军的直升机采购项目,采购量大约为20架;另一个是美国空军的下一代高级教练机项目,数量可能高达数百架。
按照双方的设想,中国自主研制的AC313大型直升机和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将参与竞标,如果竞标成功,合同的总价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国际”)一位高管证实,中航国际确实与U.S. Aerospace公司有过接触、交流。
但试图竞标美国海军VXX直升机项目和美国空军T-X高级教练机项目的意图被提前曝光,让中航国际的相关工作人员颇感不快,中航国际极可能就此终止与U.S. Aerospace的进一步交流。
计划提前曝光
中航国际成立于2009年5月,由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航供销总公司、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重组而成。经营业务包括航空产品出口、国际合作、转包生产和全球采购等。成立之初,中航国际即被赋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航空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使命。
在2010年10月举办的中航工业国际化开拓工作会上,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介绍,2009年中航工业集团实现产品出口交付22.2亿美元,占当年集团总收入的8%。
而中航工业集团的航空产品出口,主要是由旗下中航国际及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来完成的,其中中航国际主要负责民用航空产品的出口。
中航国际供应链管理和采购部张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中航国际的业务领域不包括出口军用飞机。“但如果有机会竞标美国的防务合同,公司也不会放弃。”
中航国际与U.S. Aerospace的接触已经有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张伟透露,2010年U.S. Aerospace公司的高管曾到位于北京的中航国际总部访问。
U.S. Aerospace公司高管曾向中航国际表达,自己掌握着多项美国航空项目订单,希望能与中航工业集团开展合作。于是,双方开展了进一步探讨、交流。
双方探讨的内容涉及,用中航工业集团的产品竞标美国国防部负责采购的防务合同的可能性。其中包括,AC313大型直升机和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竞标相应的项目。U.S. Aerospace方面预计,这些合同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定标。
资料显示,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由中航工业集团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公司生产,于2006年3月首飞成功。而AC313大型直升机则由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牵头研制,在江西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于2010年3月首飞成功。二者均属于目前中国在该领域自主研发的最先进产品,并且已经实现了整机出口。
U.S. Aerospace公司官方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在对中航国际进行拜访之后,中航国际的工作人员也对U.S. Aerospace进行了回访,并且双方已于2010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双方将探讨在飞机部件和设备制造、进出口等方面进行合作。
该网站的信息还披露,双方同意在真诚谈判的基础上,共同在美国进行投资,包括购买所需的生产设施,中航国际甚至可能购买U.S Aerospace股份。
但张伟否认双方签署过任何协议,中航国际也没有与U.S Aerospace就相关的内容达成过共识。
“对于竞标美国防务合同,我们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并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张伟称,“而且两家企业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业务往来。”
对于U.S. Aerospace为何将尚处于设想讨论阶段的合作向外披露,并对外透露双方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张伟也感到不解,并表示要向U.S. Aerospace公司进行质询。
公开资料显示,U.S. Aerospace注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原名为美国新世纪公司,去年4月26日改名。主要从事飞机组件、结构件等的生产和销售,其股票2010年6月30日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近年来该公司业绩一直不佳,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一个季度中,该公司收入仅为660,144美元,同期净亏损则高达1,150万美元。该公司已于2011年1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退市申请。
U.S. Aerospace 2010年曾帮助乌克兰安东诺公司竞标美国空军新空中加油机合同,但在竞标中失败。
张伟介绍,“U.S. Aerospace声称自己手中握有航空产品订单,我们当然欢迎。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拿出一张订单。”
基于以上事实判断,中航国际方面认为对方缺乏实力,其试图与中航国际合作,很可能是想借助与中航国际的合作,来炒作抬高自己。
出击美国
对于中航工业集团试图将军用航空产品出口美国,多位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原因是美国政府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将这类产品出口到美国。
张伟证实,中航工业集团近年来一直在为美国波音公司生产民用航空产品零部件,但还没有实现军用航空产品或整机零的突破。
宏源证券军工产品分析师荀剑介绍,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目前仍然低于美国,但中国产品敢于去美国竞标,说明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发展很快,已经有能力去美国试一试。试图参与美国竞标的两款产品,均能够达到美国对采购产品性能的基本要求。
荀剑介绍,特别是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可用于培训飞行员掌握操作歼-10、歼-11和美国F-16等第三代战斗机的技能,目前全球能够与其竞争的同类高档教练机并不多。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统计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高级教练机销售居世界首位,预计今后3到4年,中国将会通过L15继续保持全球高级教练机供应市场榜首的地位。
“中航工业产品还有一个优势是性价比高。中航工业的航空产品出口一直以军用为主,民用产品出口只有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支线客机新舟60。中航工业出口的产品比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要低20%左右。”荀剑说。
例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AC-313直升机,根据不同配置,目前的出口报价为7000万到8000万,比国外同类产品低近20%。
洪都航空董秘曹春也证实,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的售价为1500万美元,比国外同类产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虽然采购低成本的防务产品,符合美国军方的利益。但另一方,美国政府及军方却在担心购买及使用中国的产品,会影响到美国的国防安全。
荀剑介绍,航空产品上必须要加载通信设备,但美国军方使用怎样的通信设备,采取怎样的通信方式,属于美国军方的核心机密,不会对外透露任何有关的信息。让中国企业为其生产飞机,无疑容易泄漏这方面的信息。
据介绍,U.S. Aerospace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此前曾建议,将中国的飞机作为民用产品进口到美国,飞机不安装任何军事设备,到美国后再加装美国的航空电子、通讯和其他敏感技术。
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陈虎大校也认为,如果中航工业竞标美国防务项目,可以由中航工业提供符合民用标准的飞行平台,然后由美国的合作方在这个平台上加装相关的电子设备和敏感装备,之后形成新的战机来竞标。
荀剑认为,这可以是一种变通的方法,但也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而另一方面,如果中航工业的产品最终销售给美国军方,美国军方可能需要依赖中方来进行产品维护,需要长期从中国进口相关产品的零部件,这也会让美国军方有所顾忌。
中航国际试图竞标美国防务项目的设想被提前曝光后,在美国国内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美国众议院议员莫里斯•辛奇就对此持反对态度,辛奇虽然也希望美国军方节省国防开支,但他认为从中国进口军用飞机,将威胁到美国的国防安全,而美国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荀剑还是建议中航国际应该延续当初的设想,“去美国闯一闯”。因为美国的相关防务项目,一般都采取全球采购的方式,因此中航工业集团有权去参与竞标。这符合中航工业集团“走出去”的整体战略,而且可以给中航工业集团提供锻炼和宣传自己的机会。
中航目标
近年来,中航工业集团一直把“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去海外市场竞争,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而这一战略目标同时涵盖了军工和民用两个产品领域。
荀剑介绍,目前中航工业集团“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军工产品领域。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1月24日公布的《世界歼击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2000到2009年间,世界各国新型歼击机的销售量总计为1349架。其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系列战机居销售榜榜首,俄罗斯苏霍伊歼击机的份额名列第二位,中国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歼-7、歼-10、JF-17系列战机位居第三。
林左鸣也曾表示,2009年中航工业集团军用航空产品出口签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巴基斯坦签署42架价值10亿美元的“枭龙”飞机出口合同,创下了中国军贸出口单笔合同金额的最高纪录。
中航工业集团并不满足于军工产品的出口,近年来在民用航空产品领域,也屡屡发力。
波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传播事务部副总裁王玉奎证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波音就与中国的航空制造企业联合生产飞机零部件,中国企业为波音飞机提供了大量零部件。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企业,还参与了波音最新的787机型的研发生产——787垂直尾翼前缘的唯一供应商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787垂直尾翼零部件的生产和翼身整流罩面板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则是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空客中国新闻总监陶文革告诉记者,空中客车也一直在与中航工业集团进行飞机零部件研发及生产方面的合作,中航工业集团正在参与空客联合进行的空客最新型号飞机A350的研发工作,未来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企业有望承担A350飞机5%零部件的生产。
2010年,中航工业集团宣布与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GE等多家企业组建合资公司,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供应商。按照中航工业集团的构想,这些合资企业将不但为C919项目供应产品,还将面向海外,成为世界级的航空产品供应商。
为了向海外拓展,中航工业还开始积极并购海外飞机制造企业。2009年12月,中航工业西飞获得了奥地利FACC公司控股权,FACC公司成为中航工业集团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一位高管曾评价,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差距并非是技术,而在于生产工艺,也就是中国航空企业生产产品的稳定性较差。而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中国企业在生产工艺方面获得了提高。
在2011年1月中旬举办的中航工业集团峰会上,林左鸣透露,“十二五”期间,国际化拓展仍将是中航工业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中航工业集团计划到2015年,将国际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8%,,提升到25%左右。
荀剑认为,中航国际设想竞标美国防务项目,便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而随着中国航空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航工业的产品不但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也将会产生吸引力。
(本刊记者张瑞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2011年1月,外媒报道中航工业集团正与一家名为U.S. Aerospace的美国公司协商,准备携手参与美军下一代军机项目竞标。具体竞标项目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海军的直升机采购项目,采购量大约为20架;另一个是美国空军的下一代高级教练机项目,数量可能高达数百架。
按照双方的设想,中国自主研制的AC313大型直升机和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将参与竞标,如果竞标成功,合同的总价值将超过100亿美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国际”)一位高管证实,中航国际确实与U.S. Aerospace公司有过接触、交流。
但试图竞标美国海军VXX直升机项目和美国空军T-X高级教练机项目的意图被提前曝光,让中航国际的相关工作人员颇感不快,中航国际极可能就此终止与U.S. Aerospace的进一步交流。
计划提前曝光
中航国际成立于2009年5月,由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航供销总公司、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重组而成。经营业务包括航空产品出口、国际合作、转包生产和全球采购等。成立之初,中航国际即被赋予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航空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使命。
在2010年10月举办的中航工业国际化开拓工作会上,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介绍,2009年中航工业集团实现产品出口交付22.2亿美元,占当年集团总收入的8%。
而中航工业集团的航空产品出口,主要是由旗下中航国际及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来完成的,其中中航国际主要负责民用航空产品的出口。
中航国际供应链管理和采购部张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中航国际的业务领域不包括出口军用飞机。“但如果有机会竞标美国的防务合同,公司也不会放弃。”
中航国际与U.S. Aerospace的接触已经有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张伟透露,2010年U.S. Aerospace公司的高管曾到位于北京的中航国际总部访问。
U.S. Aerospace公司高管曾向中航国际表达,自己掌握着多项美国航空项目订单,希望能与中航工业集团开展合作。于是,双方开展了进一步探讨、交流。
双方探讨的内容涉及,用中航工业集团的产品竞标美国国防部负责采购的防务合同的可能性。其中包括,AC313大型直升机和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竞标相应的项目。U.S. Aerospace方面预计,这些合同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定标。
资料显示,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由中航工业集团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公司生产,于2006年3月首飞成功。而AC313大型直升机则由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牵头研制,在江西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于2010年3月首飞成功。二者均属于目前中国在该领域自主研发的最先进产品,并且已经实现了整机出口。
U.S. Aerospace公司官方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在对中航国际进行拜访之后,中航国际的工作人员也对U.S. Aerospace进行了回访,并且双方已于2010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双方将探讨在飞机部件和设备制造、进出口等方面进行合作。
该网站的信息还披露,双方同意在真诚谈判的基础上,共同在美国进行投资,包括购买所需的生产设施,中航国际甚至可能购买U.S Aerospace股份。
但张伟否认双方签署过任何协议,中航国际也没有与U.S Aerospace就相关的内容达成过共识。
“对于竞标美国防务合同,我们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并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张伟称,“而且两家企业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业务往来。”
对于U.S. Aerospace为何将尚处于设想讨论阶段的合作向外披露,并对外透露双方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张伟也感到不解,并表示要向U.S. Aerospace公司进行质询。
公开资料显示,U.S. Aerospace注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原名为美国新世纪公司,去年4月26日改名。主要从事飞机组件、结构件等的生产和销售,其股票2010年6月30日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近年来该公司业绩一直不佳,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一个季度中,该公司收入仅为660,144美元,同期净亏损则高达1,150万美元。该公司已于2011年1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退市申请。
U.S. Aerospace 2010年曾帮助乌克兰安东诺公司竞标美国空军新空中加油机合同,但在竞标中失败。
张伟介绍,“U.S. Aerospace声称自己手中握有航空产品订单,我们当然欢迎。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他们拿出一张订单。”
基于以上事实判断,中航国际方面认为对方缺乏实力,其试图与中航国际合作,很可能是想借助与中航国际的合作,来炒作抬高自己。
出击美国
对于中航工业集团试图将军用航空产品出口美国,多位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原因是美国政府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将这类产品出口到美国。
张伟证实,中航工业集团近年来一直在为美国波音公司生产民用航空产品零部件,但还没有实现军用航空产品或整机零的突破。
宏源证券军工产品分析师荀剑介绍,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目前仍然低于美国,但中国产品敢于去美国竞标,说明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发展很快,已经有能力去美国试一试。试图参与美国竞标的两款产品,均能够达到美国对采购产品性能的基本要求。
荀剑介绍,特别是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可用于培训飞行员掌握操作歼-10、歼-11和美国F-16等第三代战斗机的技能,目前全球能够与其竞争的同类高档教练机并不多。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统计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高级教练机销售居世界首位,预计今后3到4年,中国将会通过L15继续保持全球高级教练机供应市场榜首的地位。
“中航工业产品还有一个优势是性价比高。中航工业的航空产品出口一直以军用为主,民用产品出口只有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支线客机新舟60。中航工业出口的产品比欧美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要低20%左右。”荀剑说。
例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AC-313直升机,根据不同配置,目前的出口报价为7000万到8000万,比国外同类产品低近20%。
洪都航空董秘曹春也证实,L-15猎鹰高级军用教练机的售价为1500万美元,比国外同类产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虽然采购低成本的防务产品,符合美国军方的利益。但另一方,美国政府及军方却在担心购买及使用中国的产品,会影响到美国的国防安全。
荀剑介绍,航空产品上必须要加载通信设备,但美国军方使用怎样的通信设备,采取怎样的通信方式,属于美国军方的核心机密,不会对外透露任何有关的信息。让中国企业为其生产飞机,无疑容易泄漏这方面的信息。
据介绍,U.S. Aerospace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此前曾建议,将中国的飞机作为民用产品进口到美国,飞机不安装任何军事设备,到美国后再加装美国的航空电子、通讯和其他敏感技术。
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执行总编陈虎大校也认为,如果中航工业竞标美国防务项目,可以由中航工业提供符合民用标准的飞行平台,然后由美国的合作方在这个平台上加装相关的电子设备和敏感装备,之后形成新的战机来竞标。
荀剑认为,这可以是一种变通的方法,但也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而另一方面,如果中航工业的产品最终销售给美国军方,美国军方可能需要依赖中方来进行产品维护,需要长期从中国进口相关产品的零部件,这也会让美国军方有所顾忌。
中航国际试图竞标美国防务项目的设想被提前曝光后,在美国国内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美国众议院议员莫里斯•辛奇就对此持反对态度,辛奇虽然也希望美国军方节省国防开支,但他认为从中国进口军用飞机,将威胁到美国的国防安全,而美国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荀剑还是建议中航国际应该延续当初的设想,“去美国闯一闯”。因为美国的相关防务项目,一般都采取全球采购的方式,因此中航工业集团有权去参与竞标。这符合中航工业集团“走出去”的整体战略,而且可以给中航工业集团提供锻炼和宣传自己的机会。
中航目标
近年来,中航工业集团一直把“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去海外市场竞争,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而这一战略目标同时涵盖了军工和民用两个产品领域。
荀剑介绍,目前中航工业集团“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在军工产品领域。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1月24日公布的《世界歼击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2000到2009年间,世界各国新型歼击机的销售量总计为1349架。其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系列战机居销售榜榜首,俄罗斯苏霍伊歼击机的份额名列第二位,中国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歼-7、歼-10、JF-17系列战机位居第三。
林左鸣也曾表示,2009年中航工业集团军用航空产品出口签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巴基斯坦签署42架价值10亿美元的“枭龙”飞机出口合同,创下了中国军贸出口单笔合同金额的最高纪录。
中航工业集团并不满足于军工产品的出口,近年来在民用航空产品领域,也屡屡发力。
波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传播事务部副总裁王玉奎证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波音就与中国的航空制造企业联合生产飞机零部件,中国企业为波音飞机提供了大量零部件。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企业,还参与了波音最新的787机型的研发生产——787垂直尾翼前缘的唯一供应商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787垂直尾翼零部件的生产和翼身整流罩面板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则是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空客中国新闻总监陶文革告诉记者,空中客车也一直在与中航工业集团进行飞机零部件研发及生产方面的合作,中航工业集团正在参与空客联合进行的空客最新型号飞机A350的研发工作,未来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企业有望承担A350飞机5%零部件的生产。
2010年,中航工业集团宣布与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GE等多家企业组建合资公司,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供应商。按照中航工业集团的构想,这些合资企业将不但为C919项目供应产品,还将面向海外,成为世界级的航空产品供应商。
为了向海外拓展,中航工业还开始积极并购海外飞机制造企业。2009年12月,中航工业西飞获得了奥地利FACC公司控股权,FACC公司成为中航工业集团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一位高管曾评价,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差距并非是技术,而在于生产工艺,也就是中国航空企业生产产品的稳定性较差。而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中国企业在生产工艺方面获得了提高。
在2011年1月中旬举办的中航工业集团峰会上,林左鸣透露,“十二五”期间,国际化拓展仍将是中航工业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中航工业集团计划到2015年,将国际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8%,,提升到25%左右。
荀剑认为,中航国际设想竞标美国防务项目,便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而随着中国航空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航工业的产品不但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也将会产生吸引力。
(本刊记者张瑞丹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