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用,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掌握教学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此改变教学中理论大于实践的弊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基于教师视角,对如何理解中职计算机教学内涵及课程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实践能力 教学内涵 课程观
中职计算机教学以信息符号抽象枯燥“闻名”,不但有很多学生感到学习难,还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难。怎样让教学内容更直观,且更生动有趣,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计算机学习乐趣,通过专业学习提升中职生的专业素养,并且学有所用,是很多中职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当前,“教学难”是必然的,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深入解读教学内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明确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实施有效教学。对此,本文基于教师视角,对如何理解中职计算机教学内涵及课程观进行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内涵的解读
1.面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招聘人才时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一项基本内容列为对人才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内涵应以面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主,教师应立足计算机课程,将教学重点从如何学习知识转向如何运用知识,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仅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的初衷是掌握一技之长,应对以后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学科观,将实施教学的着力点置于学生的未来,不以学历教育为目的,注重能力技能培养,使教学贴合现代企业实际,打造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2.让教学成为学生应用知识的媒介
以“职业本位”为核心,应让教学成为学生应用知识的媒介。实践中,教师要分清教学主次,对于中职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办公自动化》中的“汉字输入法”、“设置标题文本”等,因很多学生已通过上机练习掌握相关内容,所以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可以一笔带过。教学内容应简而精,以实用为度,着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的内容为主,对理论知识在现实岗位中的应用范围等知识进行重点介绍,对学生将来就业形成参考。例如,与“OSI参考模型”相比较,应将重点内容放在“IP地址计算”上;适当更新或者增加一些实用价值更明显的内容,如“VLAN的应用”、“家庭上网拓扑结构”等;而在讲网站服务时,内容则要更细,从域名申请到网站管理等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详细讲解,便于学生就业后立刻上手。
二、中职计算机教师课程观的树立
1.优化课程设计
目前,有些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教材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就业导向功能,缺乏职业能力培养环节。针对这种状况,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优化课程设计,构建以“应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養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数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指向一种特定的职业能力,学生学习了一个模块,即掌握了一种技能。模块划分可参照表1和表2。
划分不同模块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为每个模块设置能力目标、评价标准和就业指导,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接受科学的学习评价,在具有支持性因素的环境下,看到某个学习任务的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从而呈现出激励性的学习动机,提升就业能力。
2.整合课程资源
严格来说,每一门课程都是多种学科的集合体,带着这样的课程观,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将多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以多媒体为载体将这些资源的价值得以最大延伸,为学生展现一个与传统有别的全新学习天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早就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而应该合理调动、科学组织多种资源,以多媒体为媒介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通过教学成本的降低,学生的时间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媒体设备关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手机、电视、报刊、杂志等。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与此相关的课外作业,将作业设计成为探究任务,将多媒体技术设计成任务中必须利用的媒介,让学生单独或与同学联合完成任务。如此则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传递学习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综合性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目前,就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签”。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对教学内涵应有清醒认识,同时树立正确的课程观,立足当下,着眼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发挥特长,为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宛刚.中职计算机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J].东方青年·教师,2012(9).
[2]孙慧霞.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做中学,做中教”模式内涵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2012(11):124-124.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实践能力 教学内涵 课程观
中职计算机教学以信息符号抽象枯燥“闻名”,不但有很多学生感到学习难,还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难。怎样让教学内容更直观,且更生动有趣,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计算机学习乐趣,通过专业学习提升中职生的专业素养,并且学有所用,是很多中职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当前,“教学难”是必然的,教师可结合课程特点深入解读教学内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明确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实施有效教学。对此,本文基于教师视角,对如何理解中职计算机教学内涵及课程观进行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内涵的解读
1.面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招聘人才时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一项基本内容列为对人才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内涵应以面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主,教师应立足计算机课程,将教学重点从如何学习知识转向如何运用知识,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仅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的初衷是掌握一技之长,应对以后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学科观,将实施教学的着力点置于学生的未来,不以学历教育为目的,注重能力技能培养,使教学贴合现代企业实际,打造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2.让教学成为学生应用知识的媒介
以“职业本位”为核心,应让教学成为学生应用知识的媒介。实践中,教师要分清教学主次,对于中职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办公自动化》中的“汉字输入法”、“设置标题文本”等,因很多学生已通过上机练习掌握相关内容,所以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可以一笔带过。教学内容应简而精,以实用为度,着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的内容为主,对理论知识在现实岗位中的应用范围等知识进行重点介绍,对学生将来就业形成参考。例如,与“OSI参考模型”相比较,应将重点内容放在“IP地址计算”上;适当更新或者增加一些实用价值更明显的内容,如“VLAN的应用”、“家庭上网拓扑结构”等;而在讲网站服务时,内容则要更细,从域名申请到网站管理等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详细讲解,便于学生就业后立刻上手。
二、中职计算机教师课程观的树立
1.优化课程设计
目前,有些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教材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就业导向功能,缺乏职业能力培养环节。针对这种状况,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优化课程设计,构建以“应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養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数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指向一种特定的职业能力,学生学习了一个模块,即掌握了一种技能。模块划分可参照表1和表2。
划分不同模块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为每个模块设置能力目标、评价标准和就业指导,使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接受科学的学习评价,在具有支持性因素的环境下,看到某个学习任务的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从而呈现出激励性的学习动机,提升就业能力。
2.整合课程资源
严格来说,每一门课程都是多种学科的集合体,带着这样的课程观,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将多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以多媒体为载体将这些资源的价值得以最大延伸,为学生展现一个与传统有别的全新学习天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早就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而应该合理调动、科学组织多种资源,以多媒体为媒介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通过教学成本的降低,学生的时间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媒体设备关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手机、电视、报刊、杂志等。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与此相关的课外作业,将作业设计成为探究任务,将多媒体技术设计成任务中必须利用的媒介,让学生单独或与同学联合完成任务。如此则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传递学习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综合性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目前,就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签”。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对教学内涵应有清醒认识,同时树立正确的课程观,立足当下,着眼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发挥特长,为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宛刚.中职计算机专业内涵建设的探索[J].东方青年·教师,2012(9).
[2]孙慧霞.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做中学,做中教”模式内涵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2012(11):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