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茶:真正的“全民”茶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文化便有雅俗之分,茶文化亦然。其中,与文人茶、禅茶有些大相径庭的市井茶,便是茶“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文明史进程中,雅俗文化虽携手并进,但通俗文化在任何时代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最流行的文化,并且,从某种程度来说,雅文化往往都是在俗文化提高的基础上升华。所以,承载着茶中俗文化的市井茶,才是真正的“全民”茶,只有市井茶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国茶才能真正流行、发展起来。
  茶道之根
  市井茶是唐宋元时期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生活日渐丰富背景下的产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市井茶更是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诞生了诸如茶余饭后、粗茶淡饭、三茶六礼、清茶淡饭、不茶不饭等常用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表明了茶不可或缺的市井地位。
  市井茶不仅可以让百姓享受茶汤的滋味,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当茶渗透到百姓的方方面面时,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民俗与谚语也源源不断地诞生了,并在街头巷尾的茶馆、茶摊里传播开来。民间茶文化往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很多精致高雅的茶文化,便是植根于这样的沃土上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形态在《红楼梦》与《金瓶梅》两本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某种意义来说,曹雪芹是在继承和发展《金瓶梅》的基础上写成了更加雅致的《红楼梦》,而其中写茶的内容亦是如此。《金瓶梅》中的茶多充斥着市井味,所饮之茶多从实用出发,而《紅楼梦》中的茶均展示了钟鸣鼎食之家的精致奢华。
  就像融于中国人血液中的儒释道文化一般,中国的茶文化最终流传下来多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部分与形式,很多流行于文人、宫廷的反而失传于世。这其中,汉族有流行于各地茶馆、融入日常生活的大碗茶、早茶、潮汕工夫茶、闽南工夫茶等。少数民族也有拥有民族特色鲜明的市井茶,如蒙古族的奶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板族的盐茶、土家族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苗族的三宴茶等等,无不寄托了百姓追求以茶为饮,寓意于茶的美好景愿。
  兴茶之本
  近来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推进,都市的现代时尚气息渐浓,但特色骤减。各个城市日趋雷同,虽各地的闹市都有古街保存,但走进去却是干篇一律的模式,特色的茶馆、小店逐步消失在街头巷尾,取而代之的是各式连锁的餐饮、茶店等。
  与此同时,前些年伴随着各茶类中天价、珍稀茶的声名鹊起,茶行业出现了追逐高端茶、猎奇天价茶的潮流,在巨大的利益前,茶行业一度陷入了群起追逐、浮躁激进的局面。
  中国七万茶企为何难敌一个立顿?这议题在行业里已被反复探讨多次,很多茶人都曾从社会环境、科技形态、品牌优势等多方面进行过深度分析。其实从某种视角来看,立顿茶包做的便是面向全球民众、更加实用的市井茶,而中国茶品牌精心打造的更多是精英茶、高端茶,容易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另外,伴随着稀有、高端茶的盛行,中国流行的饮茶模式也日渐“高冷”,不仅茶馆以高端茶叶店、会所的形式出现,茶会也多以文人的雅集形式呈现。如此的饮茶方式必然曲高和寡,也造成了时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茶的误解,认为喝茶是一件费时费事更费钱的事情,在这种的心态驱使下,他们自然更青睐看似更简便快捷的咖啡。
  所幸的是,在中国政府、媒体、企业、茶人等的不断努力探索下,如今中国茶日渐呈现返璞归真、重视全民平价茶打造的苗头。2019年6月29日,由中国推动的“国际饮茶日”提案,在全球茶行业的支持下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将提请联合国大会下届会议考虑宣布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饮茶日”。“国际饮茶日”的设立,不仅可以传播“和平、友好、开放和包容”的中国茶道,也代表着国茶在与民相亲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
  所以,国茶未来的发展之本还在于全民的推动,只有做贴近百姓、价格亲民的市井茶,才能掀起一波真正的饮茶国潮。
其他文献
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的会场,在茶会开始前约十分钟开放让品茗者进场,品茗者略微走走看看,就要在茶会开始前凭签条号码找到自己席位入座。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主办方不设礼仪小姐队伍迎宾及带位,每位品茗者需自己熟悉会场,安顿好自己的身心灵,迎接及享用茶汤这件作品。  品茗者赴约准时原是最简单的生活道理,但有些人缺乏自律,总认为不过是十分钟二十分钟的事情而已,迟到一点点不要紧啦。一群人共同答应在同一时
期刊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全民“战疫”悄然在中国打响了!  多难兴邦。面对严峻冷酷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十天建成一座医院,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星夜援鄂……展现出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和震撼的“中国力量”。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的鏖战,来自大江南北以及海外侨胞的支
期刊
天气预报说峨眉山因暴雨要临时封山,我原定的行程被迫改变,于是决定在成都附近找个古镇打发一两天的时间以候天晴。查看各种攻略介绍后,因为“茶马古道第一镇”的封号,选中了平乐。  平乐,今属四川成都邛崃市,古称“平落”,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微型盆地,自上古蜀王开明氏时期建制,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从成都新南门汽车站坐长途车到邛崃,再从邛崃搭乘中巴,历时约三小时方始抵达。穿过古镇的主街,至平沙落雁牌坊处
期刊
许多外地人来到闽南,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无论是城里,还是偏远的乡间,家家户户都会热情地遨你坐下,喝茶,原本没喝茶习惯的人,常常被眼前的喝茶过程与一杯又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汤震慑。为什么要给客人一杯热茶?除了一份质朴无华的关爱与友善,还因为这是闽南人的生活本身。那是柴米油盐之外的一种生活必需,某种程度上,日常的泡茶喝茶,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闽南人的生活仪式,不刻意不奢华,每天的生活在一壶热茶中开始,又在一壶热
期刊
近日在书法老师程宝源老先生处学习书法时,程老跟我讲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年轻的程老曾向一个著名书法家讨教什么样的字才是好字,那位早已成名的老先生回答说‘没有什么大道理,看着舒服的字,就是好字’”。讲完这个故事,程老先生一笑了之,可是这个故事却给了我一些灵感。最近我一直想聊聊什么才叫好茶,怎奈才疏学浅,话在嘴边,想来想去都想不出怎么去描述它,程老这个故事一下子让我想到两个字:舒服。  其实我早该想到“
期刊
在我国,茶作为一种普通饮料,比起酒来要晚的多。先秦古籍中,没有“茶”字,只有“荼”字。有关饮茶的可靠记载,在西汉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有“藓靛”二字,“藓靛”就是茶。  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一些皇亲贵族、地主官僚、士大夫知识分子和高级僧侣等,都嗜好饮茶,有的甚且嗜之成癖。这时期反映有关茶的文学作品,也随之应时而兴。晋杜育写的《藓赋》和南朝文学家鲍照妹令晖写的《香茗赋》,就是咏茶的佳作。唐朝孙樵
期刊
成都有茶市的历史,远可追溯到西汉,亦有不少考据述及先秦之前的巴蜀亦有饮茶风俗,而后自蜀地播及华夏大地。成都真是与茶有着最深的缘份,直到干年后的今天,成都依然是一座泡在茶水里的城市,一座属于大众市井茶的都市。  成都的茶事,就是茶馆的故事。当年何满子曾写到成都的茶馆,“茶馆之盛,少时以为当属江南为最:稍长,到了一次扬州,才知道更盛于江南;及至抗日战争时期到了成都始叹天下茶馆之盛,其在西蜀乎!”  成
期刊
任由时间奔跑,茶永远是我们心照不宣的最美约定。1月11日下午2时许,第十届全球茶友迎春茶会福州主会场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桂山校区举办。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绍军,省炎黄文化研究會常务副会长、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照南,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任君翔,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张大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马成斌,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沈光辉,福建广播
期刊
茶馆自晋时发端,兴于唐而盛于宋,明清益为普及。  作为各个时代茶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茶馆因融合着品茗小吃、生意洽谈、买卖往来,或各式演艺、各种聚会等多重社会功能而能容纳三教九流、呈现人间百态,是市井文化的聚集地。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500多岁的苏州,得天下园林之最、有江南鱼米之利、兼水陆交通之便,气候宜人、工商繁荣、人口密集,“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的富贵风流
期刊
浓浓的江南雨,茶香就把你留,一壶香玉指就纤芷秀,我问你阿妹妹茶香你为谁留……著名歌手杨晨晖的这首古风歌曲《茶香夜雨》让人印象深刻,一壶茶香飘远方,寄托了多少思念的情愫。带着期盼,2020年《茶道》茗读会暨全球茶友迎新茶会如约而至,亦如歌中唱的那般热切。  自2010年创办以来,《茶道》茗读会迎来了第10个年头。今年在举办规模、影响力等方面均创历届之最。福州的主会场有超过300位嘉宾和茶友光临现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