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多忙 夏至多美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we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种来时,已是五月。
  芒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说道:“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芒,指壳实尖端的细毛,指稻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五月节,谓有芒之谷可稼种矣。”芒种忙,麦上场。此时正是“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夏熟有芒作物——小麦、大麦等已饱满成熟,只待收割。农人抢晴收麦,收大豆、芝麻、高粱等农作物,其他秋熟有芒作物跟着要播种,真是:栽秧割麦两头忙。农谚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后,又值梅雨来临。宋代范成大有诗《芒种后积雨骤冷》: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梅雨久下不停,填满河沟,寒冷中,吴地的农民们披着棉絮在田里忙着插秧。
  杨万里也有首《插秧歌》,详细描述了农人插秧的繁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此时也正是下雨,于是,“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冒雨劳作,赶时栽秧,即使妻子唤丈夫休息片刻都没工夫,“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还未栽完,且刚栽下的秧尚未挺劲,要提防家里的小鹅小鸭们来踩踏坏了。“芒种忙种,忙收又忙种”,一天一刻也耽误不得。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农人忙于农事,民间关于芒种时的风俗也与农事相关。皖南地区,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并用蔬菜汁染色,作为祭祀供品,以祈求五谷丰登、如意平安。
  才刚麦浪翻滚,麦粒归仓,展眼水田如镜,秧苗碧青,“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大地,被一层一层的金黄与嫩绿打扮着铺盖着,铺着农人的希望与企盼,时序是如此美妙与奇特,然节气之细微之处或是动物感知更明显——
  芒种之日,螳螂生。螳螂以啃食青草、捕食昆虫为生,头小肚大,前臂很长。有螳臂当车之说。清人李元《蠕范》卷五里形容螳螂的生态:“螳螂……深秋乳子作房粘枝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内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仲夏芒种始生,有百子。”芒种时,麦子成熟,小螳螂们也出生了,往来于田间地头。
  后五日,鵙始鸣。鵙指伯劳或博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诗经》里说:“七月鸣鵙。”周七月即夏五月。伯劳体长六七寸,是长相艳丽的鸣禽,有雀类中的猛禽之称。平时很少叫,芒种中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鸣叫。曹植认为伯劳鸟在五月鸣叫,是它感受到了阴气的涌动,鸣叫有助阴损阳的作用。
  再五日,反舌无声。反舌指百舌鸟。螳螂与鵙属阴类,感微阴生而鸣,反舌则是感阳而发,遇阴则无声。百舌鸟是一种善于鸣叫的小鸟,“能反复为百鸟之音,圆转如络丝”。隋初人韦鼎有《长安听百舌》:“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哪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百舌鸟春天时的鸣叫声就像“春起也——春起也——”,夏初,鸣叫则似“春去也——春去也——”,芒种时,已是夏日,便不再叫。
  芒种蝶仔讨无食
  芒种节又恰逢端午。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戴长命缕,香包,饮雄黄酒,祈求平安。浙江端午吃五黄,为黄酒、黄瓜、咸鸭蛋、雄黄酒和用黄豆包的粽子;不过我记得小时候过端午时,是要吃五红的,有苋菜、龙虾、红得流油的鸭蛋、烤鸭、黄鳝,吃了可以驱毒辟邪。
  俗语云,芒种蝶仔讨无食。意思是说,芒种在农历五月,已过花期,蝴蝶儿没有花粉可采了。南朝梁代崔灵思在《三礼义宗》里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提到芒种节: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花神虽退,然五月依然有花,“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被封为五月花神的石榴花如火一般耀眼热烈,更兼茉莉香清,栀子香野,如邻家女儿,莹净洁白,亭亭玉立。
  节序中的自然,处处都是幽雅娴致的图画。看宋人雷震笔下的《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画面一转,又恍似走进“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美好时节,这里青草池塘,蛙声处处,我是诗人等了千年、迟到千年的客人,今日来时,正见他在窗前,一个人无聊得敲着棋子,震得灯花扑落。这情景,暖至心扉。
  日升月落,一转眼可是夏至了。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夏至,在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盛极至,阳气也达到极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也叫昼长至、夜短至。从这天开始太阳光照也一天短似一天。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夏至高温,多雨,芒种下的植物已长大,同时杂草疯长,害虫蔓延,故要多锄草除虫。“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古老的农谚指导着人们生产的方向,勤劳的庄稼人,从来没有拖延症。
  夏日炎热,唐权德舆《夏至日作》: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虽才夏日,但秋已在即,时间一刻不停。大自然中阴阳相互倚伏,阳盛之时,阴气萌生。夏至后,白天渐短,以为阴气初动。古时也称夏至为“一阴生”。
  《史记·封禅书》: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有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朝前生;麋,形大,属阴,角向后生,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落。麋是属阴的泽兽,麋冬至一阳生,感受到阳气而角脱落。   二候,蜩始鸣。蜩,音“条”,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而粘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又称“知了”。蝉生长盛阳之时,觉阴气滋长,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喜阴,因为在夏天过了一半时出现,所以叫“半夏”。半夏是一味中药,白色块茎,半夏的根捣烂敷在被蝎子蜇到的伤口上可以止痛,因此也叫“蝎子草”。还有一种中草药夏至草,也叫灯笼棵,长到夏至第三候时,就可以采株入药了。另一种夏枯草,也长得极旺。
  过了夏至,阴气一天比一天多,夜也越来越长。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阳性的生物也正在衰退。冬至后,则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因此夏至后感阴而开的花如鹿葱花、栀子花都是六瓣,六是偶数,属阴。冬至以后感阳而开的花都是五瓣,五为奇数,属阳。如梅花、桃花、李花、杏花等。
  周代在夏至有祭神仪式,意为清除疫疬、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这种仪式至今仍存民间。浙江金华在夏至要祭田公、田婆(即土地神),祈农业丰收。
  夏至时,广东阳江有开镰节,在开镰节前一天晚上,家家做面饼、茶,备酒,跳舞,叫禾楼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夏至多美!
  树木葱茏,绿荫寂静,听蝉声联唱,此起彼伏;翠竹阴阴下,小风起处,红渠细细香。隔帘一望,山含黛,柳垂青,更有木槿,那鲜艳的粉红、玫瑰红、蓝色、白色,盛妆于万绿丛中,点缀大地五月的容颜,虽朝开暮落,荣于一瞬,花朵却极艳丽,花期也很长。“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木槿可观可赏,可插成篱笆,嫩叶可作为蔬菜,也可以做茶叶泡茶喝,白色木槿花可入药、入馔,江西、湖南一带采集白色木槿花来做汤,味道鲜美。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在《避暑纳凉》的诗意中,与钱起共看槿花娟娟,想那时夏日,诗人眼中,有花开,有草藤,有新笋,苔藓染绿老墙,静中观物,目光所及处,物物皆妙。这般纳凉时,家中有酒,实该痛饮一番的。
  过了夏至,阴气一天比一天多,夜也越来越长。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阳性的生物也正在衰退。冬至后,则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因此夏至后感阴而开的花如鹿葱花、栀子花的花瓣都是六瓣,六是偶数,属阴。冬至以后感阳而开的花儿的花瓣都是五瓣,五为奇数,属阳。如梅花、桃花、李花、杏花等。
  冬季有数九歌,夏季有“夏九九歌”,南、北方都有,从夏至这天开始数,反映夏至后的气温从热到凉的变化。以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为例: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周代在夏至有祭神仪式,意为清除疫疬、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这种仪式至今仍存民间。浙江金华在夏至要祭田公、田婆(即土地神),祈农业丰收。广东阳江有开镰节,在开镰节前一天晚上,家家做面饼、茶,备酒,跳舞,叫禾楼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夏至节各地食俗稍有差异,吃面则是共通的。夏至后新谷登场,吃面也称为“吃新”。江苏仪征这天吃豌豆糕,清人厉惕斋《真州竹枝词引》上说:“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拌蔗霜为糕,问遗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蛀夏。”
  关于夏至,有一个有趣的说法:猫的鼻子一年四季都是冷冰冰的,唯夏至一日暖。出自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不知对否?
其他文献
我路过过很多山,我却不认识几座山,当然也没有一座山是记得我的。因为觉得相机拍不出我想要的景色,所以我路过的一切景致,都没有证据。尽管用力去记住,却也终究无法看到整座山清晰的模样,亦无法细致入微的记住哪一座山。  因为舍不得改变已经被时间无情刻划的山色,除了脚印,我从来不肯在山上留下稍微大一点的痕迹。毕竟,于山而言,它想展示给我看的东西有很多,而我却不是山唯一的看客。  武当山跟我见过的其他山完全不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被解除软禁,重获自由。无数记者蜂拥而去,希望能从他的口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在张学良传奇一生中,有两件事最值得关注,一件是九一八事变,另一件是西安事变。然而对这两件事,张学良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国人的认知中,九一八事变时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是蒋介石,蒋介石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大罪人。然而张学良却道出了实情——当时下令不准抵抗的,不是蒋介石,而是他自己,因为他错判了形势,
期刊
先天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最初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是一个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养成,但是丝毫不能影响它对于我的感染 。就说这句话的是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年少时,勤学刻苦,长大后在朝廷为官,敢于进言,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曾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他曾亲临前线视察,和边塞将
期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第一章》  这恐怕是《大学》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段文字了,“修齐治平”是一种人生理想,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在儒家看来,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要从修身开始,我们所熟知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这个道理。修身,必须要从正心
期刊
张三丰其人  “见面不如闻名,威震天下的张三丰不过是个貌不惊人的胖子。”  在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王晶导演借着演员之口,留下这样一句台词。事实上,每每谈及张三丰,我们脑海里似乎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形象:须发皆白而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且笑口常开,百岁高龄而武功绝高,似乎张三丰从来都是这样一幅慈祥老爷爷的样貌。史载张三丰先生的相貌是“丰神奇异,龟形鹤背,大耳圆睛”,而且两腮长有浓密而茂盛,如戟般
期刊
第八站: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1月5日上午9时,我和两位咸阳的朋友会齐之后,预约的出租车师傅老张哥来接我们出发了。  秦咸阳宫遗址并不位于现在的咸阳市,而是在咸阳东偏北15公里左右的窑店镇北方,窑店镇以北的路况略有些不好,全城用了20多分钟才到。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孤零零地立在路边,在一片荒野农田中显得异常苍凉冷清,让人很难想到,这里就是大秦时代壮阔的都城,在这里,商鞅完成了奠定秦国强大的变法,在这里
期刊
埃及文化久已堙没了,而金字塔巍然独存。矗立在沙漠中间,使人想起当日的丰功伟烈。——为什么金字塔会建造起来的呢?是因为古代埃及人“认真”的缘故。  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同,“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大家自以为生旦登场,有意无意的在做戏。既在做戏,当然无所谓认真的道理,大家假一通,糊糊涂涂罢了,不是名士郑板桥的横幅到处挂着么?文曰:“难得糊涂。”  然糊涂如不是天生而要装作,也要认真才行,郑板桥
期刊
“惊蛰地门开,虫儿爬出洞。三阳开了泰,桃花满山红。”唱着这欢快的节气谚语,伴随着阵阵春雷声,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如约而至。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
期刊
长安,历来是“丝绸之路”上最为耀眼的明珠,来自各国的使节、学者、高僧、艺术家、留学生和商人,摩肩接踵,纷至沓来,不少人就干脆定居在这里,唐代贞观初年,这座政治、经济和文化名城已成为空前繁荣的国际化大都会,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房子紧张,这就给商人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商神窦乂就是其中的幸运儿和佼佼者。  牛刀小试,首战告捷  窦乂本是陕西扶风的一个孤儿,因亲戚关系来到长安城。十三岁那年,他的舅舅从
期刊
古中医有句谚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由于我国前一阶段的独生子女政策,家家只有一个娃,都被宠爱得不行,好吃的好喝的堆积如山,却不知道宠之为下。《德道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今年不论大人孩子,感冒的都特别多,医院门庭若市。感冒、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等,都是身体自然排出体内毒素的反应症状,但小孩儿表达不清楚,就被称之为亚科。加之孩子脏腑未发育完善成熟,十分娇嫩,因此病情传遍迅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