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型课堂的有效途径。小组专题学习模式要以自主探讨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推动小组成员深度学习。为检验学习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专题学习的考评机制将个体小组成员的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挂钩,小组成员最终的专题成绩要在确定小组得分和小组成员基础成绩的基础上确定。
关键词:小组专题合作学习;考评机制;电子商务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221-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自主学习成为高校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成为我们必须探究的现实问题。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实现从专注“教”到助力“学”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协同学习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建构,形成深度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文化。[1]近年来,我们尝试在电子商务法课程中引入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学习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强化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动因
(一)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型课堂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增长呈现倍增式发展态势和强势共享性的特征,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都面对庞大的资源库,教师的资源主导地位逐渐被削弱。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为了满足我国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2020年“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构建学习型课堂。学习型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学习者学习共同体课堂。[2]学习型课堂倡导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班制授课环境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授课教师事先分配专题并发布专题背景资料,由小组认领专题并进行专题陈述、讨论、答辩、总结的学习模式。以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为核心的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机制,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益尝试,是创建学习型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的特点与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契合
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板块性、实践性以及小班制授课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学习中引入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板块性。众多电子商务交易的进行必须以多重法律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它要求多方位的法律调整以及多学科知识的应用。[3]因此,电子商务法具有复合性特征,涉及民商法、经济法等跨学科内容,也涉及电子商务法律主体、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多板块内容,适合进行独立的小组专题合作学习。
2.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实践性。同学们都有从事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实践的经历,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和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了专业学习的实践基础,该课程特别适合同学们将自身实践和法律问题有机结合进行深入的专业探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连通和对接。
3.电子商务法课程是小班制授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我们法学院的专业方向课,是小班制授课,一般人数在30人左右,适合小组专题研讨。此外,民商法、经济法等前期课程的开设也为该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学们可以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专题学习。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路径选择
(一)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设计理念
1.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法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专题合作学习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和立法最新发展动态,开展深度学习。
2.以科学标准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专题。我们强调从教学重点和难点中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的那些具体而又特定的问题,如网站设立的法律规制、网店实名制、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户备付金法律问题、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电子代理人法律问题、域名抢注及其法律规制等。
3.以自主探讨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小组专题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工独立自主完成各自任務。
4.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推动小组成员的深度学习。小组专题学习并不是把全部课堂时间都交给学生研讨,小组专题陈述应该和教师的授课内容有机联系,教师要重视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连续发问引导学生厘清学习思路,推进教学步步深入。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学习的路径设计
根据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具体设计路径如下。
(1)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与合作学习专题的确定。(2)教师通过学情分析确定小组成员组成。(3)教师向各小组分配合作学习专题。(4)教师向各小组推送专题学习背景资料。(5)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6)小组成员提前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进行初步成果展示。(7)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入小组专题陈述。(8)小组学习成果展示。(9)教师与组外同学的追问、答辩。(10)小组成员自评、组内互评、其他小组的评价。(11)教师最终评价。
三、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考评机制
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考评机制,有效的考评机制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设计的考评机制综合采用小组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小组成员间相互促进、同舟共济关系的有效运作,个体小组成员的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直接挂钩。具体设计路径如下。
(一)计算小组得分
我们设定小组得分满分为100分,由小组自评(20%)、小组互评(30%)、教师对小组的评价(50%)三部分组成。小组自评可有助于小组对专题学习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小组互评可以发挥其他小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从观点是否合理、资料是否翔实、论证是否充分等方面对专题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
(二)计算小组成员的基础成绩
我们设定小组成员基础成绩满分为100分,由小组成员自评(20%)、组内成员互评(30%)、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评价(50%)三部分组成。小组成员自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组内成员互评可以加强成员间的监督和交流;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小组成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计算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
我们设定小组成员最终成绩满分为100分,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小组成员基础成绩×(小组得分/100)。即小组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以及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计算出来的成绩仅是小组成员的基础成绩,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要结合小组得分情况进行计算,小组得分越高,组内成员乘以的系数也就越高。在小组成员基础成绩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小组成员最终专题得分与其所在小组的得分成正比关系。这种考评机制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其同伴和所在小组负责,承担相互关联的责任,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提升小组成绩而努力。这样做可以极大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小组成员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6):98.
[2]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105.
[3]张楚,郭斯伦.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5-16.
关键词:小组专题合作学习;考评机制;电子商务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221-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自主学习成为高校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成为我们必须探究的现实问题。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实现从专注“教”到助力“学”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协同学习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建构,形成深度互动的探究性教学文化。[1]近年来,我们尝试在电子商务法课程中引入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学习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强化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动因
(一)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型课堂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增长呈现倍增式发展态势和强势共享性的特征,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都面对庞大的资源库,教师的资源主导地位逐渐被削弱。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为了满足我国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2020年“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构建学习型课堂。学习型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学习者学习共同体课堂。[2]学习型课堂倡导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班制授课环境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授课教师事先分配专题并发布专题背景资料,由小组认领专题并进行专题陈述、讨论、答辩、总结的学习模式。以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为核心的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机制,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益尝试,是创建学习型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的特点与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契合
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板块性、实践性以及小班制授课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学习中引入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板块性。众多电子商务交易的进行必须以多重法律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它要求多方位的法律调整以及多学科知识的应用。[3]因此,电子商务法具有复合性特征,涉及民商法、经济法等跨学科内容,也涉及电子商务法律主体、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多板块内容,适合进行独立的小组专题合作学习。
2.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实践性。同学们都有从事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实践的经历,对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和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了专业学习的实践基础,该课程特别适合同学们将自身实践和法律问题有机结合进行深入的专业探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连通和对接。
3.电子商务法课程是小班制授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我们法学院的专业方向课,是小班制授课,一般人数在30人左右,适合小组专题研讨。此外,民商法、经济法等前期课程的开设也为该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学们可以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专题学习。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路径选择
(一)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设计理念
1.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法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组专题合作学习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和立法最新发展动态,开展深度学习。
2.以科学标准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专题。我们强调从教学重点和难点中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的那些具体而又特定的问题,如网站设立的法律规制、网店实名制、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户备付金法律问题、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电子代理人法律问题、域名抢注及其法律规制等。
3.以自主探讨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小组专题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工独立自主完成各自任務。
4.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推动小组成员的深度学习。小组专题学习并不是把全部课堂时间都交给学生研讨,小组专题陈述应该和教师的授课内容有机联系,教师要重视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连续发问引导学生厘清学习思路,推进教学步步深入。
(二)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学习的路径设计
根据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具体设计路径如下。
(1)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与合作学习专题的确定。(2)教师通过学情分析确定小组成员组成。(3)教师向各小组分配合作学习专题。(4)教师向各小组推送专题学习背景资料。(5)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6)小组成员提前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进行初步成果展示。(7)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入小组专题陈述。(8)小组学习成果展示。(9)教师与组外同学的追问、答辩。(10)小组成员自评、组内互评、其他小组的评价。(11)教师最终评价。
三、电子商务法课程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考评机制
小组专题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考评机制,有效的考评机制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设计的考评机制综合采用小组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其他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同时,为了保证小组成员间相互促进、同舟共济关系的有效运作,个体小组成员的成绩与其所在小组成绩直接挂钩。具体设计路径如下。
(一)计算小组得分
我们设定小组得分满分为100分,由小组自评(20%)、小组互评(30%)、教师对小组的评价(50%)三部分组成。小组自评可有助于小组对专题学习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小组互评可以发挥其他小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从观点是否合理、资料是否翔实、论证是否充分等方面对专题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
(二)计算小组成员的基础成绩
我们设定小组成员基础成绩满分为100分,由小组成员自评(20%)、组内成员互评(30%)、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评价(50%)三部分组成。小组成员自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组内成员互评可以加强成员间的监督和交流;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小组成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计算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
我们设定小组成员最终成绩满分为100分,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小组成员基础成绩×(小组得分/100)。即小组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以及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计算出来的成绩仅是小组成员的基础成绩,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要结合小组得分情况进行计算,小组得分越高,组内成员乘以的系数也就越高。在小组成员基础成绩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小组成员最终专题得分与其所在小组的得分成正比关系。这种考评机制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其同伴和所在小组负责,承担相互关联的责任,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提升小组成绩而努力。这样做可以极大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小组成员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6):98.
[2]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105.
[3]张楚,郭斯伦.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