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之蜜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读教学文本,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备课,实现有效课堂;彰显教学风格,凸显教学实效。
  [关键词]明确目标;有效课堂;教学风格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精彩与生动,给小学语文学科带来了朝气与生气。教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手段,花样翻新的多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课堂氛围,奉献给听课者的是精彩,呈现给听课者的是朴实,同时,也激起了听课者的思潮:在快乐、热闹之后,学生有多少收获?每堂课的教学实效性含“金”量有多高?
  崔峦老师在《求是求实求新求专》一文中指出:求实,就是语文教学要给小学生打好基础,一方面练就语文扎实的基本功,一方面打好精神的底子。即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既教语文,又教做人;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崔峦老师就是在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如何酿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之蜜,在语文课堂上留下鲜明的形象,留下至诚的情感,留下至真的感悟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1.细读教学文本,明确教学目标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就是因为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环节设计不佳所致。
  有些语文课,乍看,满目繁华,流光溢彩;细思,值得回味,让人难以忘怀的东西不多。为什么执教老师不能静下心来挖掘一下文本中那动人心魄的、让人刻骨铭心的真情呢?这使我联想到,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还没有读两遍,就开始冥思苦想怎样上出“彩”来:做什么样引人入胜的课件,编什么样掀起高潮的节目,哪里安排四人小组合作,何时穿插拓展性学习等等,企图以“花”取胜,殊不知,抛弃文本,追求“花哨”,正是失败的关键所在。如今教参众多,网络畅达,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因为这样,就草草拿来,抄写备查,不细读教学文本,舍本逐末,一味地照搬现成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不知道要学什么,老师不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比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课堂上,一位老师用了近一半的时间,花样翻新地让五年级的学生读生词,找生词的反义词,再找生词所在的句子。难道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让五年级的学生掌握、积累字、词、句吗?显然不是。这种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既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常轨道,又导致了学生不知所学,学而不实,造成了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又何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由此可见,不潜心细读教学文本,深入研究教材,定准教学目标,无疑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之,当我们打开“教师教学用书”,看《草原》一课的教学解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时,知道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知道了文章的特色及优美语句的赏析;知道了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然而,从这里知道的美,哪有因诵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球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給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再现的情景美丽动人?从这里知道的蒙汉情深,哪有因反复体味“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而感受到的情意真切?从这里知道的文章特色,哪有因自己细读文章后得到的更准确?更真切?更深刻?更灵动?有了这样细读文本,再现情境的备课经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还愁没有实效性?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的确如此。当我们把教材真正读懂了,教学目标就有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自然语文课也上得简单而实效了。
  2.进行有效备课,实现有效课堂
  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看,教师的有效备课当属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那么,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之的。综观名师们的“备课经”,无论是强调“隐性备课”的于永正老师,主张“系统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老师,还是提倡“关注预设,抓题眼”的窦桂梅老师,无不突出实效,令人拍案叫绝。
  前不久,我听了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伯牙绝弦》。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看,执教老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设计原于文本而超越文本,教学过程具有实效性。《伯牙绝弦》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要让第一次学古文的小学生理解文本,很有难度。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老师把“主旋律”放在了“读”上。全文按教程特点分为三个模块,可以用王崧舟老师的好课“三味观”来评价。第一模块:“文味”,即“语文味”。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以读为本”。教师先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反反复复、踏踏实实地一句句地诵读古文。直到读出古文的“韵律”,读出古文的“节奏”,读出古文的“古风”,读出古文的“意味”,一句话,读出古文的“语文味”为止,语是语,文是文,学得扎扎实实。第二模块:“情味”,即“人情味”。此时的课堂进入了“语不是语,文不是文”的境界。那是什么?是琴声,是心声,是俞伯牙、钟子期两知音生命与生命相互交融产生的激情、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迸出的火花。一个渴望表达,一个企盼倾听,是两个相互需要理解的人在灵魂深处融合成了一个人,伯牙与子期实则成了两个至死不离的一个人的两半。这一感人至深的情景在老师充满智慧的语言、学生充满激情的交流中得以再现。课备至此,它就原于文本而超越文本了。第三模块:“语味”,即“书卷味”。激情过后,返璞归真。即回到文本中来,还原语文之本色,“语还是语,文还是文”。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悟品读文本。最终实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教学主旨。这堂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常追求“文以载道”,却原来“道在天成”。文章本是有情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中都跳动着作者的脉搏,每一个段落间都流淌着作者的情泉,每一个词语里都闪动着作者的灵慧,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情、意、理的琴弦。教师通过精心备课,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心随作者一起跳动,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再创造,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以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进而感染学生,创造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学生才会情感迸发,诗兴大发,实效性的课堂也就水到渠成了。
  3.彰显教学风格,凸显教学实效
  魏书生说:“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在这一园地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只有那些独具风格的教师才能使这一园地里的“百花”万紫千红。
  欧阳修说:“教学之法,本于人性。”我们知道,众多语文教学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其重要一点就在于他们都有自己区别于普通教师的“不一样”。无论是魏书生自由民主,还是李吉林的情境诱导;无论是于永正的幽默风趣,还是贾志敏的严谨绵密;无论是靳家彦的温婉儒雅,还是窦桂梅的热情似火;也无论是孙双金的情智交融,还是薛法根的疏朗绰约……皆都如此。也正因如此,才使他们摆脱了平庸,享受到了课堂上的“艺术人生”,实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我们欣赏一下窦桂梅老师教授课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当窦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圆明园,感受曾经的繁荣,感受这让世人为之骄傲的伟大的文化史后,她用时间给了大家一个强烈的冲击,“三天时间,八千六百四十个半分钟,这一切都毁于一炬了,这一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窦老师问,却不要孩子们答。她播放了半分钟火烧圆明园的无声画面,这半钟是静寂的,甚至是漫长的,却又是让人深思的!当师生合作读着“圆明园中,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时,当屏幕再次浮现出圆明园的残桓断壁时,所有人的心是不平静的。窦老师缓缓抬手,慢慢地但又用力地擦拭黑板上的板书,并描述:“仅仅三天,圆明园中……没有了,……没有了……”,此时,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那从文本中产生的情感,已超越了文本产生的情感。窦桂梅老师那热情似火的教学风格在这堂课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她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爱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心灵地旅程。这样突出个性、彰显风格的课堂教学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实效性课堂吗?
  语文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魅力主要来源于个性的再创造。有人说得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记叙文就要像一个动情的散文家,教说明文就要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教议论文就要像一名善辩的演说家,教诗歌就应当有诗人的气质,把诗人的激情与浪漫融化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寻找出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的“与众不同”。这样,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打造课堂教学的实效魅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而言之,教师应力求在深钻教材、有效备课上多下功夫,使语文课堂走进“以最主要的问题和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沉重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遥远的终点。”之境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酿造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之蜜。
其他文献
孙亮是我班的一名寄宿生,这名学生自从上初二以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迷恋于网吧,经常利用夜间到网吧,打游戏至凌晨四点钟。我多次找其谈话,进行说服教育,也在平常的学习中利用其闪光点进行正面引导,但效果甚微,结果在初二阶段性测评时后退至班级倒数第二名。我清楚地记得那阶段性测评后的第二周的周四(也就是2007年10月6日,唐吾大集),他父亲来到我的办公室。通过谈话得知,他是来赶集顺便给孩子送点生活费,
期刊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
期刊
说到字词教学,这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拿手。他们或卡片展示,或图表归纳,或造句听写,不厌其烦,各尽所能。可是一到了初中,很多的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无非就是读两遍抄三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不少初中生就靠吃小学阶段的老本,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甚至到该写研究生论文了,还是见错就扔。究其因,主要还是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了。字词可以说是思想之母,是文化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教师心痛的问题,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起色,然而,小学生的作文状况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内容重复单调,语言空洞贫乏,不能表达真情实感,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倡导求异的个性化思维。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自我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个性化思维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有个性的内容才能有所创新,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以实现培养
期刊
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乡村教师怕教作文。而且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给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写好适合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作文。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尝试了一套四部作文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求真真,其实就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亲身的感受,力求真实。要求学生以真实为先,坚持用“真情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世界,用“
期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情境是通过语言、音乐、图像等因素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的,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学习热情的程度而多媒体正是以缤纷的色彩、鲜明的图像、动态的画面伴以清晰的声音,协调互补,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自然而然就构成一种新奇的美的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令他们耳目一新。由于愉悦的美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的双重激发和催化,他们对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产生了极大的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八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
期刊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课型有知识教学课、实验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已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浅谈一种新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旨在: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1.注重信息系统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识字写字是一二三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去年有一段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新课赶得比较快,我渐渐疏忽了对于二类生字识记的检查和指导,可一个多月前的一节识字课真的令我大吃一惊,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
期刊
有效教学的效果是由学生体现,但有效教学的根本决定因素却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精神意识提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有效教师,应当具有以下基本技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结构特点,学习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大,此时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基础保证,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爱护,同时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赢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