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已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而应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怎样让学生说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引导:
1.让学生“敢说”。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愉快、轻松、友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不是老师逼迫他学,而是他主动要学;鼓励每一位学生要敢于战胜自己,大胆发言,更不能够取笑发言者,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时,要多一点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因此,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一些表扬,把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待传达给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让学生觉得:开始说,对错没有关系,好坏不要紧,说总比不说好。
宽松的说话氛围,使学生不再怕说而把说当作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重视了学生的“敢说”,自然也就有了学生的“爱说”。
2.让学生“爱说”。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说的过程是表达的过程,是把内在的情意外化为有声的言语。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如是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应以口語表达(说)的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以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因此,教师就应该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对于胆怯、不爱说话的学生,应尽量激发他们说话的冲动,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敢说、想说、爱说;对于胆大、敢于表达的学生,则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想说、爱说、会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真实的感受,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勇于交往,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给大家共同分享或分担。
3.让学生“会说”。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好的话题,正“投”学生说话之“机”,也就开启了学生说的话匣子,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在课堂活动中,选择恰当的话题,是激发学生说的关键。如果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就能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教师首先应熟悉学生,知晓学生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好材料和话题,做到难易适度,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情不自禁的侃侃而说;同时,要善于捕捉机会,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兴趣点,设置话题,以此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当然话题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情驰骋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十分专注的倾诉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善说”。课堂上,学生在文本中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人物各具特色。然而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对文本中有些人物的理解不深不透,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内容的理解,肯定是不得要领的。对此,如果教师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使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际,让学生兴致勃勃的交流、体验,由此获得审美感受,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当然这种情景的创设应该具有真实性、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之间就逐渐有了一定的隔阂——代沟。三月八日,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与父母沟通,我播放了张韶涵的《MamaMama》这首歌,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景。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张韶涵的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道出了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父母对我们总有太多的期望,特别是妈妈,为了期望,总唠叨个不完。上初中以后,管我就更紧了……现在心中有许多烦心事,但又不愿说,而妈妈却觉得我们长大了,疏远她,不需要她了;她习惯了我们在她的羽翼下生活。也许真的是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和妈妈的矛盾也多了起来,实在受不了,会顶撞一两句,妈妈就显得很伤心,自己也觉得自己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每当这时,我就束手无策……今天听了这首歌,明白了我们与妈妈不能沟通的地方。‘你不会失去我,虽然我有秘密不说’,‘我是爱你的啦!’证明了我们并不是讨厌妈妈,是爱妈妈的。我们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特定的环境能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场合、对象、目的等具体条件,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也能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尽情的表达,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情境教学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让学生“敢说”。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愉快、轻松、友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不是老师逼迫他学,而是他主动要学;鼓励每一位学生要敢于战胜自己,大胆发言,更不能够取笑发言者,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时,要多一点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因此,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一些表扬,把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待传达给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让学生觉得:开始说,对错没有关系,好坏不要紧,说总比不说好。
宽松的说话氛围,使学生不再怕说而把说当作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重视了学生的“敢说”,自然也就有了学生的“爱说”。
2.让学生“爱说”。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说的过程是表达的过程,是把内在的情意外化为有声的言语。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如是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应以口語表达(说)的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以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以说促想,以说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因此,教师就应该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对于胆怯、不爱说话的学生,应尽量激发他们说话的冲动,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敢说、想说、爱说;对于胆大、敢于表达的学生,则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想说、爱说、会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真实的感受,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勇于交往,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给大家共同分享或分担。
3.让学生“会说”。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好的话题,正“投”学生说话之“机”,也就开启了学生说的话匣子,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在课堂活动中,选择恰当的话题,是激发学生说的关键。如果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就能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教师首先应熟悉学生,知晓学生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好材料和话题,做到难易适度,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情不自禁的侃侃而说;同时,要善于捕捉机会,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兴趣点,设置话题,以此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当然话题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情驰骋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十分专注的倾诉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善说”。课堂上,学生在文本中涉及到的内容方方面面,人物各具特色。然而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对文本中有些人物的理解不深不透,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内容的理解,肯定是不得要领的。对此,如果教师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使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际,让学生兴致勃勃的交流、体验,由此获得审美感受,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当然这种情景的创设应该具有真实性、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之间就逐渐有了一定的隔阂——代沟。三月八日,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与父母沟通,我播放了张韶涵的《MamaMama》这首歌,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景。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张韶涵的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道出了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父母对我们总有太多的期望,特别是妈妈,为了期望,总唠叨个不完。上初中以后,管我就更紧了……现在心中有许多烦心事,但又不愿说,而妈妈却觉得我们长大了,疏远她,不需要她了;她习惯了我们在她的羽翼下生活。也许真的是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和妈妈的矛盾也多了起来,实在受不了,会顶撞一两句,妈妈就显得很伤心,自己也觉得自己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每当这时,我就束手无策……今天听了这首歌,明白了我们与妈妈不能沟通的地方。‘你不会失去我,虽然我有秘密不说’,‘我是爱你的啦!’证明了我们并不是讨厌妈妈,是爱妈妈的。我们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特定的环境能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场合、对象、目的等具体条件,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也能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尽情的表达,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情境教学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