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飞行学员的人文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人文知识培养是基本载体,完善学员人文知识结构,强化学员“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内化知识”能力,在师生交往中进行人文知识渗透是三种主要渠道。
关键词: 飞行学员; 人文; 知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V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173-02在飞行学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中,人文知识是基本载体,各种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合理掌握人文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飞行学员的人文知识素质,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飞行专业的轴心需求,引导学员不断完善人文知识结构
一是要做好总体设计。抓好人文知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应否定现有的课程框架,而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作些适度的调整和改进。要注意优化核心课程,比如对交叉、重复的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缩减,将节约出的课时代之以学员关心的时事政治系列讲座。要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延伸内容。比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就可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介绍和评析。要增设微型课程,比如,组织学员共同参与文学欣赏、心理学、艺术修养、音乐知识、应用写作、科学技术史的教学活动等。另外,对校园文化也应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比如,在相关场合张贴名画介绍,在相关活动中增加名曲演奏和欣赏等。在中文和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化背景介绍、主题思想概括、词汇教学等环节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在文化背景介绍时,可介绍西方的文化风俗、地理风貌、政治体制等扩展学员的国际化视野,并且将中西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异同向学员展示,让学员在了解西方风情,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更加珍惜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还能使学员趋同先进社会的主流文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要按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规律布局,科学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所谓科学推进,就是指人文教育要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从时序上看要有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动态效果。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上。设置课程时,按照人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传授到实践指导实训”的科学原则,在低年级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音乐基础》、《法律基础》等基础理论课,而把《美学与审美实践》、《军队基层文化》、《教歌与指挥》、《军队应用文写作》等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放到高年级开设。越是临近学员毕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特性越强。按照这种思路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形成较完整的军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内化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因而在系统教给学员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以人为本”,使教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最终达到“保方向”、“出人才”的目的。其次,要增强“内化知识”的能力,最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达到帮助和引导学员“定向”的目的,把学员培养成“打得赢”、“不变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在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最大缺陷是在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建立信念进而形成自觉行为的转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一切围绕考试,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书面认同而实际行为脱节。因此,在飞行学员培养阶段,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会怎样做人,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信仰、行为的统一。第三,要加强与教学管理机关沟通,构建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和理工类课程不同,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学员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判断能力、语言逻辑能力、技能运用能力等,人文课程的考核在分数上并不能完全看出一个学员人文素质的高下优劣。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列为选修课的人文课程统计成绩时,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等级,而且一般情况下被判不及格的只是极少数。这种做法无疑会大大挫伤优秀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给钻营偷懒者带来可乘之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这种考核方法检验出来的学员,其人文素质良莠不分。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加强与教学管理机关沟通,构建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強化学分的作用,督促学员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在亲切的师生交往中进行人文知识渗透
第一,要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员与学员之间要真诚对话,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员个性
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对学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见之以范。在人文知识讲解中,教员多引导性、启发性发问,给学员讨论、交流的机会,之后再做回答,对学员的回答给予充分的尊重,多给一些赞扬和鼓励。小结时,肯定和表扬学员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励学员的爱国热情。对于回答时出现的偏颇,应因势利导,鼓励思考。这样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有利于还学员以自尊,给学员以自信,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
第二,教员要以人格魅力塑造学员的人文精神。教员的人格形象对学员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种“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员良好的行为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员产生无意识的熏染,常比正面的说服教育更易让人接受,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教员在给学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对学员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员用人格力量教育学员,也就是教员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二者构成了整个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学中,教员对待科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员。教员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认真、耐心和踏实的作风教学,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反复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科学的真正含义。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员都必须懂得自己学科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知识传授。
作者简介:李卓芪,1981年9月出生,女,吉林省长春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关键词: 飞行学员; 人文; 知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V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173-02在飞行学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中,人文知识是基本载体,各种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合理掌握人文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飞行学员的人文知识素质,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飞行专业的轴心需求,引导学员不断完善人文知识结构
一是要做好总体设计。抓好人文知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应否定现有的课程框架,而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作些适度的调整和改进。要注意优化核心课程,比如对交叉、重复的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缩减,将节约出的课时代之以学员关心的时事政治系列讲座。要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延伸内容。比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就可融入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介绍和评析。要增设微型课程,比如,组织学员共同参与文学欣赏、心理学、艺术修养、音乐知识、应用写作、科学技术史的教学活动等。另外,对校园文化也应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比如,在相关场合张贴名画介绍,在相关活动中增加名曲演奏和欣赏等。在中文和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化背景介绍、主题思想概括、词汇教学等环节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在文化背景介绍时,可介绍西方的文化风俗、地理风貌、政治体制等扩展学员的国际化视野,并且将中西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异同向学员展示,让学员在了解西方风情,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更加珍惜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还能使学员趋同先进社会的主流文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要按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规律布局,科学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所谓科学推进,就是指人文教育要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从时序上看要有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动态效果。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上。设置课程时,按照人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理论传授到实践指导实训”的科学原则,在低年级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音乐基础》、《法律基础》等基础理论课,而把《美学与审美实践》、《军队基层文化》、《教歌与指挥》、《军队应用文写作》等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放到高年级开设。越是临近学员毕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特性越强。按照这种思路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形成较完整的军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内化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因而在系统教给学员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以人为本”,使教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最终达到“保方向”、“出人才”的目的。其次,要增强“内化知识”的能力,最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达到帮助和引导学员“定向”的目的,把学员培养成“打得赢”、“不变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在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最大缺陷是在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建立信念进而形成自觉行为的转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一切围绕考试,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书面认同而实际行为脱节。因此,在飞行学员培养阶段,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会怎样做人,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信仰、行为的统一。第三,要加强与教学管理机关沟通,构建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和理工类课程不同,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学员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评价判断能力、语言逻辑能力、技能运用能力等,人文课程的考核在分数上并不能完全看出一个学员人文素质的高下优劣。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列为选修课的人文课程统计成绩时,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等级,而且一般情况下被判不及格的只是极少数。这种做法无疑会大大挫伤优秀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给钻营偷懒者带来可乘之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这种考核方法检验出来的学员,其人文素质良莠不分。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加强与教学管理机关沟通,构建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強化学分的作用,督促学员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在亲切的师生交往中进行人文知识渗透
第一,要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员与学员之间要真诚对话,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员个性
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对学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见之以范。在人文知识讲解中,教员多引导性、启发性发问,给学员讨论、交流的机会,之后再做回答,对学员的回答给予充分的尊重,多给一些赞扬和鼓励。小结时,肯定和表扬学员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励学员的爱国热情。对于回答时出现的偏颇,应因势利导,鼓励思考。这样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有利于还学员以自尊,给学员以自信,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
第二,教员要以人格魅力塑造学员的人文精神。教员的人格形象对学员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种“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员良好的行为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员产生无意识的熏染,常比正面的说服教育更易让人接受,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教员在给学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对学员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员用人格力量教育学员,也就是教员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二者构成了整个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学中,教员对待科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员。教员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认真、耐心和踏实的作风教学,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反复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科学的真正含义。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员都必须懂得自己学科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知识传授。
作者简介:李卓芪,1981年9月出生,女,吉林省长春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