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田水利设施历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系统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问题始终制约着农业经济的现代发展,本文认为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强化水利建设意识以及科学规划的方法来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371-01
农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田水利设施的综合实力,事关农民、农业、农村环境的生命线。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农田灌排渠系统设施、截留提水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等,这类设施主要分为纯公共设施和准公共设施。资料显示,我国90%以上的水库和70%以上的灌溉面积形成于1978年以前。从很大程度上讲,正是依托这一套相对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才支撑了我国农村经济20余年的稳定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所衍生的制度变迁优势,加上农户近乎免费地使用农田水利设施,使得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并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后期。
1 我国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隐患分析
隐患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我国许多地区都处在半干旱区域,自然降水量不够,必须依靠人工灌溉。二是农田灌溉率较低,为46%,这就直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农业干旱造成了恶性循环和影响。
2011年我国湖北省遭遇了大旱,绝大部分塘堰、水库、河流、湖泊干涸,年久失修的农村水利设施无法发挥抗旱保苗的积极作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一些农作物也因为缺水而无法及时播种,而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可见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隐患仍然存在。具体如下。
1.1 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模式和比例不一致
我国在经济时代,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主导建设,手段是强制性的手段,比如大会战等等形式,这种形式是在特殊历史时期所采用的特殊手段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取得了实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辅助支持也不尽相同,尤其在资金投入和比例上面一直有偏差,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2 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改革效率低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范围和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发现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却变化很小,或者说改革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体制内容都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这样的话就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对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1.3 水利设施系统不科学
农田水利设施是一门系统化工程,它的建设需要以科学体系为指导,也就是说它属于有机的系统,需要将各个形态、功能、部门进行有效结合,互为作用,那么就需要科学的手段进行协调和规划,否则就会出现防涝防旱失灵的现象。这个问题始终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体系当中的一个隐患问题,主要体现在各类设施之间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协调互助,导致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起来,甚至是影响了正常的农田灌溉。
总的来看,由于水利设施系统不科学的隐患始终存在,那么如果发生了极端的天气或者人祸,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的产值。对于大型的农业水利设施而言,情况还比较理想,但是对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而言,就比较糟糕了,尤其在维护、后期建设修缮等方面非常令人棘手。
1.4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覆盖不均衡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都需要水利灌溉,而水利设施的灌溉技术直接影响了灌溉的质量。据了解,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当中,存在许多隐患。主要体现在地少人多,覆盖面不均衡,方法落后等方面。比如我国农村 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依然采用漫灌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针对农田水利设施隐患的策略分析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年将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可见,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2.1 合理引导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农田水利设施是一项耗资极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需要前期的资金铺垫,还有中期的运转,后期也需要维修和管理。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化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要想解决当前存在的隐患,就必须要在资金的投入和分配乃至渠道上面做好文章。一方面,政府的直接投資要明确投入领域,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做好融资的打算,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进行资金引入,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学进行。比如扩大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按照一定的设施总量进行基础增加,将投资比例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进行投放,甚至是重点倾斜。另外,打造多元化投资体系,不能只靠政府的投资,要想办法进行多元化资金引援,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投资人的权益要得到法律保护,投资人的受益必须要贯彻落实,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循环,建立科学的市场机制。本文认为,最好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型、农民主体型、社会辅助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体系,广泛利用社会渠道来扩宽资金供给渠道。
2.2 强化水利设施管理体系
如何有效的管理水利设施,这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主要体现在大中小型设施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性。目前我国主要的投资重点和管理重心都放在了大型水利设施上面,而大多数农民使用的是中小型设施,尤其在引水、蓄水、灌溉上面,衔接工作做的不好,尤其在某个集中区域内,各类水利设施的管理都缺乏层次,这样就造成了后期维护的脱节。本文认为要引入市场机制来进行集中管理,通过有效的市场规律来统一调配各类水利设施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3 积极开展现代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技术应用
农田水利灌溉的技术应用当中,除了自然原因干扰,还有灌溉技术不够科学等问题存在,自然原因的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库存量来提高利用率,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自然原因带来的弊端,另外,对于后者则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技术来提高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水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应加强农作物的筛选工作,对于干旱缺水地区,重点推广耐旱性强的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
2.4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原则
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关系到农民的饭碗,还事关生态社会的建设。农业环境属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生存发展,整个生态环境是有机的,农田是这个有机的大环境当中的一部分,那么就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维护整体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质量。比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区域性的水土植被保护,让水资源能够良性的运作。
3 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生产基础,长期以来,这方面的隐患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本文认为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排查整改,结合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强化水利建设意识以及科学规划的方法来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甘琳、张仕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融资模式偏好》,《改革》2009年第7期。
[2] “基层水利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我国基层水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水利》2010年第7期。
[3] 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农业经济》2011年第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371-01
农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田水利设施的综合实力,事关农民、农业、农村环境的生命线。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农田灌排渠系统设施、截留提水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等,这类设施主要分为纯公共设施和准公共设施。资料显示,我国90%以上的水库和70%以上的灌溉面积形成于1978年以前。从很大程度上讲,正是依托这一套相对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才支撑了我国农村经济20余年的稳定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所衍生的制度变迁优势,加上农户近乎免费地使用农田水利设施,使得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并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后期。
1 我国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隐患分析
隐患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我国许多地区都处在半干旱区域,自然降水量不够,必须依靠人工灌溉。二是农田灌溉率较低,为46%,这就直接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农业干旱造成了恶性循环和影响。
2011年我国湖北省遭遇了大旱,绝大部分塘堰、水库、河流、湖泊干涸,年久失修的农村水利设施无法发挥抗旱保苗的积极作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一些农作物也因为缺水而无法及时播种,而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可见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隐患仍然存在。具体如下。
1.1 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模式和比例不一致
我国在经济时代,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主导建设,手段是强制性的手段,比如大会战等等形式,这种形式是在特殊历史时期所采用的特殊手段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取得了实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同,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辅助支持也不尽相同,尤其在资金投入和比例上面一直有偏差,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2 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改革效率低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范围和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发现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却变化很小,或者说改革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体制内容都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这样的话就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对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1.3 水利设施系统不科学
农田水利设施是一门系统化工程,它的建设需要以科学体系为指导,也就是说它属于有机的系统,需要将各个形态、功能、部门进行有效结合,互为作用,那么就需要科学的手段进行协调和规划,否则就会出现防涝防旱失灵的现象。这个问题始终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体系当中的一个隐患问题,主要体现在各类设施之间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协调互助,导致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起来,甚至是影响了正常的农田灌溉。
总的来看,由于水利设施系统不科学的隐患始终存在,那么如果发生了极端的天气或者人祸,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的产值。对于大型的农业水利设施而言,情况还比较理想,但是对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而言,就比较糟糕了,尤其在维护、后期建设修缮等方面非常令人棘手。
1.4 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覆盖不均衡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都需要水利灌溉,而水利设施的灌溉技术直接影响了灌溉的质量。据了解,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当中,存在许多隐患。主要体现在地少人多,覆盖面不均衡,方法落后等方面。比如我国农村 2/3 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依然采用漫灌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9,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针对农田水利设施隐患的策略分析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年将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可见,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2.1 合理引导资金投入
众所周知,农田水利设施是一项耗资极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需要前期的资金铺垫,还有中期的运转,后期也需要维修和管理。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化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要想解决当前存在的隐患,就必须要在资金的投入和分配乃至渠道上面做好文章。一方面,政府的直接投資要明确投入领域,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做好融资的打算,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进行资金引入,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学进行。比如扩大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按照一定的设施总量进行基础增加,将投资比例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进行投放,甚至是重点倾斜。另外,打造多元化投资体系,不能只靠政府的投资,要想办法进行多元化资金引援,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投资人的权益要得到法律保护,投资人的受益必须要贯彻落实,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循环,建立科学的市场机制。本文认为,最好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型、农民主体型、社会辅助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体系,广泛利用社会渠道来扩宽资金供给渠道。
2.2 强化水利设施管理体系
如何有效的管理水利设施,这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主要体现在大中小型设施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性。目前我国主要的投资重点和管理重心都放在了大型水利设施上面,而大多数农民使用的是中小型设施,尤其在引水、蓄水、灌溉上面,衔接工作做的不好,尤其在某个集中区域内,各类水利设施的管理都缺乏层次,这样就造成了后期维护的脱节。本文认为要引入市场机制来进行集中管理,通过有效的市场规律来统一调配各类水利设施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3 积极开展现代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技术应用
农田水利灌溉的技术应用当中,除了自然原因干扰,还有灌溉技术不够科学等问题存在,自然原因的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库存量来提高利用率,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自然原因带来的弊端,另外,对于后者则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技术来提高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水资源的作用。同时,也应加强农作物的筛选工作,对于干旱缺水地区,重点推广耐旱性强的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
2.4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原则
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关系到农民的饭碗,还事关生态社会的建设。农业环境属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生存发展,整个生态环境是有机的,农田是这个有机的大环境当中的一部分,那么就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维护整体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质量。比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区域性的水土植被保护,让水资源能够良性的运作。
3 结语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生产基础,长期以来,这方面的隐患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本文认为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排查整改,结合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强化水利建设意识以及科学规划的方法来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甘琳、张仕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融资模式偏好》,《改革》2009年第7期。
[2] “基层水利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我国基层水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水利》2010年第7期。
[3] 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农业经济》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