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7日下午5时许,淡橘色的余晖打在老西门的矮城墙遗址上,让深灰色的城墙顿时有了一种肃穆之感。
这段始建于1373年的明城墙,在1943年常德会战的炮火中几乎损毁殆尽,只剩这点断砖残垣成为历史的见证。矮城墙遗址旁边,孤单地站立着一座碉堡。这座碉堡和当年常德城内大街小巷的碉堡一起,构成了1943年常德城的防御体系。配上当时国民党第74军的火力,形成了强大的据点。走进碉堡内部,射击孔和弹匣格清晰可见,而浑厚的墙体则是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筑,受弹面厚度约为70厘米,在守卫常德城的战斗中重创了进犯日军,经历了炮火的考验。历史记载表明,眼前的矮城墙抗战碉堡,是常德守城战中坚持到最后的几个重要阵地之一。
2011年,常德天源住建有限公司启动了老西门棚改项目,包含葫芦口、光明巷、矮城墙及一水厂4个棚改点,总投资21亿元,要在这片130亩的土地上描绘蓝图。
敞开护城河、复建矮城墙、修缮抗战碉堡、再现窨子屋,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老西门片区独有的地理记忆,又同时展现出其现代城市的魅力与气质,天源公司大手笔,把老西门变身为常德的“城市大客厅”,打造成具有常德历史文化地标意义的“文化旅游街区”。《建筑学报》这样评价老西门项目:在创造性地延续古城肌理和历史建筑类型方面,已经介入了当下关于历史、遗产和遗产研究保护间的争论,暗示了一种多元的、人文的、艺术的、非原物的历史遗产保护的新思路。
2018年1月正式開馆的常德老西门抗战文化展示馆,毗邻矮城墙遗址和抗战碉堡,内有与抗战相关的遗物、文件、报纸等300余件,目前已成为市民了解常德会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军号、死难者名单、战争照片、报道常德会战的报纸…… 一张张看过去,仿佛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就在眼前。
女诗人陈小玲在《我看见70多年前的那场战火》中写道:砸开时光的隧道/撕开历史的长河,我一眼就看见70多年前的那场战火/看见硝烟四起,弹片溅飞,处处焦垣断壁……
(摘自《常德日报》9.3)
这段始建于1373年的明城墙,在1943年常德会战的炮火中几乎损毁殆尽,只剩这点断砖残垣成为历史的见证。矮城墙遗址旁边,孤单地站立着一座碉堡。这座碉堡和当年常德城内大街小巷的碉堡一起,构成了1943年常德城的防御体系。配上当时国民党第74军的火力,形成了强大的据点。走进碉堡内部,射击孔和弹匣格清晰可见,而浑厚的墙体则是采用当时同盟国援助的高标号水泥掺以碎石浇筑,受弹面厚度约为70厘米,在守卫常德城的战斗中重创了进犯日军,经历了炮火的考验。历史记载表明,眼前的矮城墙抗战碉堡,是常德守城战中坚持到最后的几个重要阵地之一。
2011年,常德天源住建有限公司启动了老西门棚改项目,包含葫芦口、光明巷、矮城墙及一水厂4个棚改点,总投资21亿元,要在这片130亩的土地上描绘蓝图。
敞开护城河、复建矮城墙、修缮抗战碉堡、再现窨子屋,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老西门片区独有的地理记忆,又同时展现出其现代城市的魅力与气质,天源公司大手笔,把老西门变身为常德的“城市大客厅”,打造成具有常德历史文化地标意义的“文化旅游街区”。《建筑学报》这样评价老西门项目:在创造性地延续古城肌理和历史建筑类型方面,已经介入了当下关于历史、遗产和遗产研究保护间的争论,暗示了一种多元的、人文的、艺术的、非原物的历史遗产保护的新思路。
2018年1月正式開馆的常德老西门抗战文化展示馆,毗邻矮城墙遗址和抗战碉堡,内有与抗战相关的遗物、文件、报纸等300余件,目前已成为市民了解常德会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军号、死难者名单、战争照片、报道常德会战的报纸…… 一张张看过去,仿佛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就在眼前。
女诗人陈小玲在《我看见70多年前的那场战火》中写道:砸开时光的隧道/撕开历史的长河,我一眼就看见70多年前的那场战火/看见硝烟四起,弹片溅飞,处处焦垣断壁……
(摘自《常德日报》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