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本位理念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有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就是为了改善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而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将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立德树人的理念一直从古代延续至今,广大教师群体也始终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注重德育教学的同时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对于国家历史的认知。
一、立德树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是学生褪去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三观和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将道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学完美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贤和历史英雄的相关典故或事件作为学生的学习典范,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司马迁在进行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体现出的超强的意志力,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将先人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1]。
二、立德树人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
(一)立足教材,充分发掘历史资源
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离不开教材这个重要的知识载体,教材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层面的意义,是国家从古至今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缩影,是学生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重要依托[2]。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为例,这一部分的历史内容是学生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可以将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做成图文课件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利用他病逝后十几万民众为其举行葬礼的故事侧面烘托出他的历史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革命者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让学生在浓烈的爱国之情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前人的感染,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感,同时对近代史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的体现[4]。
(二)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以史为鉴
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为鉴,透过历史来感悟生活,从而引发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长河中遨游,同时也要心系现代生活,以保证历史课堂的高效性,发挥历史教育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效用。历史可以让学生心中保有对祖国的热爱,并且勇敢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然而责任的承担需要建立在清晰的历史认知和冷静的思维判断的基础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部分历史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战争记录片和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以及图文资料,让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情形和我国的国情有深入的了解。其次,电影《林则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情况以及国情的了解,领悟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造成的巨大影响。在相关资料的了解和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真正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这段历史记录了国人受到的屈辱和压迫,这不仅仅是一段沉痛的历史,还是刻在每一位国人骨子里的伤痕,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扛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4]。
(三)渗透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历史认知
历史中浓厚的人文色彩是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在历史事件中充斥着无数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身上印刻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包含了千百代人积淀出的历史情感[5]。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历史知识与人文情感相融合,使学生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文情怀中得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屈原《离骚》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感受爱国主义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6]。再如在甲午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甲午风云》,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深刻感受爱国志士为国捐躯的壮烈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唇亡齿寒、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
三、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三观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培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课堂中旁征博引经典的历史人文知识,将历史知识与人文情感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起对自己国家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素养,这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恒久不变的使命和职责。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立德树人有效结合,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曾季.立德树人,感化于心——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77.
[2]孔军,张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2):15-16.
[3]黄冬明.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10):23-25.
[4]宋景田.研读教材编写特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与教学策略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9):8-9.
[5]黄冬明.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10):23-25.
[6]汤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9,(25):76-77.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中,立德树人的理念一直从古代延续至今,广大教师群体也始终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注重德育教学的同时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对于国家历史的认知。
一、立德树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是学生褪去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三观和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将道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学完美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贤和历史英雄的相关典故或事件作为学生的学习典范,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司马迁在进行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体现出的超强的意志力,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将先人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1]。
二、立德树人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
(一)立足教材,充分发掘历史资源
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离不开教材这个重要的知识载体,教材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层面的意义,是国家从古至今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缩影,是学生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重要依托[2]。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为例,这一部分的历史内容是学生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可以将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做成图文课件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利用他病逝后十几万民众为其举行葬礼的故事侧面烘托出他的历史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革命者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让学生在浓烈的爱国之情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前人的感染,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感,同时对近代史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的体现[4]。
(二)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以史为鉴
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为鉴,透过历史来感悟生活,从而引发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长河中遨游,同时也要心系现代生活,以保证历史课堂的高效性,发挥历史教育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效用。历史可以让学生心中保有对祖国的热爱,并且勇敢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然而责任的承担需要建立在清晰的历史认知和冷静的思维判断的基础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部分历史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战争记录片和一些学者的研究资料以及图文资料,让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情形和我国的国情有深入的了解。其次,电影《林则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情况以及国情的了解,领悟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造成的巨大影响。在相关资料的了解和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真正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明白这段历史记录了国人受到的屈辱和压迫,这不仅仅是一段沉痛的历史,还是刻在每一位国人骨子里的伤痕,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扛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4]。
(三)渗透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历史认知
历史中浓厚的人文色彩是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在历史事件中充斥着无数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身上印刻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包含了千百代人积淀出的历史情感[5]。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历史知识与人文情感相融合,使学生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文情怀中得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屈原《离骚》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感受爱国主义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6]。再如在甲午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甲午风云》,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深刻感受爱国志士为国捐躯的壮烈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唇亡齿寒、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
三、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三观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培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在课堂中旁征博引经典的历史人文知识,将历史知识与人文情感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起对自己国家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素养,这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恒久不变的使命和职责。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立德树人有效结合,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曾季.立德树人,感化于心——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4):77.
[2]孔军,张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2):15-16.
[3]黄冬明.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10):23-25.
[4]宋景田.研读教材编写特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使用与教学策略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9):8-9.
[5]黄冬明.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10):23-25.
[6]汤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9,(2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