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的生命在于贴地而行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sea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课”的产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课程的开发需要立足于孩子们的学情,贴地而行,很好地对接农村学生的需求,“慕课”会有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对“慕课”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毫无疑问的是,话题会是前卫的,设计会是高端的,技巧会是成熟的,引领会是超前的,资源会是优质的,面对这些,我们农村的孩子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曾到过多所名校听过一些课,无论是师资、设施和生源,都不得不让我这位农村教师叹为观止,把这些课程交给我们农村的师生去学习,会是雾里看花,或者是走马观花,还会是腾云驾雾呢?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显然,目前形势下的“慕课”还并不能很好地对接乡村学生的需求发展。
  单“慕课”其名,就有一种让人敬而远之之意,给人一种云端跳舞的感觉,真有一种可慕而不可求的距离。显然,这种课程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高端的需求,高高在上,有时还真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且不说其理念如何的超前,其内涵如何的精深,单就上网这样最简单的门槛,农村学校就有很多是罗列门墙之外,至于农村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层次,那更是捉襟见肘了。其实,农村学生有着农村独特的优势,引领他们立足农村,服务农村,创造农村,农村的教育更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风景。农场经济、送资下乡,教育一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农村的发展将迸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可我们的农村教育还一直在培养农村孩子脱离农村,“慕课”的推广,将进一步拉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距离。
  其实,越是乡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课程的适应性,更能显示课程的生命力,“慕课”如何尖端和高贵并不是根本,关键的是“慕课”能有效引领多少人走出困惑,“慕课”能适合多少人,能满足多少人的需求发展,倘若仅仅是成为优质生源的专利,“慕课”也只能是名副其实罢了。“慕课”需要基于实际而又要服务与实践,课程最大的实际就是学生的学情,它同样适合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农村学生的发展,自然要兼顾农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农村学校的具体事情,眼花缭乱的超市,只会让贫穷的顾客倍感囊中羞涩而望而止步,就算是迈入其中,自然难免是浅尝辄止后扬长而去,袋子里只有凤毛麟角。把超市开在那里,能够有一些豪门子弟的光临,从经济效益上来说,生意也许并不会太差,但用高档的名义将众多的低档顾客置之门外,能让所有人都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吗?
  在多元化的今天,学生的需求是多元的,“慕课”也是必然的。但“慕课”的建设需要面向全体,需要兼顾各类层次、各种地区、各样人群,从这些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出发,建设适合不同学生的“慕课”课程,“慕课”才会有更为持久的生命力,贴地而行是“慕课”的精彩所在,缺少地气,“慕课”终将难逃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命运。土生土长的孩子,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他们已经对脚下的土地产生了深深的爱恋,他们所喜欢的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被横刀夺爱,你让他们情何以堪?值得深思的是,对于农村孩子们所喜欢的内容,目前情况下,还很难走进“慕课”的阵容。一方面,他们的这种喜欢很难得到真正的重视;另一方面,很少有人俯下身子去钻研农村孩子们所热爱的题材,让远离他们生活的所谓专家去开发,很不符合孩子们的实际;再次,让农村教师去开发,缺少相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深受研究水平的限制,其最终结果,难免会是单相思居多。
  面对遥不可及的“慕课”,农村学校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呢?当然不是!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此次三中全会提出的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就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还有促推校长和教师流动的措施出台,只要具备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农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好适应自己的“慕课”课程。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在线的优势,及时反馈“慕课”的信息,促推“慕课”课程进一步大众化,有效对接广大农村学生的发展需求,“慕课”也可以焕然一新。再次,农村学校的“慕课”发展,也可以有点线面体式效应。其实,目前形势下,城市学校被各种纷繁复杂社会力量所左右,学校难以有真正自主的改革,“慕课”的发展往往为市场所绑架,所培养的对象,多数是在为适应市场而努力。相比之下,农村学校有着更为强大的活力,民风淳朴,文化厚重,时空广阔,环境优越,生态和谐,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将学校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并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更有利于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创造市场的人才。这种“慕课”课程的发展,不但适合孩子们,还能为当地的发展带来立体效应,还能启迪其它农村学校“慕课”课程的发展,更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良好结局。
其他文献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平时可以拍下每个学生的平时作业,可以大量地保存学生学书过程中的图片资料,可以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在书法观摩课上,教师不但可以让学生欣赏书法名家名作,更可以让学生欣赏同伴的成长经历,还可以欣赏自己的学书历程。教师在展示中激励学生,学生在激励中超越自己。  当下的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书法素养的培养。和传统的书法教学手段相比,
期刊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互联网输入关键词“长征”,查找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课时安排: 
期刊
在听课学习中,融入课堂生态环境,去发现课堂之精,去理解课堂之深,去观察教师之美;在实践探究中,积极主动建构自我,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让听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听课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听课中,教师要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融入课堂,去发现课堂中精湛的教学能力,去理解设计中浓厚的学科本色,去观察教学中教师的人格特色,最终转化为自我的专业成长。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观摩课无疑会给每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值得学习。需要教师认识到位、思想到位,善于发现、勇于交流,灵活运用、合理运用。观摩课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家常课的“观”与“磨”。同事听课、同课互评、跨科观课等观摩学习,也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观摩课,也叫公开课和示范课,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十分熟悉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它已经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5课。  【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上提出,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备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本节教学设计,意在引领学生扎扎实实识字、写字,认认真真读文、写话,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力争打造一节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期刊
我执教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学期Unit 4 Part A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ing的形式。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read a book,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drawing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新课改以来,课标对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随着目标调整,要求降低,学生的计算练习量也少了,计算能力下降很快。经过调查,我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三个方面。  
期刊
形形色色的信息技术“观摩课”、“优质课”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教学手段上追求先进,教学设计上追求亮点,教学效果上追求完美,在这种极致的追求中,信息技术课堂不知不觉被带入了一个误区:课堂被设计成了若干个精细的环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然而这种看似完美的课堂,实际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在丧失,变成了老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喧闹过后,静下心来,想到的是常态课堂,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简约
期刊
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环节设计对知识的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导学稿时,可通过“种植梅林”、“放养鲶鱼”等手段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把握学生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平台,积极提供多种选择,以与学生的个性需求相适应,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必不可少。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定要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