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里的3道普洱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来嗜茶的老李前日来到成都,我们相约与李合春道长品饮老茶。
  李道长自小习道,颇有修行,电影《功夫》里对决的那段古琴,则出自于他的演奏;除了琴,他对饮茶更有一番独特体会,在他前去欧洲讲学之前,我们来到了青羊宫他的住处。
  室内的古琴乐声,仿佛穿越上古的时空,在一出久远的年代里,咿咿呀呀地诉说着一段人间往事,悲欢俱已结束,若戏已散场,而音却绕梁,清越而超然。
  室内颇小,简朴中见精神,正适宜三人品饮,一小方桌,一木茶盘,三把紫砂壶。茶桌之上,悬挂道教名家的一幅国画,是在终南山所观的星象图,星汉其中,玄机其内。
  另有一幅书法,所书“明月一池水,道德万卷经”,字寓深境,若思若悟。
  室内淡淡烟香,正是饮茶好意境。
  待李道长煮水备具施然而坐,客主开始品饮老茶。
  第一道是有名的茶头老砖。看似已经存放八九年之久,细观内质,茶底柔软并带亮光,闻茶,渥堆之味已经浅淡。这道茶头,是一位老厂长送给李道长的。
  用水很讲究,是瓶装的西藏冰川雪水,待煮沸,冲茶汤。
  冲洗完第一道茶汤,开始正式冲饮这道熟茶。
  道长亲自冲泡,他闲散而坐,持壶之时却坚定沉着。
  茶汤清澈,可以见底,并不浑浊,可以断定是较好的熟茶;其味略带熟茶的陈味,茶汤柔顺带甜。
  闻冷杯,只觉春韵还留在杯底当中。
  在冲泡三道之后,茶汤转成深红,仍然清澈不见杂质。茶汤水之香已经是干净的枣香,更加舒服爽口。
  入口滑软,最好的茶来自于身体的觉受。
  十道之后,甜度更强,是一种越来越臻佳境的感受。
  所叙言语不多,道家讲究少语养气。而品茶,更多在于内在心灵的交流。
  第二道茶,是二十多年的老生普,仍然可以见到它的生命气息。
  茶的表面略微有一些白霜,看起来像是老生茶特有的。茶叶黏结在一起,似乎越来越紧,并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分散。
  茶叶所余不多,看起来很坚实地躺在纸袋那里。
  存放在屋角的一方小木柜,记载着它的过往。
  用绿色竹枝石瓢,开始冲泡。第一泡的茶汤,略带陈味。但可以见到生茶特有的活力与生命。茶汤也已经变为沱红,带着岁月的痕迹。
  入口则细腻柔滑,清味悠长。
  每一种茶都会与它的主人带上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似乎有一种宿命的缘分。而本身,每一个人的好恶,每一次的爱恨情仇,他的经历与茶叶的经历,他的人生也与它的人生也带着某一些隐含的交流。
  这是很难得的一款老生茶,老李说,在成都几乎就没有喝到过这样真实完好的老生茶。
  每一道茶汤都表现得很迷人,透亮,蕴含生机,细腻清爽,茶气张扬,入口微泛甘甜。
  叶底依然嫩细,并且带着坚实的韧性。茶梗很少,叶片较碎。
  存放老茶,用哪一种心态,不经意,或很刻意;虐待它,或者善自珍惜;茶人的性格与茶的性格会慢慢画上等号,在存藏当中留下某些印迹。
  饮罢,赏木剑。乌木带有沉重感,而阴沉木的剑锋则有寒冰之气。
  第三道茶,是老李珍藏着的四十多年的老生普,他介绍是他珍藏的1962年的生普。
  茶叶条索略细,更显紧结,叶面干净,外形周正,呈现褐色。
  用的壶是八卦大紫砂壶,这是紫砂名家为李道长所制的专用壶。
  一直以来,老李习惯用盖碗来冲泡他的这款珍品,一是为了闻香;二则易于掌控出汤的速度。这次的品饮,用紫砂大壶,老李似乎没有采用过。
  投茶量略多,约有十克,却仍然只是占据着壶的一角,静静地安养在壶中。
  依旧用西藏高山雪水冲泡。第一泡的茶汤已经转为明显的红色,但出汤时并不见得浓浑,而是清澈透亮,也因为茶叶紧结未及泡开,红色中见浅淡。
  冲洗之后的叶底,闻之则有淡淡沉香之味,并且这种香气一直延续到茶汤的最终。这样始终一贯的香气,见证了这泡不同一般的老生茶的品性。
  倾倒完第一道汤水,细闻杯底,则见普洱春茶之韵,如深山里的气息。
  水已沸,继续冲倒第二道茶汤。老李相信,只有持续不断的高温沸水,才可以将茶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第二道茶汤,注水简捷有力,出汤迅捷,道长手持大壶,自然而然,只见荼汤红色更深一些,依旧清澈不见杂质,可见茶性已经转换稳定。饮之则觉茶汤极烫,入口可先呼气,以试茶香;再咽茶汤,以试其味。只觉茶汤之中已有参香,此香弥散却不浓烈。茶汤在此间,则显极为细腻并且带着刚烈之气,入喉之后,顺势而下。
  三人不语,静默而坐。只有音箱里的古琴之声悠扬。
  如果用心细细体会,茶气可守丹田,并慢慢贯注身体。
  水壶的水在沸腾,立即开始下一道的冲饮。
  汤色越来越加深红,到第八道之后汤水的红色达到最深,但每一道的茶汤却仍然清洁无染。
  而茶气在体内却更加明显生动起来。
  道长仍然是速度一致的注水,水波旋状若如鱼状。饮茶时他屏神静气、自然斜倚着。
  老李体会的茶气,说是可以贯穿后背而上脑门,迅疾从面门而下人中,舌抵上颚,热津自然涌出,而直下贯注丹田。
  这一番的体会,是他多年饮用乔木老生茶的独有体验。我只觉得面颊微烫,恍恍惚惚。此品饮之体会,与其他茶类绝不相同。茶气自会从毛孔散发,精神振奋。
  饮茶的真实体会,在于静心,在于静处,在于细品,然后好茶,再到好水。
  汤面氤氲着一层水汽,缓缓旋绕而上。
  尽管已经有三十多道的沸水冲泡,茶汤仍然不见有水味,并且参香已经变为蜜香。口腔里极为清爽,令人精神爽悦。闻叶底,则仍然呈现特有沉香之气。
  已经过午,相视一笑,各自心底欣慰。
  虽然饱饮三泡好茶,却不见昔时所饮时的饥饿感。而老李始终坚信,好茶不会使人致饿,这多是因为茶气所致。道家所讲的辟谷法等道法中,也多有以气而养生之说。
  而这道老生茶,并没有结束。
  我们在闲逛完道观的午后,继续品饮。
  如果按照茶主老李的体会,此时茶气会呈现疲软。然而,这次并不这样。沸水冲注壶中,出汤时茶的水汽依然弥漫。
  再饮这道老生普,依然保持着独有的汤温。入口,茶气却坚实,如同休息之后更见精神。老李慨叹。
  依旧不见水味,略显橙红的茶汤,有如人之壮志暮年,不逾矩,不颓废。
  庭前千年的古银杏,高耸入天,茶气却更张扬起来……
其他文献
走进观音阁茶馆犹如坠入一部黑白老电影。  这是一座青瓦大院,木质门板历经岁月的洗涤,早已沧桑满面。墙壁和梁柱被熏得黝黑,墙面和柱头上的油漆有些斑驳。阳光刺刺地从天井泻下,把那座使用了百年的老虎灶照得棱角分明。灶堂里柴火通红,灶面上摆着七八个铜壶,有的升腾起白烟,有的在嗞嗞作响。    老虎灶周围,摆满了坐得油光的椅子。茶客们把破旧的竹椅藤椅坐得吱吱嘎嘎,有的茶客吧嗒吧嗒地吸着叶子烟,吐出团团云雾;
期刊
茶艺乐园是位于荔湖湾公园内的老茶楼,十多年前,由香港著名的茶人陈国璋所建。  茶馆依湖畔而居,又位于公园之中,得天时地利。这一方的精神,是一个茶人十多年的心血积淀。好茶来自四面八方,多是主人精心到茶山收集取得。有诸多老茶,珍藏着比茶馆还要久的历史。我们于茶馆的细小精微处,得睹其别致与个性。  最喜欢的,还是雨后的荷,盛开的花,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哪怕饮再多的茶,也不会觉得饱,因为面对的是一湖沉静的水
期刊
“相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一期只一会,倘得再别离”。  生命中有无数的相遇,遇上懂茶的友,当视作“一期一会”了。茶至清至净,唯有懂得茶的人才能相融。这“品”之一字,便将思想停了下来,而单单留下一颗品的心。此时的心便融了五官,当下的,只有这弥足珍贵的“一期一会”了。每一口的品,都是当下的一种“发生”。那是关闭了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的一种撞击,一种至清至纯的撞击,一种返璞归真的初现,一种“禅
期刊
夏天到了,气温节节攀升,花草茶又开始大行其道。漂亮的花草茶不仅让人心情愉快,而且每一种花草茶都含有天然的营养成分,在炎炎夏日里,心情燥热时来一杯花草茶,真是越喝越美丽健康。  夏日么么茶是一种纯天然的花草茶。花草茶饮用在西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花草茶不光是用来解渴的饮料,它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花草都可以用来泡制饮料,由于花草具备各种功效,所以人们只选用部分具有保健
期刊
这三件事算不上茶界大事,更谈不上是非做不可的要事,只不过它多年来总萦绕在我思绪间挥之不去,而个人又无力去做,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茶界的合力,故有借媒体一角提出来的想法。这三件事:  一、编写一套《中国茶读本》。倡导“茶为国饮”关键在青少年,让青少年懂得茶的科学和科学饮茶,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事关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当前关于这方面的读物虽然很多,但缺少适宜青少年阅读学习的。如若能以陈宗
期刊
茶,适合独饮,更适合与众同乐。茶,搭起友谊的桥梁,是众人共度美好时光的重要角色。因此,茶会是诠释“以茶会友”的最好方式。  茶会,可由个人发起,亦可由团体或组织来筹办。在台湾的“泡茶师联会”,就是由一群通过陆羽茶艺中心泡茶师检定考试的茶友们所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宗旨即致力茶文化艺术与人文之深耕及推动各项茶艺活动与联谊事项等。    知性·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下午茶文化
期刊
人物名片    倪顺生1938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艺人朱可心学艺,母邵宝琴为清代名人俞国良之养女,并亲授紫砂技艺,以“锡山俞传”壶艺闻名遐迩。    喜欢紫砂壶的人都知道,清末民初有个大名鼎鼎的制壶大师叫俞国良,无锡锡山人,长年在宜兴蜀山研制紫砂壶。由于制
期刊
冻顶乌龙与闽北乌龙有着深深的渊源,用冻顶乌龙的工艺制作武夷岩茶,以前我们没有听说,但这一次,我们却正好碰上了。  正值岩茶上市,在武夷山,我们偶遇了一位林姓的台湾制茶师傅,他正在搬运刚从茶农手中收购来的肉桂茶青。当得知他准备做一个构思已久的“试验”,即用冻顶乌龙的工艺来制作武夷岩茶,我决定加入这个“试验”团队。  林师傅是台湾南投县人,南投县正是冻顶乌龙的发源地。林师傅出生于制茶世家,三代制茶。当
期刊
铁观音,究竟有多少种香型或者香味,估计没人能说全的,就算说全了,要对号入座也难。常常邀些茶友品茶,茶汤入口,幽兰香显,当大部分茶友要把这款铁观音断为兰花香型时,一个茶友说汤中有果香,其他茶友再品之下,也纷纷感受到茶汤中的果香。这样的情况平常不过,因为花香和果香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有的花香甜腻,接近果香;有的果香清淡,类似花香,有些花果同长一树,香味自然互通。  要给铁观音的香型做个简单的归纳
期刊
17世纪时,日本北方的土佐国,有一位贵族叫山内侯,当他要到江户参拜的时候,随身带着一位茶匠前往,因为这位茶匠在茶道上造诣极深,山内侯一方面只爱喝他泡的茶,一方面也有带他到江户夸耀的意思。  茶匠虽然内心不愿意,还是勉强奉命前往。当时治安不靖,茶匠只好脱掉茶匠的衣裳,带着长短剑,扮成武士的模样。  到了江户,茶匠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主君的御内泡茶。有一天,主君允许他到户外走走。  这一走,虽然解闷,但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