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脚步,体验科学家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生物科学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复习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多。在复习教学中,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合作精神。充分展示科学发展史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绝好素材。因此,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基于科学发展史的探究教学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有一批小鼠离奇死亡案例导入,请学生破案,找出罪魁祸首是谁?作案工具又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小鼠离奇死亡之谜——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在A、B两瓶锥形瓶中有一瓶装的是肺炎双球菌S型,另一瓶装的是R型。请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用三种方案鉴别它们。实验材料用具:小鼠、显微镜、锥形瓶、培养皿、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等若干。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合作、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的不同点。
设问: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破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复习。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不同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的鉴别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幻燈片展示:还原事故现场: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探究一: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会死亡呢?死鼠体内的S型细菌哪里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假设①:认为第四组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死而复活,在小鼠体内繁殖子代;假设②: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假设③:R型活细菌基因突变成S型。你如何排除第一种可能性?第二、三哪种可能性大?
设疑: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犯罪嫌疑人肺炎双球菌S型使用了什么“作案工具”致小鼠死亡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的能力和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探究二:S型细菌中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呢?
教师设疑:艾弗里及其同事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他们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过程中①②③④⑤中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观察指标是什么?
设计意图:期望学生能够以精炼、规范的专业术语总结、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三:遗传物质一定是DNA吗?
艾弗里转化实验所使用的DNA中仍然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有人认为有可能是蛋白质的作用。
幻灯片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设疑: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是怎样完成转化的?
教师归纳: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保存了完整的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即S基因,和R型活细菌混合重组到R型活细菌内,使R型活细菌具有S基因。
设计意图:通过板图等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科技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四: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幻灯片展示: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设计意图:将上述经典实验思路、方法迁移至新情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五: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病毒遗传物质又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本节教学,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以探究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主线,通过设计探究五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板画,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物科学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复习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多。在复习教学中,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合作精神。充分展示科学发展史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绝好素材。因此,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基于科学发展史的探究教学尝试。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有一批小鼠离奇死亡案例导入,请学生破案,找出罪魁祸首是谁?作案工具又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小鼠离奇死亡之谜——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在A、B两瓶锥形瓶中有一瓶装的是肺炎双球菌S型,另一瓶装的是R型。请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用三种方案鉴别它们。实验材料用具:小鼠、显微镜、锥形瓶、培养皿、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等若干。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合作、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的不同点。
设问: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破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复习。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不同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的鉴别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幻燈片展示:还原事故现场: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探究一: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会死亡呢?死鼠体内的S型细菌哪里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假设①:认为第四组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死而复活,在小鼠体内繁殖子代;假设②: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假设③:R型活细菌基因突变成S型。你如何排除第一种可能性?第二、三哪种可能性大?
设疑: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犯罪嫌疑人肺炎双球菌S型使用了什么“作案工具”致小鼠死亡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的能力和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探究二:S型细菌中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呢?
教师设疑:艾弗里及其同事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他们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过程中①②③④⑤中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什么?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观察指标是什么?
设计意图:期望学生能够以精炼、规范的专业术语总结、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三:遗传物质一定是DNA吗?
艾弗里转化实验所使用的DNA中仍然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因此有人认为有可能是蛋白质的作用。
幻灯片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设疑: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是怎样完成转化的?
教师归纳: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保存了完整的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即S基因,和R型活细菌混合重组到R型活细菌内,使R型活细菌具有S基因。
设计意图:通过板图等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科技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四: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幻灯片展示: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设计意图:将上述经典实验思路、方法迁移至新情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五: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病毒遗传物质又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本节教学,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以探究生物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主线,通过设计探究五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板画,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