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年年底,银行进入疯狂揽储的倒计时,各行竞相吸收存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屡屡成为炙手可热的工具。但2011年底情况有所不同。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9日,各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计23190只。其中四季度为6155只,与2011年三季度相比也略有萎缩,其中12月份发行量仅1670只,比11月份下降近30%,这与往年年末冲刺的局面大不相同。
从收益率上看,2011年四季度发行5%-8%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占比为44.68%,与三季度相比增长明显。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2011年11月,银监会召集各主要商业银行召开理财业务会议,重点对四季度可能出现的理财规模突涨做了防控,对各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采用募集额度计划管理。
是次会议还表明,监管层已经对此前各种绕过监管规则发行理财产品的行为有了充分了解,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禁止令。
平静的四季度
2011年12月31日迫近,银行守住75%存贷比红线压力陡增,各家分行完成年初总行下达的存款任务也所剩时日不多,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又拉开了千方百计揽储的序幕。2011年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外加银行存款流失严重,使得2011年底的吸存压力更胜往年。
但是通常会因存款紧张而异常繁荣的理财产品市场却一反常态,在2011年末以平静状态收官。
在2011年11月由银监会召集的理财业务会议上,对年末理财发行量提出数量控制预防发行量突然失控,并对2012年的理财业务发展做展望。
其中2011年末控制目标分为“发行只数”和“募集资金金额”两部分,控制采取承诺书的形式,各银行需按照承诺数量开展业务并签署承诺书。其中明确规定,四季度理财业务实际数不能超过上报的计划数额。
参会的包括银监会创新部主要负责人,银行方面则不仅涵盖了五大国有银行,还包括理财发行量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负责人。在理财市场上尚未成气候的小型银行未被囊括在内。
“银监会为各家银行制定的发行量基本考虑了以往的存量。”一位参与该次会议的银行人士说,“募集资金额没有被要求大幅缩减。”
这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多通过短期产品匹配长期资产的做法,新资金的循环进入才能保证可持续的流动性。
据了解,此次会议所确定的2011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发行规模基本延续三季度的数量。而监管层的态度则是希望业务能“稳健发展”。
“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年末银行发行理财冲动,使得房门大开,大家都冲出去。”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说,不是要断流,而是要防止突然大幅增加。
除承诺书外,该次会议还向各家参会商业银行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的简单要点清单》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及客户评估模板(讨论稿)》(下称《评级模板》),《评级模板》建议从“本金兑付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八个方面考虑测评因素及风险系数。在评级过程中,建议设定五级,即“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
目前各家银行虽也对理财产品进行分类,且多数也采用五级分类,但叫法并不统一。
以“长”补“短”
“发行数量受到控制后,我们的理财产品期限略有拉长。”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说。这种变化与市场对2012年利率水平走低预期有直接关系,理财产品利率一般会随利率水涨船高,客户倾向于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锁定收益。
另外,期限拉长还与此前银监会的风险提示有关。此前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大量发行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并称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同业拆借和同业存款。
2011年中期,在市场资金面紧张的部分时段,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曾短暂触及8%高点,该市场屏蔽了普通投资者,但对银行投资者敞开大门,这被认为是理财资金无风险获利的一条渠道。
但由于从产品设计到报送监管层需要超过十天时间,稍纵即逝的机遇很难预见和把握,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发行该类产品的目的也并不如上所愿,而是通常在月末、季末发行吸收存款。2011年二季度,银行发行一个月期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金额占比接近70%。而此类产品多在月中或月初起息,月末到期,正好配合存款考核。
“如果考虑超短期产品在计息前和结算日后的募集期和清算期,收益率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说,“更多的是吸引储户存款的噱头。”
因此,监管层于2011年9月末发布风险提示,要求加强对期限在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此后市场传言监管层口头叫停了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发行,但目前从Wind统计的数据看,2011年四季度,期限在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占比下降但并未销声匿迹。
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的该类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或接近200只,其收益率多集中在2%-4%。
不过在银监会召集主要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态控制四季度理财发行量后,理财市场期限由短变长成为趋势。为了保证理财资金所对应资产有后续资金补给,银行也多推出期限为一个月至三个月的中长期产品。“如果不能通过频繁地发行新产品来补充到期资金,那就需要设计较长期限的产品来稳定资金。”一位国有大行理财业务人士说。
该银行目前发行的产品多以三个月到半年期为主。在回报率方面,新近发行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因为发行量的供给减少而下浮。银行人士分析,一是由于季末存款考核压力,另外收益率下降将导致本行产品在同业中失去竞争力而影响相关业务利润的考核,所以少有银行会压低收益放弃市场份额。
堵截“变通之道”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起步后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其余额存量已经达到3万亿元之巨。回报率通常高于存款的理财业务,多采取直接或绕道投资于信贷类业务而获利颇丰。但同时,这也对国家控制信贷的货币政策造成很大冲击。
2011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高速增长,环比平均增长率高达14%。下半年以来,监管层连续下发监管措施和风险提示,明令“理财资金不得直接购买信贷资产,其中包括票据资产”。其意图除了减少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累计外,主要是为理财定位纠偏,从而保驾宏观调控效果。四季度,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渐有收敛之势。虽然在年中,被认为有规避贷款额度管控的融资类理财产品被收紧,但是随后各家银行纷纷见招拆招,变通产品设计方案。
在11月召开的会议中,银监会对各种变通之术予以罗列和禁止。其中变通之术最为惯用的手段是,先由银行为尚有授信额度但限于贷款额度紧张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开具承兑票据,该企业将此票据转给上游供应商,再由供应商以票据收益权为标的获得银行理财资金,由此实现该企业的变相融资。
看起来,整个环节并未涉及票据资产,而是以“收益权”为依托,不违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购买信贷资产”的规定。另外,此种流转方式并未涉及信托公司,也不受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比例限制。
其他的手段则包括,银行向私人银行等少量高净值客户发行理财产品,资金用于发放委托贷款,其收益率往往高于投资于现金、债券和票据的理财品种。此种办法绕开了监管层关于“不得面向大众化客户发行标准化理财计划用于发放委托贷款”的规定。
此外,银行可将预期发放的委托贷款债权放在金融资产交易所平台上寻找投资人,银行再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购买该债权,从而达到表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目的。
凡此种种均被监管识破,并被认定为“融资类业务”而受到关注和收紧,表外融资规模正在受到大幅压缩。
根据央行数据,社会融资总额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三项总和已经从2011年上半年末的27.4%下降至前三季度末的21.8%。预计随着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年底前转表内的大限来临,以及表外委托贷款在四季度受到更严密控制,该项占比还会进一步压缩。
然而市场人士并不看好围追堵截的长期效果。“业务一线的人总会想出变通办法来绕开监管的。”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认为。
另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则认为,围追堵截可能逼银行犯险,为了吸收存款和拉高利润,从开展低风险业务转而追逐高风险业务。“宏观调控仍然延续数量控制手段,银行就会继续表内到表外转移的游戏。”他认为,类信贷的表外业务无论是通过理财还是信托获得资金,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和壮大,只是速度有快有慢。
目前监管层比较担心的是,理财业务资金资产管理不清,容易发生流动性兑付危机和内部利润转移等违规现象。
2011年9月底,监管层向各银行下发有关理财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家银行要在一个月内清理“资产池”,转而实现每个理财计划单独核算。纠正此前业内普遍存在的多个理财产品资金对应多项投资组合的混沌做法。
但据了解,由于部分中小银行此前开展理财业务较为粗放,系统技术改造均存在困难,致使“一个月大限”得以宽限。目前,相关的清理工作并未收官。
发行冲动将降低
虽然监管层对迅速膨胀的银行理财市场出台整改措施,并且于2011年四季度祭出额度控制的杀手锏,但是类似的数量控制措施短期内或不会成为“常规手段”,否则监管层也容易受到额度分配厚薄不均的质疑。
“这次的额度控制并不是各家银行一刀切,而是考虑了每家的存量和具体情况。”参加了2011年11月份理财业务内部会议人士说,但这样的做法也存在分配不均的弊病,“多家银行很有意见”。
而市场人士也认为,随着通胀压力缓解和整体经济增长放缓,2012年信贷松动是预料之中的大概率事件,承担了“缓解信贷额度压力”任务的理财业务可能并不会像2011年一样出现井喷局面。这也给了监管层一定的空间,不至于一下子将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收得太紧。
另外,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也很可能得到缓解。2011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公开场合表示,央行2012年会比较多地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如果2012年外汇占款的增幅过小或者是下降,央行必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12年春节前央行可能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数家机构认为全年存准率下调的空间高达2%。
存款压力放松,则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的动力会有所减弱。不过王增武认为,理财产品除了充当部分银行揽存和变相开展信贷业务的工具,其帮助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角色越来越清晰,未来几年银行理财业务仍然会以较快速度发展,规模也将日益庞大,这也是监管层乐见的局面。
据了解,2012年可能会有多项针对理财市场的规范性文件出台,除了此前已经定稿并于2012年1月1日实施的《销售管理办法》外,研发设计以及投资管理办法也将陆续拟定。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9日,各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计23190只。其中四季度为6155只,与2011年三季度相比也略有萎缩,其中12月份发行量仅1670只,比11月份下降近30%,这与往年年末冲刺的局面大不相同。
从收益率上看,2011年四季度发行5%-8%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占比为44.68%,与三季度相比增长明显。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2011年11月,银监会召集各主要商业银行召开理财业务会议,重点对四季度可能出现的理财规模突涨做了防控,对各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采用募集额度计划管理。
是次会议还表明,监管层已经对此前各种绕过监管规则发行理财产品的行为有了充分了解,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禁止令。
平静的四季度
2011年12月31日迫近,银行守住75%存贷比红线压力陡增,各家分行完成年初总行下达的存款任务也所剩时日不多,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分支机构又拉开了千方百计揽储的序幕。2011年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外加银行存款流失严重,使得2011年底的吸存压力更胜往年。
但是通常会因存款紧张而异常繁荣的理财产品市场却一反常态,在2011年末以平静状态收官。
在2011年11月由银监会召集的理财业务会议上,对年末理财发行量提出数量控制预防发行量突然失控,并对2012年的理财业务发展做展望。
其中2011年末控制目标分为“发行只数”和“募集资金金额”两部分,控制采取承诺书的形式,各银行需按照承诺数量开展业务并签署承诺书。其中明确规定,四季度理财业务实际数不能超过上报的计划数额。
参会的包括银监会创新部主要负责人,银行方面则不仅涵盖了五大国有银行,还包括理财发行量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负责人。在理财市场上尚未成气候的小型银行未被囊括在内。
“银监会为各家银行制定的发行量基本考虑了以往的存量。”一位参与该次会议的银行人士说,“募集资金额没有被要求大幅缩减。”
这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多通过短期产品匹配长期资产的做法,新资金的循环进入才能保证可持续的流动性。
据了解,此次会议所确定的2011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发行规模基本延续三季度的数量。而监管层的态度则是希望业务能“稳健发展”。
“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年末银行发行理财冲动,使得房门大开,大家都冲出去。”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说,不是要断流,而是要防止突然大幅增加。
除承诺书外,该次会议还向各家参会商业银行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的简单要点清单》和《理财产品风险评级及客户评估模板(讨论稿)》(下称《评级模板》),《评级模板》建议从“本金兑付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八个方面考虑测评因素及风险系数。在评级过程中,建议设定五级,即“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
目前各家银行虽也对理财产品进行分类,且多数也采用五级分类,但叫法并不统一。
以“长”补“短”
“发行数量受到控制后,我们的理财产品期限略有拉长。”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说。这种变化与市场对2012年利率水平走低预期有直接关系,理财产品利率一般会随利率水涨船高,客户倾向于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锁定收益。
另外,期限拉长还与此前银监会的风险提示有关。此前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大量发行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并称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同业拆借和同业存款。
2011年中期,在市场资金面紧张的部分时段,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曾短暂触及8%高点,该市场屏蔽了普通投资者,但对银行投资者敞开大门,这被认为是理财资金无风险获利的一条渠道。
但由于从产品设计到报送监管层需要超过十天时间,稍纵即逝的机遇很难预见和把握,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往往不能有的放矢,发行该类产品的目的也并不如上所愿,而是通常在月末、季末发行吸收存款。2011年二季度,银行发行一个月期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金额占比接近70%。而此类产品多在月中或月初起息,月末到期,正好配合存款考核。
“如果考虑超短期产品在计息前和结算日后的募集期和清算期,收益率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说,“更多的是吸引储户存款的噱头。”
因此,监管层于2011年9月末发布风险提示,要求加强对期限在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此后市场传言监管层口头叫停了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发行,但目前从Wind统计的数据看,2011年四季度,期限在一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占比下降但并未销声匿迹。
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的该类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或接近200只,其收益率多集中在2%-4%。
不过在银监会召集主要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态控制四季度理财发行量后,理财市场期限由短变长成为趋势。为了保证理财资金所对应资产有后续资金补给,银行也多推出期限为一个月至三个月的中长期产品。“如果不能通过频繁地发行新产品来补充到期资金,那就需要设计较长期限的产品来稳定资金。”一位国有大行理财业务人士说。
该银行目前发行的产品多以三个月到半年期为主。在回报率方面,新近发行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因为发行量的供给减少而下浮。银行人士分析,一是由于季末存款考核压力,另外收益率下降将导致本行产品在同业中失去竞争力而影响相关业务利润的考核,所以少有银行会压低收益放弃市场份额。
堵截“变通之道”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起步后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其余额存量已经达到3万亿元之巨。回报率通常高于存款的理财业务,多采取直接或绕道投资于信贷类业务而获利颇丰。但同时,这也对国家控制信贷的货币政策造成很大冲击。
2011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高速增长,环比平均增长率高达14%。下半年以来,监管层连续下发监管措施和风险提示,明令“理财资金不得直接购买信贷资产,其中包括票据资产”。其意图除了减少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累计外,主要是为理财定位纠偏,从而保驾宏观调控效果。四季度,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渐有收敛之势。虽然在年中,被认为有规避贷款额度管控的融资类理财产品被收紧,但是随后各家银行纷纷见招拆招,变通产品设计方案。
在11月召开的会议中,银监会对各种变通之术予以罗列和禁止。其中变通之术最为惯用的手段是,先由银行为尚有授信额度但限于贷款额度紧张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开具承兑票据,该企业将此票据转给上游供应商,再由供应商以票据收益权为标的获得银行理财资金,由此实现该企业的变相融资。
看起来,整个环节并未涉及票据资产,而是以“收益权”为依托,不违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购买信贷资产”的规定。另外,此种流转方式并未涉及信托公司,也不受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比例限制。
其他的手段则包括,银行向私人银行等少量高净值客户发行理财产品,资金用于发放委托贷款,其收益率往往高于投资于现金、债券和票据的理财品种。此种办法绕开了监管层关于“不得面向大众化客户发行标准化理财计划用于发放委托贷款”的规定。
此外,银行可将预期发放的委托贷款债权放在金融资产交易所平台上寻找投资人,银行再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购买该债权,从而达到表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目的。
凡此种种均被监管识破,并被认定为“融资类业务”而受到关注和收紧,表外融资规模正在受到大幅压缩。
根据央行数据,社会融资总额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三项总和已经从2011年上半年末的27.4%下降至前三季度末的21.8%。预计随着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年底前转表内的大限来临,以及表外委托贷款在四季度受到更严密控制,该项占比还会进一步压缩。
然而市场人士并不看好围追堵截的长期效果。“业务一线的人总会想出变通办法来绕开监管的。”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认为。
另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则认为,围追堵截可能逼银行犯险,为了吸收存款和拉高利润,从开展低风险业务转而追逐高风险业务。“宏观调控仍然延续数量控制手段,银行就会继续表内到表外转移的游戏。”他认为,类信贷的表外业务无论是通过理财还是信托获得资金,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和壮大,只是速度有快有慢。
目前监管层比较担心的是,理财业务资金资产管理不清,容易发生流动性兑付危机和内部利润转移等违规现象。
2011年9月底,监管层向各银行下发有关理财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家银行要在一个月内清理“资产池”,转而实现每个理财计划单独核算。纠正此前业内普遍存在的多个理财产品资金对应多项投资组合的混沌做法。
但据了解,由于部分中小银行此前开展理财业务较为粗放,系统技术改造均存在困难,致使“一个月大限”得以宽限。目前,相关的清理工作并未收官。
发行冲动将降低
虽然监管层对迅速膨胀的银行理财市场出台整改措施,并且于2011年四季度祭出额度控制的杀手锏,但是类似的数量控制措施短期内或不会成为“常规手段”,否则监管层也容易受到额度分配厚薄不均的质疑。
“这次的额度控制并不是各家银行一刀切,而是考虑了每家的存量和具体情况。”参加了2011年11月份理财业务内部会议人士说,但这样的做法也存在分配不均的弊病,“多家银行很有意见”。
而市场人士也认为,随着通胀压力缓解和整体经济增长放缓,2012年信贷松动是预料之中的大概率事件,承担了“缓解信贷额度压力”任务的理财业务可能并不会像2011年一样出现井喷局面。这也给了监管层一定的空间,不至于一下子将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收得太紧。
另外,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也很可能得到缓解。2011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公开场合表示,央行2012年会比较多地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如果2012年外汇占款的增幅过小或者是下降,央行必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12年春节前央行可能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数家机构认为全年存准率下调的空间高达2%。
存款压力放松,则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的动力会有所减弱。不过王增武认为,理财产品除了充当部分银行揽存和变相开展信贷业务的工具,其帮助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角色越来越清晰,未来几年银行理财业务仍然会以较快速度发展,规模也将日益庞大,这也是监管层乐见的局面。
据了解,2012年可能会有多项针对理财市场的规范性文件出台,除了此前已经定稿并于2012年1月1日实施的《销售管理办法》外,研发设计以及投资管理办法也将陆续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