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庵词话》 词学思想探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词坛复兴,其间涌现的词学论著可谓卷帙浩繁、数不胜数。李佳继昌《左庵词话》作为唯一由满族词人所著的词学论著,却鲜有人关注。李佳提出词要情真,崇尚自然与真情实感。词意方面,他重视词的新意和雅意;创作手法上,以委婉曲折为佳;内涵上则认为意内有意,言外有言,开拓了言内意外的内涵。
  关键词:《左庵词话》;李佳继昌;词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076-03
  李佳继昌(1849—1908),字述之,号莲溪,一生著述颇丰,其《左庵词话》是唯一由满族词人所著的词学论著,截至目前少有专门的专著或学位论文对其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即从细读《左庵词话》文本细读入手,探究其词学思想,使其理论清晰化、条理化,由此窥探八旗词人的词学思想。
  一、詞要清真
  “清真”是李佳的论词基础,其在《左庵词话》中言“词要清真,不要质实……此却疏快,无质实之病”[1]3105,此则几乎全引自张炎《词源》,却有一处关键性的改动——将“清空”改为“清真”。那么,李佳所言“清真”与“清空”有何区别呢?他对“清空”之论又持何种态度呢?
  其实,李佳并不否定“清空”,其言“余谓词,最宜清空,一气转折,方足陶冶性灵”[1]3109。清空论始于南宋张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2]49李佳也欣赏这种淡泊宁远、不染尘滓之作。
  “二词极写得冲淡之致。”[1]3112
  “词意新鲜……不著点尘。”[1]3112
  “八声甘州云……水净沙明,词境似之。”[1]3161
  “清空”之“空”,即“空灵”,也可理解为“空白”,这是针对“质实”提出的,主张写作手法上要虚实结合,不可太满太实。除忌实忌满外,“空灵”者忌涩忌滞。词之艰涩,是由于堆砌典故,故李佳言“词达而已”,即使用典也要“体认箸题,融化不涩”“用事不为事所使,自不落呆相”[1]3177。
  由此可见,李佳并不反对“清空”。但是,“词尚清空,本无流弊,而后之作者多隐约语,此又不善学之病也”[1]3262,自清初浙西词派出,以清空雅正为主,绵延数朝而不衰,“清空”也成为习词者竞相追求的词学典范,然后学者力所不逮,仅在外在形式上刻意模仿雕刻,缺乏真情。李佳生活在道光至光绪年间,正是浙派入衰与常州词派渐盛之时,对于浙西词派,李佳作了清醒的反思。
  “浙派……以为词贵曲而不直,而又不可失之晦,令人读之闷闷,不知其意何在。”[1]3103
  “词综……咏味之,究嫌无甚意致。”[1]3146
  李佳指出了浙派末流的弊端——“晦涩”“无甚意致”。因此他指出“情真乃觉语挚,词之所由佳也”[1]3164。对“情”的推许,历来词论中屡见不鲜,但“情”之内涵,却各有差异。他对“情”有着内容上的规定性:“若骚客劳人,俯仰古今,溯洄身世,自罔不情味隽永,令读者百回不厌”[1]3166,这就将情感的界限划在了个人的闲情逸致、离合悲欢、身世感怀上。李佳标举性情之真,虽对浙派末流浮薄的词风有一定的批判和修正作用,但对词的题材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没有做出明确要求,只是把“情”限制在抒发个人遭际、身世之感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看不到时代的风云、政局的动荡、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实环境有一定的距离。
  二、词有意趣
  《左庵词话》开篇即提出“词以意趣为主”,源于张炎《词源》,李佳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首先,李佳将“意趣”作为词作审美的根本,且强调由“意”而“趣”。他把“意趣”视为远在具体字句之上的东西,即词中深远的意蕴内涵。常州词派周济也以“意趣”论词,其言“北宋主乐章,故情景但取当前,无穷高极深之趣”[3]1629,认为北宋词之述目前之景,发此时之情,缺乏深远的意蕴,与其“比兴寄托”之论息息相关,李佳之论也承于此。
  其次,李佳提出“意趣不高不雅”,指出词的审美本质在于“雅致”。“雅”之含义,大抵有二。第一,音韵声律之雅,白石之词,以“审音尤精”而为人熟知。李佳以为“词以协音为先”,其言“音律奥妙,未易索解”“词必通音律而后精,然宫商角徵羽,平上去入一字之判,微乎其微。能于音律之学确有所解者,百无二三,此境未易言也”[1]3103。第二,内容之“雅”。李佳论词之雅,即力除词之“淫”与“鄙”。其言“品令,前人多作俳词,盖为彼时歌伶语气。如石孝友云……秦少游云……此等词,太嫌不雅”[1]3171,此为摒弃淫词;又言“涪翁词,每好作俳语,且多以土字掺入句中,万不可学。此古人粗率处,遗误后学非浅”[1]3172,此为摈弃鄙词。但是,李佳却并不排斥直白如话的“俗词”。例如,他对李清照就极为推崇,盛赞易安词以俗为雅,是“质之大雅”,“质”即质朴之意,指语言的朴素自然。
  “意趣”的另一方面就是词要有新意。李佳提出了几条可行之法。其一,要有巧妙的构思,“有议论,有兴会,有寄托,能组织生新,自佳”[1]3116,“组织”即为结构之意。其二,要有警句。如李佳评价王芰舫《蝶恋花》词“上半眼前情景,却未经人道。末句意尤新,可为后人添一词料”[1]3115。其三,避免作和韵词。李佳言“词不宜和韵”:“风前人名作,无论咏古咏物,既经脍炙人口,便不宜作和韵,适落窠臼。必须用翻案法,独出新意,方足以争奇制胜。否则纵极工稳,亦不过拾人牙慧”[1]3163。和韵词因为在主题和韵字上要受到原唱的限制,有时候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来迎合原唱的要求,因此“不免强己就人,戕贼性情,莫此为甚”。其四,推陈翻新,出奇制胜。例如《翻易安词》中,易安词“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将愁绪归咎于窗外芭蕉,久脍炙人口;后人有融化此句云“我自有愁眠未得,不关窗外种芭蕉”,翻却旧案,颇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之意;又有“愁多禁得雨潇潇,况又窗前窗后,密密种芭蕉”,更迭一层,翻而又翻[1]3170。   三、意内有意,言外有言
  常州词派开山之祖张惠言提出“意内言外”之说:“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4]327“意内言外”本为儒家对“词”字的训诂,张惠言将之运用到词学阐释之中[5]。他认为,词“宜眇宜修”、以微言相感发的特性较之其他文体更能表现幽曲的情感,因此词中寄托的情感便具有了很大的阐释空间,由此改变了传统词学的阐释路径——“非寄托不入,非寄托不出”。而且,周济的“寄托”说中所寄之感慨有着特殊的指向——反映时代盛衰。
  固然,常州词派扭转了浙西词派不良的创作风气,但是这种一定要有寄托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也是一种束缚,故谢章铤一反“意内言外”而提出“音内言外”:“近人论词,辄曰:‘词者,意内言外。’”……音外者,古之所谓语助,今之所谓虚字也。故经传于助句之字,辄训曰词。若,几词也;于,叹词也;云,语已词;其间,语之助也。此类多矣……夫意内言外,何文不然?……”[7]376
  谢章铤对《词选》以比附释词很不满,故词提出“音内言外”,虽是对“寄托”说的一词反拨但并未受到实际效果,反而只关注了词的形式特征而忽视了词的体性特征。
  李佳将常州词派的寄托说与谢章铤词论结合起来,其言:“粟香五笔,因赌棋山庄词话,辨论意内言外之说,为引而伸之。谓当意内有意,言外有言,此语更合填词之旨。”[1]3147
  “意内有意”即比兴寄托之意,“言外之言”即含蓄之笔法,比兴寄托与含蓄有相似之妙又有不同之处。含蓄是言之未尽,吞而又吐,所谓“含不尽之意,尽于言外”,言而又有艺术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寄托是“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不言却以其他事物作隐喻,让读者自己揣摩。李佳将比兴寄托与词之含蓄笔法联系起来,可视为对常派的发展。
  四、余论
  道光之际,正是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交替之际,很多词人开始冷静思考,折合浙西与常州词派,建立更为完整、系统的词学思想,最具代表的就是晚清四大家。李佳身处这样的时代潮流之中,同样也对两派理论进行了思考与反省、折合与取舍,其思想兼具时代特色与个人选择的特点。首先,李佳对浙西词派提出了批评与修正,将浙派“清空”论反正为“清真”,在推崇“清”的审美境界之上强调创作主体的真情实感。其次,李佳对常州词派论词主张也多有取舍,在常派词论与谢氏词论基础之上,提出“意内有意,言外有言”,既注重词内寄寓的身世之感,也强调了词的文体特质。因此,吸取常派与浙派两大词派的优点,李佳将其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学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佳与其他词论家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他特别注意到了清代词坛上不为人所关注的一支——八旗词人。其言“国朝二百余年,八旗中词人,纳兰成德容若外,以词名者颇罕,搜辑殊非易易,非区区力量所能及也”,虽言“八旗词人少”,但李佳还是罗列了一个简明的八旗词史:
  “八旗词家,向推纳兰容若饮水侧帽二词,清微淡远。嘉道间,子久方伯承龄著有冰蚕词……咸同间有姚秋士比部斌桐,亦工填词……近则郑叔问中翰文焯,刻有瘦碧词,才名著闻江南,此外罕闻有专集。”[1]3114
  李佳所录八旗词人,语虽简略,录人虽少,却意义重大——“它第一次勾勒了八旗词坛杰出词人的风貌,为后代了解八旗词史提供了一条简便的线索”[8]。
  参考文献:
  [1] 李佳. 左庵词话[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张炎. 词源[M]. 北京:中华书局,1991.
  [3] 周濟. 介存斋论词杂著[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王兆鹏. 词学史料选[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5] 陈昌强. “意内言外”说的后世解读与晚清词学的深化[J]. 中国韵文学刊,2009,23(02):106-112.
  [6] 刘荣平. 词学阐释的三条路径:意内言外、意内音外、音内言外[J]. 长江学术,2013(02):25-32.
  [7] 谢章铤,刘荣平. 赌棋山庄词话校注[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
  [8] 陈水云. 八旗词坛与清代词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12(01):122-130.
  (荐稿人:王立增,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道德实践能力。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新媒体的发展为背景,分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充分考虑新媒体的正面及反面特性,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高等教育领域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后,教学内容的拓展情况与质量提升效果,旨在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对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分析可知,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的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应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教育教学组织的完善,并且在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时应导正学生的价值认知方向。在教学质量优化与提升方面,高校应当从提升教育内容的认同感、重视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三方面达到相应的目
本文以海南大学现行的生涯教育研究实践为例,从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构建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实施发展性资助项目化,构建精准帮扶援助体系,引进职业测评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涯辅导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加强贫困生生涯教育研究的主要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培养英语专业类人才时需要与当地的区位特色与优势相结合,平衡英语专业当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文主要研究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在培养英语专业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模式,以期助力高校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水平能力高的英语专业类人才,进而推动新文科的发展和进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然成为每个人日益关注的话题,关系到不同年龄群体的身体健康,通过何种方式让人们在“吃”中安心在当前社会治理下显得尤为重要。食品企业要紧随现代发展与改革的潮流,坚持改革创新,将企业的思政教育完美落到实处,共同努力打造涉及菜品质量、优质服务、安全管理等各方面良好的管理体系。
摘 要:在贸易全球化和经济数字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既懂语言又具备金融业务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被各高校重视。由此,为了解金融英语人才培养的国内发展现状,本文在研究中国知网中所有关键词为金融英语的173篇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梳理近二十年涉及金融英语课程建设的主流教学理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及教师应当在金融英语专业建设原有
摘 要: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被高校广泛采用,并被赋予反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意义,然而学生评教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也使其有效性受到质疑。为了解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发展现状,本文对国内某综合性大学学生评教展开调查研究,结合该校某院系近10年评教数据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评教存在学生热情度不高、指标体系不科学、反馈对象不全面、结果易受非教学因素影响等问题。通过进一步
本文以桂林医学院“六位一体”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例,探讨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视域下,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系统论、心理契约理论指导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对于提升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 要:20世纪末,网络开始介入文学生产的全过程,传统文化面临着千年未有之良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拉进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与读者可以就某些情节展开讨论,这促进了文学的自由发展。文学借助网络进行传播,一方面能够促进審美形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能够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价值追求,而且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也浸透到网络文学内部。本文探究了网络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期促进文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語学科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战略核心目标,以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外语人才为核心能力目标,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学为促进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可能。慕课是数字化资源的集合,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完整的学习支持措施,个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主性学习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础法语慕课;混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