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_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方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体现在自我获得知识、拓展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结合数学课的特点,每学完一节或一章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书面小结。进行书面小结,实质上是一次重新整理和复习学习内容的过程。这期间,学生很可能会发现还没有弄清楚的知识或遗忘的内容,以便及时弥补,并把整节、整章零散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吸取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压抑感和沉闷感,让学生各抒己见,触发灵感,充分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易于得到培养和发挥。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学生不禁要问,既然相等为什么不能说是一个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表明这些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为创设新情境,在教学中,我还不时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创新例子。如“司马光砸缸”的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王子高斯快速计算“1+2+3+……+100”的方法等。另外,还经常出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的非常规问题,这是让学生向常规解题模式挑战。
  二、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以往单纯的师生关系,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地位,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多让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后的想想议议,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操作实验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能使学生的创新智力因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的质疑和独到的见解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和学生共同分析并逐步引导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活泼好动,富有想象,爱好模仿,在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造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充分挖掘,去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想:给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给学生思维广阔的天空,创新能力便水到渠成,创新人才也便呼之即出。
  三、精心把握师生关系,“乐”于创新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这种心理活动过程具有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相互信赖的关系,通常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创新见解。为了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我的做法是:当有个别学生出现思想不专一时,而走神的时候,只是暗示、提醒或提问题使其集中注意力;当个别学生对问题回答不对,或犹豫不决时,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负担,平时对待学生,关心热爱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精心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和收获。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把握知识,开阔学生的思路,变“苦”学为“乐”学。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学生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应让学生互相交流,开展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转变教学的传统观念结合教材、学生实际,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从而使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让学生互相交流,开展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
  五、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创新品质,逐步养成主动创新、善于创新的习惯,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以很好地开发,保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几经沉浮,摸索到一些方式方法,在新课改中,着重体现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相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往往不被人重视,但是好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却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进展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所谓好的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加工,以新颖、别具匠心、富有
期刊
笑是友好善意的表情动作,我从参加教学工作开始,就有一个追求,追求孩子们甜甜的微笑。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不断在孩子们的微笑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与事业的成功。  虽然我不是歌手,但我会用优美的词汇来歌咏我的事业;虽然我不是舞者,但我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诠释我的人生;虽然我不是哲人,但我会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我的价值。我作为一名教师,也许平凡得如一棵不知名的小草,也许如地上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但我会用最寻常的生活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简述了科学探究的含义后,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要求、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由于本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水平有限,文章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教。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科学探究;科学;标准  面对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世界各国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期刊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文针对当前教学与生活脱节、忽视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在物理学习中重要价值的现象,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构想;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就如何实施生活教育,提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五条基本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策略  伟大的教
期刊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一
期刊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所以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一、猜谜语引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
期刊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常规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成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以下方法策略:  一、充分的准备  一节课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充分的准备是首要前题。学生有目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张和倡导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语文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及时生成、动态生成、减少预设和接受,但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能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
期刊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学生通过40分钟的一节课,获取了知识,学习到了方法。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近些年来,教育已经由知识的满堂灌转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按照《规定》学校重新安排了课程和时间,教师上课的时间缩短了,学生自主利用的时间多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这就大大提升了课堂的高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呢?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学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