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新课标中把德育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数学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
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用生动的素材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及古代数学家一些发现、早期研究等,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
四、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习惯和优良品德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养成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用生动的素材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及古代数学家一些发现、早期研究等,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
四、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习惯和优良品德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养成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