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高中数学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根本”的宗旨,基于这样的背景,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因此探究课堂情境教学方法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新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创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但是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情境教学方法作为新课标下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很好帮助学生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动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化被动为主动,诱发学习兴趣
1. 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是青少年的特征. 数学中知识点多、散,但大多数知识背后都蕴涵一个故事,在教学中可以讲解数学文化史,让他们感同身受,体会原理产生的背景,这样不但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时,会用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印度国王为了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提出奖赏的办法是:在国际象棋棋盘的64个方格中,第一个放1颗麦粒,第二个放2颗麦粒,第三个放4颗,依此类推,每一个都是前面一格的2倍,一直到第64个为止,将这些麦粒的总数奖给自己. 国王很快地答应了,但是后来一算,不得了,全国粮食中所有的麦粒都奖给他还不够. 你帮他算算看,这位发明者到底要了多少颗麦粒?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迫不及待地去想知道答案、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 提供数学概念的现实模式
在讲到某些数学概念或者相关定义时,抽象性比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 数学教学要善于给出现实中的数学模型,给他们一个直观的模式,从而不仅从形式上掌握表面的意思,而且能明白其背后蕴藏着的事实与本质属性.
例如,在教学“异面直线”概念时,可以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如立交桥、河流与横跨河流的桥等等,给学生一个“异面”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异面直线”在位置关系中属性有哪些. 给出现实模式,然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背后蕴涵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创造生活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源自生活,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充满数学. 生活给了人们探索数学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本来就已经使他们困扰、头疼了,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动力,会激增他们学习高中数学的欲望,让他们对神奇、奥妙的高中数学产生好感,促使他们学习下去. 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和设置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高中数学知识的浩瀚广阔.
例如,高中数学课上第一次接触立体几何时,我们大部分学生没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将立体几何图形转化为平面空间. 因此,在讲到二面角的定义时,当拖动点A时,点A所在的半平面也随之转动,从文字的表面上去理解这个会有点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每天都要翻阅课本,即通过翻阅课本来改变二面角的大小. 将所要学的知识融于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可以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加强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 因此,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他们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增强感受性
1. 开设数学实验课,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数学定理、结论的感性认识,加上吸收转为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数学概念的过程. 在实验中,学生从以前的“听”数学方式,到后来自己“做”数学,不仅转变了角色,更是领悟了知识.
例如,学习椭圆时,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板、一段绳子和两枚图钉,教师自己先用多媒体演示画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在板上面画椭圆,使他们自己体验绘画椭圆的过程,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相应地提出一些问题:当绳子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绘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等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操作,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2. 增加游戏,提高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方法讲授和巩固学习知识,一方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有艺术性的数学游戏教学,另一个方面可以把抽象知识转变成直观演示,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授集合概念时,首先给学生介绍课本中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然后宣布如下游戏的规则:将班级56名同学按座位分成4组,每组14人,有男有女. 每一组所有同学的集合记作I,改组所有女生的集合记作A,所有男生的集合记作B,所有戴眼镜的同学的集合记作C,站起来表示在集合中,坐着不动表示不在集合中. 为了防止出现乱糟糟的局面,整个游戏不可以发声,但可用表情交流.每一组按下面进行游戏比赛:(1)A的补集交B,A与B的并集的补集;(2)A的补集并B的补集,A与B的交集的补集,最后通过游戏发现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数学游戏比赛形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创造性
1. 利用猜想、类比、联想等,引导学生再创造
创造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高级活动,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做出相关分析,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部分,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新事物,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如,反正弦函数不像一般的反函数一样可以推导出来,而是由定义产生,再加上定义域和值域,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概念与已有的反函数知识相联系,通过学生自我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正弦函数.
2. 利用数学悬念,促进创造性思维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设置悬念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生动活泼的课堂,促使学生在高涨的情感中探究知识,使课堂成为大家交流的舞台. 当问题接二连三的被解开时,学生感受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谐性的统一,体会到知识的有机联系,从而使思维的兴奋点提高,促使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例如,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 结束语
总之,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情境教学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不仅提供了探索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开拓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视野,也预示我国的教育向新的方向发展. 在探究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上面只是一些常见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情境教学方法有待去发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新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创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但是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情境教学方法作为新课标下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很好帮助学生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动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化被动为主动,诱发学习兴趣
1. 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好奇心强是青少年的特征. 数学中知识点多、散,但大多数知识背后都蕴涵一个故事,在教学中可以讲解数学文化史,让他们感同身受,体会原理产生的背景,这样不但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时,会用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印度国王为了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提出奖赏的办法是:在国际象棋棋盘的64个方格中,第一个放1颗麦粒,第二个放2颗麦粒,第三个放4颗,依此类推,每一个都是前面一格的2倍,一直到第64个为止,将这些麦粒的总数奖给自己. 国王很快地答应了,但是后来一算,不得了,全国粮食中所有的麦粒都奖给他还不够. 你帮他算算看,这位发明者到底要了多少颗麦粒?通过这样的故事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迫不及待地去想知道答案、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 提供数学概念的现实模式
在讲到某些数学概念或者相关定义时,抽象性比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 数学教学要善于给出现实中的数学模型,给他们一个直观的模式,从而不仅从形式上掌握表面的意思,而且能明白其背后蕴藏着的事实与本质属性.
例如,在教学“异面直线”概念时,可以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如立交桥、河流与横跨河流的桥等等,给学生一个“异面”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异面直线”在位置关系中属性有哪些. 给出现实模式,然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背后蕴涵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创造生活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源自生活,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充满数学. 生活给了人们探索数学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本来就已经使他们困扰、头疼了,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动力,会激增他们学习高中数学的欲望,让他们对神奇、奥妙的高中数学产生好感,促使他们学习下去. 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和设置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高中数学知识的浩瀚广阔.
例如,高中数学课上第一次接触立体几何时,我们大部分学生没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将立体几何图形转化为平面空间. 因此,在讲到二面角的定义时,当拖动点A时,点A所在的半平面也随之转动,从文字的表面上去理解这个会有点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每天都要翻阅课本,即通过翻阅课本来改变二面角的大小. 将所要学的知识融于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可以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加强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 因此,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他们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增强感受性
1. 开设数学实验课,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数学定理、结论的感性认识,加上吸收转为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数学概念的过程. 在实验中,学生从以前的“听”数学方式,到后来自己“做”数学,不仅转变了角色,更是领悟了知识.
例如,学习椭圆时,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板、一段绳子和两枚图钉,教师自己先用多媒体演示画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在板上面画椭圆,使他们自己体验绘画椭圆的过程,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相应地提出一些问题:当绳子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绘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等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操作,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2. 增加游戏,提高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方法讲授和巩固学习知识,一方面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有艺术性的数学游戏教学,另一个方面可以把抽象知识转变成直观演示,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授集合概念时,首先给学生介绍课本中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然后宣布如下游戏的规则:将班级56名同学按座位分成4组,每组14人,有男有女. 每一组所有同学的集合记作I,改组所有女生的集合记作A,所有男生的集合记作B,所有戴眼镜的同学的集合记作C,站起来表示在集合中,坐着不动表示不在集合中. 为了防止出现乱糟糟的局面,整个游戏不可以发声,但可用表情交流.每一组按下面进行游戏比赛:(1)A的补集交B,A与B的并集的补集;(2)A的补集并B的补集,A与B的交集的补集,最后通过游戏发现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数学游戏比赛形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创造性
1. 利用猜想、类比、联想等,引导学生再创造
创造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高级活动,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等特点.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做出相关分析,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部分,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新事物,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如,反正弦函数不像一般的反函数一样可以推导出来,而是由定义产生,再加上定义域和值域,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概念与已有的反函数知识相联系,通过学生自我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正弦函数.
2. 利用数学悬念,促进创造性思维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设置悬念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生动活泼的课堂,促使学生在高涨的情感中探究知识,使课堂成为大家交流的舞台. 当问题接二连三的被解开时,学生感受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谐性的统一,体会到知识的有机联系,从而使思维的兴奋点提高,促使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例如,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 结束语
总之,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情境教学的思想内涵丰富深刻,不仅提供了探索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开拓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视野,也预示我国的教育向新的方向发展. 在探究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上面只是一些常见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情境教学方法有待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