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反复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复制过程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3例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UVA组和对照组,UVA组接受连续UVA照射诱导慢性光损伤,对照组不接受UVA照射,通过MTT法、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性、老化比率和凋亡率。逆转录法建立差异表达cDNA基因谱库,高通量测序,比较对照组与UVA组cDNA测序结果,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UVA组细胞活性(72.0% ± 5.2%)明显低于对照组(96.0% ± 3.7%),t = 6.51,P < 0.05;细胞老化率(79.7% ± 5.2%)高于对照组(6.4%±0.8%),t = 24.12,P < 0.05;细胞凋亡率(29.0% ± 3.3%)高于对照组(6.0% ± 5.9%),t = 5.89,P < 0.05。在DNA错配修复过程、DNA复制和DNA碱基切除修复过程的关键酶中,细胞DNA连接酶(Lig)1表达量在UVA照射组下调为对照组的0.47 ± 0.13,核糖核酸酶(RNase)H2A下调为0.44 ± 0.07,解旋酶Dna2下调为0.49 ± 0.11,两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UVA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慢性光损伤后,在DNA碱基修复过程,Lig表达下调导致DNA单碱基修复受阻,Lig及Lig1表达下调,导致DNA多碱基修复过程受阻;在DNA错配修复过程,Lig1基因表达下调,修复过程受阻;在DNA复制过程,RNaseH2A、Dna2、Lig1表达下调,复制过程受阻。

结论

反复UVA照射可改变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DNA错配修复及DNA复制过程中关键酶的表达,从而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DNA修复及DNA复制过程。

其他文献
反常性痤疮是毛囊-皮脂腺-顶泌汗腺单元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和免疫因素是目前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遗传因素主要与γ分泌酶突变有关:在γ分泌酶基因单倍体不足的遗传背景下,部分患者γ分泌酶-Notch轴表达异常,导致毛囊角化和炎症加剧。γ分泌酶基因突变并不一定引起反常性痤疮的发生,家族性反常性痤疮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仍不清楚,基因型和表型的联系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需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常伴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欧洲指南推荐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作为唯一三线治疗方案用于加倍剂量抗组胺药仍不能控制病情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尽管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尚未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本文综述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对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与监测指标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对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转染vMIP-Ⅱ质粒(vMIP-Ⅱ质粒组)、空质粒(空质粒组)至293T细胞。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vMIP-Ⅱ基因对293T细胞APOBEC3G表达的影响。空质粒组、vMIP-Ⅱ质粒组细胞分别加入1 000 IU/ml干扰素α(IFN-α),培
期刊
甲单元是指(趾)端重要的美学与功能结构,其中任何一处解剖部位的缺损与病变都会造成甲单元的畸形。外科修复是治疗甲单元畸形的主要方法。根据病因学与解剖学分类的不同,可选择相应的外科术式进行修复,包括自体脂肪填充法、断层甲床移植、全层甲母质移植、甲床延长法、腹侧V-Y推进皮瓣修复等。本文对甲单元畸形的分类及相关的甲外科修复技术作一综述。
原发皮肤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皮肤、但与淋巴结病变不同的异质性病变。虽相对少见,仍是淋巴造血系统病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版WHO淋巴造血组织疾病分类及2018年的皮肤淋巴瘤WHO-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类中,大多数疾病分类较前没有变化,但对一些疾病,如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和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认知有新的改变,增加了新的病种。本
目的初步探究人脂肪干细胞源外泌体对表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抽脂手术中获取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采用超速离心和超滤结合的改良法分离收集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鉴定分离出的外泌体。采用0、50、100、200、250、300、400、500、600、800 μmol/L H2O2分别作用HaCaT细胞1 h,CCK8法检测H2O2对H
目的评估荧光染色显微成像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AFMICADS)在临床上辅助诊断浅部真菌感染的准确性。方法2018年7-9月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门诊及住院疑似浅部真菌感染患者106例,送检标本126份,其中皮肤鳞屑83份,甲屑43份,分别进行常规镜检、改良沙氏培养基培养及荧光染色镜检(人工荧光镜检和AFMICADS荧光镜检)。以常规镜检和/或真菌培养阳性(仅满足任意1项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银屑病患者辅助性T细胞1(Th1)和Th2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TT法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2细胞比例,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qRT-PCR检测Th1细胞转录因子T
目前关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研究除了以往备受关注的黑素细胞内在缺陷和T细胞介导的靶向黑素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黑素细胞内在损伤激活的固有免疫反应,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在白癜风皮肤免疫微环境中的关键调控作用。但仍有较多问题尚未解决,包括黑素细胞如何激活固有免疫、进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如何与T细胞交流调控皮肤免疫等。未来我们需要明确以上各方面如何协同促进白癜风黑素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