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知识与情感有机融合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情感的滋养。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可以达到学生情感与作品情感、作者情感相互交融的效果,从而成功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本文着重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设情境;生活;策略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升学作为终极目标,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也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变成了冷冰冰的学习机器。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創造性也难以真正发挥。基于此,新课改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此情形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境氛围中理解课文,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大脑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太多好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借助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营造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心灵提供片刻的休憩地,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适当的放松。不仅如此,借助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呈现知识,还能够产生很好的移情效果,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成功勾起,从而更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产生身心愉悦的学习体验。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从负担变成了享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以动听的音乐和恬静的夏夜风景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内心深处产生了恬静、安然的美好感受。而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则借助诗歌和萧瑟的秋景图片来创设教学情境,更能衬托秋天的悲凉之感。首先,我借助曹操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刘禹锡的《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来渲染气氛,让学生的内心也被这萧瑟、寂寥的秋景所感染,产生了悲春伤秋的情绪。其次,我通过播放秋天落叶萧萧而下的动画场景将秋天的悲凉之感渲染得更甚,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为解读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生活是文学作品繁衍的土壤,因此,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所不可或缺的经验来源。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将所要教授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联系,以此来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生活为原型去感受课文所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鲁迅的文章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在学习时,我首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之大。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是在现代,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青梅竹马,共同长大,并在家长的支持下定亲,那么,不出意外,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故事放在满清末期的背景下,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想象故事发展的脉络,再让学生对比文中故事的结局,时代背景的影响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在品析文章最后结尾部分时,我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一面是富人们热闹地祝福,一面是穷人祥林嫂寂然死去,在鲜明的对比中,文章的悲剧意味显得愈演愈烈,小说的主题也浮出水面。
三、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情境
利用矛盾冲突来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巧设矛盾冲突氛围,挖掘文章中的矛盾对立点,并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解开心中的疑惑,能够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的内心产生迫切的探究心情,并在自主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戏剧题材的文章时,我就通过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涵。矛盾冲突是戏剧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文章有哪些矛盾冲突的点,如环境、语言、动作等等。学生一边挖掘文中的矛盾冲突,一边仔细品味人物的语言和形象等特色,促使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得自身的思维得到了启迪。
总而言之,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能够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二为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提升。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更多方法,以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宜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37):185.
[2]张彦明.浅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8).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设情境;生活;策略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升学作为终极目标,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也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变成了冷冰冰的学习机器。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創造性也难以真正发挥。基于此,新课改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此情形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境氛围中理解课文,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大脑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太多好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借助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营造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心灵提供片刻的休憩地,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适当的放松。不仅如此,借助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呈现知识,还能够产生很好的移情效果,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成功勾起,从而更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产生身心愉悦的学习体验。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从负担变成了享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以动听的音乐和恬静的夏夜风景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内心深处产生了恬静、安然的美好感受。而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我则借助诗歌和萧瑟的秋景图片来创设教学情境,更能衬托秋天的悲凉之感。首先,我借助曹操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刘禹锡的《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来渲染气氛,让学生的内心也被这萧瑟、寂寥的秋景所感染,产生了悲春伤秋的情绪。其次,我通过播放秋天落叶萧萧而下的动画场景将秋天的悲凉之感渲染得更甚,成功勾起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为解读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生活是文学作品繁衍的土壤,因此,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所不可或缺的经验来源。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将所要教授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联系,以此来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生活为原型去感受课文所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鲁迅的文章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在学习时,我首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之大。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是在现代,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青梅竹马,共同长大,并在家长的支持下定亲,那么,不出意外,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故事放在满清末期的背景下,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想象故事发展的脉络,再让学生对比文中故事的结局,时代背景的影响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在品析文章最后结尾部分时,我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一面是富人们热闹地祝福,一面是穷人祥林嫂寂然死去,在鲜明的对比中,文章的悲剧意味显得愈演愈烈,小说的主题也浮出水面。
三、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情境
利用矛盾冲突来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巧设矛盾冲突氛围,挖掘文章中的矛盾对立点,并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解开心中的疑惑,能够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的内心产生迫切的探究心情,并在自主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戏剧题材的文章时,我就通过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涵。矛盾冲突是戏剧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文章有哪些矛盾冲突的点,如环境、语言、动作等等。学生一边挖掘文中的矛盾冲突,一边仔细品味人物的语言和形象等特色,促使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得自身的思维得到了启迪。
总而言之,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能够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二为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提升。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更多方法,以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宜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37):185.
[2]张彦明.浅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