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证号码:510322197207010043
【摘 要】现浇梁板模板施工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技術,应用在房建施工较为普遍,在施工中,需要掌握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要点,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建筑物建设施工有所借鉴。
【关键词】房建工程;现浇楼板;模板;施工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梁板施工大都采用现浇模板技术的形式,对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梁板结构较为复杂,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是一项专业技术,在施工中需要牢牢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和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为现浇梁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的施工情况对于工程整体意义重大。做好现浇梁模板施工安全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质量缺陷和不科学、不规范的施工操作,确保工程进程始终处于工艺要求和安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1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
1.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整个施工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它能避免模板安装产生误差。在安装梁模板之前,需要在房屋框架柱上设置轴线,梁板与楼层顶板之间安设水平控制线,同时进行多次严密的测量,并确保现浇梁板浇筑精度。
1.2安装梁模板
模板安装施工前,先对梁支柱的标高进行测量调整,使其符合施工设计方案并严格遵循,不得擅自更改。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拉线找平操作,通过拉线找平发现施工误差,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压脚板、梁侧模板等结构的安装精度。在安装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应交由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对于梁高大于标准范围,一定要对梁结构采取加固措施。例如,在梁下方打三角支柱,提升梁的牢固性,保证模板安装的牢靠。此外,模板安装应依据图纸编号按顺序摆放。模板安装位置保持清洁干净,避免杂物掺入到浇筑混凝土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
1.3安装结构梁、支柱
安装结构梁与支柱是整个房建施工现浇梁板模板工程最重要的环节,是建筑物的骨架,对建筑物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结构梁和支柱安装施工中,要先对模板的设计要求和楼板的厚度进行分析,原则上安装施工开始地点要选择在建筑物的一端,依次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排楼板的支柱与建筑物的跨边要保持一定的间距,间距大小一般控制在三百毫米以内。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规定范围,调整安设支柱的尺寸与间隙,调整幅度一般是微小的,此项操作的目的在于控制梁支柱结构的水平度,,其间距要求十分精准。通常情况下,设置水平杆是为了提升结构的稳定性。水平杆的安设地点一般选择在地面支柱上,视情况增加水平杆数量与调整加固杆位置。结构梁与支柱安装完毕后,为进一步确保安装质量,应对整个安装工程质量进行反复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1.4楼面、楼梯模板安装
除楼板模板安设过程应依据设计图纸的顺序,一般围绕建筑物的中心由周边依次向中心排列;过程中要先拉线对模板支柱的标高进行控制,并采用工具对板面进行找平。楼板对接中亦会出现施工缝,需采用木方将其封堵。为了保证封堵施工缝木方的稳固,安装的木方需对钢筋间距进行再次加固,所用木条尺寸直径与加固的钢筋直径相同,并且还需在木条上方钉设木条。
1.5混凝土现浇施工
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方法比较复杂,施工起来难度较高。一是没做好准备工作,需要计算出结构梁板强度、混凝土配比,得到相关数据,确定浇灌方法,只有充分准备好,才能有效避免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中出现失误。二是,一定要在安装时,把模板摆放平整,使混凝土厚度一致,在工程进行时,要进行全方位排查,对不合乎标准的地方,要及时做好支架防护,不能出现浇模板强度不高的后果,那样就会形成隐患,对后期施工造成麻烦。支架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基础,那么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检查,保证支架稳固、平衡,承重能力要够,既要对支架进行严格检测,又要挑选合适的模板,模板是承载混凝土的重要物件,可靠性和牢固性是对其的最根本标准要求。三是,在支架完工后,就要上模板,那么上模板时,要按照顺序一块一块的安装,不能打乱顺序,否则就会出现接口位置不顺直、拼接不严密的问题,直接导致承载力减弱,出现漏浆跑浆的问题。
1.6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混凝土浇筑后,对模板拆除的应选取适宜时间。其主要参考应以浇筑混凝土强度为指标,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需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测试,测定混凝土强度的最佳时间,还与当地气候条件适当作出调整。在确保混凝土符合要求(一般大于3.5MPa)后方能进行模板拆除操作。其次,模板拆除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由于下部混凝土结构承受较多的结构载荷,底部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间要滞后于上部模板拆除时间,滞后时间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调节。
2建筑工程现浇梁板模板施工管理措施
2.1模板安全管理
一是,注重安全生产质量的检查。作为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注重安全质量检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切实落实工程安检对工程安全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就现阶段房建施工而言,安全生产质量检查已逐渐成为了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施工前,要经过安全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进行下一步施工操作。未经安全质量检查或检查不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禁止进行工程施工。
二是,认真实施和贯彻安全技能教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下,安全技能意识薄弱造成的。然而,承包方往往最容易忽略此点,只追求眼前利益,注重施工效率,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因素导致人员伤亡及重大事故,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尤其是模板操作人员岗位劳动卫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安全操作守则,符合要求的人员才能继续上岗,对不达标的人员增加时间进行再教育培训。工程施工中还要对安全技能的实施与贯彻情况进行监督,以此来达到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模板质量管理
模板质量对房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模板材料不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将会给房建工程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一是,在制作模板时,应该严选模板材料,严禁选购脆性、密度低、扭曲变形的模板材料,保证模板材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施工图中的每一块模板都有编号,因此,应该根据编号进行制作、存放、安装以及拆除,如果随意乱放,会导致出现许多缝隙,影响模板的正常使用。在使用模板时应该将表面的污秽清理干净,否则将会导致模板出现破损、变形等问题,影响模板施工质量。二是必须保证模板加工材料的干燥性。如果模板加工材料含有水分,那么在加工过程或者后续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引发模板变形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出现,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要保持材料干燥。此外,为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还要按照设计图纸对模板进行编号及放样。三是在使用模板前还要对模板状况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同时做好模板清洁工作,确保模板表面无污物,接缝处整洁顺滑,拼接时咬合严密,不会出现缝隙。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操作程序,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确保现浇梁模板施工质量全面达到设计目标,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青.袁静亚浅析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2]段军锁.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3]骆俊芝.现代建筑模板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6)
【摘 要】现浇梁板模板施工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技術,应用在房建施工较为普遍,在施工中,需要掌握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要点,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建筑物建设施工有所借鉴。
【关键词】房建工程;现浇楼板;模板;施工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梁板施工大都采用现浇模板技术的形式,对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梁板结构较为复杂,需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是一项专业技术,在施工中需要牢牢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和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为现浇梁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的施工情况对于工程整体意义重大。做好现浇梁模板施工安全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质量缺陷和不科学、不规范的施工操作,确保工程进程始终处于工艺要求和安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1建筑工程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
1.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整个施工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它能避免模板安装产生误差。在安装梁模板之前,需要在房屋框架柱上设置轴线,梁板与楼层顶板之间安设水平控制线,同时进行多次严密的测量,并确保现浇梁板浇筑精度。
1.2安装梁模板
模板安装施工前,先对梁支柱的标高进行测量调整,使其符合施工设计方案并严格遵循,不得擅自更改。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拉线找平操作,通过拉线找平发现施工误差,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压脚板、梁侧模板等结构的安装精度。在安装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应交由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对于梁高大于标准范围,一定要对梁结构采取加固措施。例如,在梁下方打三角支柱,提升梁的牢固性,保证模板安装的牢靠。此外,模板安装应依据图纸编号按顺序摆放。模板安装位置保持清洁干净,避免杂物掺入到浇筑混凝土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
1.3安装结构梁、支柱
安装结构梁与支柱是整个房建施工现浇梁板模板工程最重要的环节,是建筑物的骨架,对建筑物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结构梁和支柱安装施工中,要先对模板的设计要求和楼板的厚度进行分析,原则上安装施工开始地点要选择在建筑物的一端,依次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排楼板的支柱与建筑物的跨边要保持一定的间距,间距大小一般控制在三百毫米以内。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规定范围,调整安设支柱的尺寸与间隙,调整幅度一般是微小的,此项操作的目的在于控制梁支柱结构的水平度,,其间距要求十分精准。通常情况下,设置水平杆是为了提升结构的稳定性。水平杆的安设地点一般选择在地面支柱上,视情况增加水平杆数量与调整加固杆位置。结构梁与支柱安装完毕后,为进一步确保安装质量,应对整个安装工程质量进行反复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1.4楼面、楼梯模板安装
除楼板模板安设过程应依据设计图纸的顺序,一般围绕建筑物的中心由周边依次向中心排列;过程中要先拉线对模板支柱的标高进行控制,并采用工具对板面进行找平。楼板对接中亦会出现施工缝,需采用木方将其封堵。为了保证封堵施工缝木方的稳固,安装的木方需对钢筋间距进行再次加固,所用木条尺寸直径与加固的钢筋直径相同,并且还需在木条上方钉设木条。
1.5混凝土现浇施工
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方法比较复杂,施工起来难度较高。一是没做好准备工作,需要计算出结构梁板强度、混凝土配比,得到相关数据,确定浇灌方法,只有充分准备好,才能有效避免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中出现失误。二是,一定要在安装时,把模板摆放平整,使混凝土厚度一致,在工程进行时,要进行全方位排查,对不合乎标准的地方,要及时做好支架防护,不能出现浇模板强度不高的后果,那样就会形成隐患,对后期施工造成麻烦。支架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基础,那么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检查,保证支架稳固、平衡,承重能力要够,既要对支架进行严格检测,又要挑选合适的模板,模板是承载混凝土的重要物件,可靠性和牢固性是对其的最根本标准要求。三是,在支架完工后,就要上模板,那么上模板时,要按照顺序一块一块的安装,不能打乱顺序,否则就会出现接口位置不顺直、拼接不严密的问题,直接导致承载力减弱,出现漏浆跑浆的问题。
1.6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混凝土浇筑后,对模板拆除的应选取适宜时间。其主要参考应以浇筑混凝土强度为指标,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需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测试,测定混凝土强度的最佳时间,还与当地气候条件适当作出调整。在确保混凝土符合要求(一般大于3.5MPa)后方能进行模板拆除操作。其次,模板拆除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由于下部混凝土结构承受较多的结构载荷,底部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间要滞后于上部模板拆除时间,滞后时间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调节。
2建筑工程现浇梁板模板施工管理措施
2.1模板安全管理
一是,注重安全生产质量的检查。作为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注重安全质量检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切实落实工程安检对工程安全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就现阶段房建施工而言,安全生产质量检查已逐渐成为了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施工前,要经过安全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进行下一步施工操作。未经安全质量检查或检查不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禁止进行工程施工。
二是,认真实施和贯彻安全技能教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下,安全技能意识薄弱造成的。然而,承包方往往最容易忽略此点,只追求眼前利益,注重施工效率,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因素导致人员伤亡及重大事故,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尤其是模板操作人员岗位劳动卫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安全操作守则,符合要求的人员才能继续上岗,对不达标的人员增加时间进行再教育培训。工程施工中还要对安全技能的实施与贯彻情况进行监督,以此来达到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模板质量管理
模板质量对房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模板材料不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将会给房建工程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一是,在制作模板时,应该严选模板材料,严禁选购脆性、密度低、扭曲变形的模板材料,保证模板材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施工图中的每一块模板都有编号,因此,应该根据编号进行制作、存放、安装以及拆除,如果随意乱放,会导致出现许多缝隙,影响模板的正常使用。在使用模板时应该将表面的污秽清理干净,否则将会导致模板出现破损、变形等问题,影响模板施工质量。二是必须保证模板加工材料的干燥性。如果模板加工材料含有水分,那么在加工过程或者后续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引发模板变形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出现,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都要保持材料干燥。此外,为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还要按照设计图纸对模板进行编号及放样。三是在使用模板前还要对模板状况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同时做好模板清洁工作,确保模板表面无污物,接缝处整洁顺滑,拼接时咬合严密,不会出现缝隙。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操作程序,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确保现浇梁模板施工质量全面达到设计目标,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青.袁静亚浅析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2]段军锁.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3]骆俊芝.现代建筑模板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