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开始广泛起来。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为幼儿提供丰富了的美术欣赏作品,还可以帮助幼儿打开多种感知通道,理解作品,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
关键词 幼儿 风景画 多媒体 表现手法 视听通道 作品意境
以前,我在引导幼儿进行风景画欣赏时,主要是以我的讲解和幼儿感知静态的、呆板的美术挂图为主,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幼儿认识的主体性,而且幼儿对乏味的欣赏活动兴趣也不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开始广泛起来。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欣赏作品,还可以帮助幼儿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并在欣赏中获得愉悦、获得经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幼儿风景画欣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局部整体展示画面,帮助幼儿感知作品的构图、层次和表现手法
美术欣赏活动能给幼儿美的享受。在传统的美术作品欣赏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挂图的教育方式进行,质量不高,图幅小。而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可以作局部放大欣赏,创设出理想的视觉听觉条件和环境,营造出美得氛围。
在让幼儿欣赏风景画李可染的名作《秋风吹下红雨来》时,我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全图让幼儿系统地、连续地、多角度地欣赏作品构图、用色: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放牛娃骑着牛下山来,在一片树林中,一阵微风吹过,落下了一片红雨,静静的树林里,老牛昂首阔步,正向我们走来,牧童高兴地大声唱歌……引导幼儿感知作者用浓圣、枯笔画出的苍老的树干,用鲜艳的点点红色洒出飘舞的红叶,交相辉映,快乐的牧童骑着黑色的水牛是画的中心,好美的一幅秋天景色,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层次感,学习前后重叠、遮挡等绘画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打开视听通道,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
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融入到美术课件中来,使单纯的美术作品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既再现美术作品内容,又能抽象作品的内涵,营造出一种声、形、意交融的艺术氛围,幼儿在视觉与听觉的交替作用下,与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欣赏徐悲鸿的《奔马》时,我在活动前先组织幼儿观看“群马奔腾”录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马的机会比较少,通过观看录像,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初步感受马奔跑时的气势,为活动中欣赏作品奠定基础。接着我配上音乐《赛马》,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画中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幼儿通过听音乐,感受到“马蹄踏在地上很响的声音”“马儿转弯的声音”等。在活动过程中,我还将表现群马奔跑与单匹奔马的作品相结合欣赏,再次冲击幼儿视觉,让幼儿更深入的感受到作者笔下奔马的强健威猛、气势磅礴。通过对比欣赏轮廓清晰、造型简单的简笔画奔马图,使幼儿清晰的发现水圣画创作的《奔马》飒爽英姿与飘逸灵动的美感,从而感受到水墨这种绘画方式逼真、灵动、骨感的表现特点。
三、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获得或补充相关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感受作品的意境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仅仅让幼儿观赏美术作品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幼儿就不能与作品融为一体,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能很好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内涵,而幼儿在有了相关生活经验、经历,就会产生一定的情绪的体验和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见到能表达同样经历、体验的作品时,将当时的情感体验迁移到画中,建立起认知间的联系,这样更容易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意境和画家的思想。
荷兰画家蒙得里安先生的美术作品《海堤与海》中,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不一;使其排列的密度及画面的色调也相应地起着变化。在这里,传统的透视法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在这种新的空间中,大气的效果被彻底消除,画面呈现出线状图形的充满节奏的颤动。我在引导幼儿欣赏该画时,可以把画上的横、竖线、交叉线像加号、减号一样的符号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为了使幼儿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绘画基本元素,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与大海有关的人和动物,补充给幼儿不易关注到的海滩上的景象,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很快就感受到这些线条和直角就是抽象的人、鸟和波光粼粼、随风荡漾的海面。
幼儿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形式,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运用多媒体真正优化了幼儿风景画欣赏教学活动。
关键词 幼儿 风景画 多媒体 表现手法 视听通道 作品意境
以前,我在引导幼儿进行风景画欣赏时,主要是以我的讲解和幼儿感知静态的、呆板的美术挂图为主,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幼儿认识的主体性,而且幼儿对乏味的欣赏活动兴趣也不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开始广泛起来。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欣赏作品,还可以帮助幼儿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并在欣赏中获得愉悦、获得经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幼儿风景画欣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局部整体展示画面,帮助幼儿感知作品的构图、层次和表现手法
美术欣赏活动能给幼儿美的享受。在传统的美术作品欣赏中通常通过几幅图片,挂图的教育方式进行,质量不高,图幅小。而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可以作局部放大欣赏,创设出理想的视觉听觉条件和环境,营造出美得氛围。
在让幼儿欣赏风景画李可染的名作《秋风吹下红雨来》时,我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全图让幼儿系统地、连续地、多角度地欣赏作品构图、用色: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放牛娃骑着牛下山来,在一片树林中,一阵微风吹过,落下了一片红雨,静静的树林里,老牛昂首阔步,正向我们走来,牧童高兴地大声唱歌……引导幼儿感知作者用浓圣、枯笔画出的苍老的树干,用鲜艳的点点红色洒出飘舞的红叶,交相辉映,快乐的牧童骑着黑色的水牛是画的中心,好美的一幅秋天景色,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层次感,学习前后重叠、遮挡等绘画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打开视听通道,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
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融入到美术课件中来,使单纯的美术作品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既再现美术作品内容,又能抽象作品的内涵,营造出一种声、形、意交融的艺术氛围,幼儿在视觉与听觉的交替作用下,与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欣赏徐悲鸿的《奔马》时,我在活动前先组织幼儿观看“群马奔腾”录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马的机会比较少,通过观看录像,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初步感受马奔跑时的气势,为活动中欣赏作品奠定基础。接着我配上音乐《赛马》,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画中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幼儿通过听音乐,感受到“马蹄踏在地上很响的声音”“马儿转弯的声音”等。在活动过程中,我还将表现群马奔跑与单匹奔马的作品相结合欣赏,再次冲击幼儿视觉,让幼儿更深入的感受到作者笔下奔马的强健威猛、气势磅礴。通过对比欣赏轮廓清晰、造型简单的简笔画奔马图,使幼儿清晰的发现水圣画创作的《奔马》飒爽英姿与飘逸灵动的美感,从而感受到水墨这种绘画方式逼真、灵动、骨感的表现特点。
三、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获得或补充相关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感受作品的意境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仅仅让幼儿观赏美术作品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幼儿就不能与作品融为一体,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能很好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内涵,而幼儿在有了相关生活经验、经历,就会产生一定的情绪的体验和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见到能表达同样经历、体验的作品时,将当时的情感体验迁移到画中,建立起认知间的联系,这样更容易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意境和画家的思想。
荷兰画家蒙得里安先生的美术作品《海堤与海》中,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不一;使其排列的密度及画面的色调也相应地起着变化。在这里,传统的透视法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在这种新的空间中,大气的效果被彻底消除,画面呈现出线状图形的充满节奏的颤动。我在引导幼儿欣赏该画时,可以把画上的横、竖线、交叉线像加号、减号一样的符号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为了使幼儿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绘画基本元素,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与大海有关的人和动物,补充给幼儿不易关注到的海滩上的景象,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很快就感受到这些线条和直角就是抽象的人、鸟和波光粼粼、随风荡漾的海面。
幼儿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形式,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运用多媒体真正优化了幼儿风景画欣赏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