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更精彩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张和倡导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语文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及时生成、动态生成、减少预设和接受,但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能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一种质的转变。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转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一、“生成”需要预设平台,预料中的预设生成、厚积薄发
  新课程下的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生成是思考的激活与激发,是见识的拓展与创新,当然,更是理解的深入与准确。预设要为课堂的“生成”提供平台,提供时间和空间,设是艺术、是课眼,设在其时,设在当口,理想生成状态就会呈现,教学目标也就能够达到。成功的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展开的基础,而预设中的生成会给自己的教学锦上添花。教师课前预设要富有弹性,注意“留白”,在摒弃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追求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设计,为课堂实施留下足够的弹性时间和空白地带,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余地,以便在超原形阅读中能完善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之果。首先,教师要透彻研读文本、立足文本、贴近作者,而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正确的价值引领。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情况,清楚他们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高度,把学生置于研究新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思考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最后,要搭建一个合适的“生成”的平台,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并能自己预留一个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的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让学生能够作为一般鲜活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生成过程,在学习中生成、在生成中学习,在问题的不断生成和不断解决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探求发现,求得创新发展。
  二、“生成”需要教师的“即时”发现,预料外的有效生成、智慧闪光
  生成性教学,即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状态”,课堂中的运动变化是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老师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种教学价值观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协调,注重动态的变化、创造,把教学看成预设与非预设的统一,尊重个性、赞赏差异、关照生命的和谐发展,主张情智并生,德能共长。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生成”以“预设”为前提,但最终“预设”要服从“生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作出多种假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考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因势利导,把它作为教学过程的“生成”点,由此生发开去。“生成”是一个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和情形是随机的,教师无法事先预知。这样,“生成”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我们有“预谋”有准备的,另一种是我们始料未及甚至措手不及的。第二种“生成”常常又是稍纵即逝的。“即时”发现和引导难度更大一些。如能抓住它、放大它、把工夫下足,往往更能体现“教学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一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思考、理解、长见识、自由思辨的空间,这一特定空间的特殊之处是师生群体共同参与并营造的话语情境。让他们形成激烈的争论,老师和其他同学就其生成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形成有代表性的观点,突出正确的、纠正有偏差的,解决或突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在争论交流中拓宽、延展,师生都会受益匪浅。
  三、“生成”需要滋生它的肥沃土壤,旁叶斜出的无效生成,理智处理
  “生成”可以来源于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学习过程,也可来源于学生由直接经验而产生的体验,亲自实践得到的经验。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虽然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不能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薄薄的书本中,而应把课堂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借助“内引”和“外联”进行拓展,在拓展延伸中生成新的知识。“新课标”强调了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主体体验是新我与旧我间的“反省式对话”。当学生带着他们的直接经验走进文本时,就进入了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通过体验,学生进入了生命的领域,知识的学习就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而是拓展到了情感、人格等领域。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他们自然会对文本产生更为真切深刻的自我体验,自然会“生成”许多问题和感悟。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教师对预料中的预设的动态生成和预料外的有效生成,以及价值不高或无效生成的理智处理,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真正让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成性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彰显学生探究的悟性、思维的灵性、丰满人性独特的学习生命的真实反映,是充满生命活力动态的课堂教学,更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心中不禁开始问自己:我们应如何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在新课标下灵活转身,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就必须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一、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从《标准》可以看出,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的调
期刊
求异思维也叫异向思维,是有创见性的思维。就是突破常规,从多方面立意,多角度构思,力求写出新颖的文章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具有独特性,刻意求新,从新角度,抒发独特感受,写出新观点,从而使文章新颖独特,在千人一面中脱颖而出。作文教学中,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联想。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折射出多维度的价值光辉,其立意的正确鲜明、高远幽深、新颖奇妙等应该是最光芒耀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中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初中生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几经沉浮,摸索到一些方式方法,在新课改中,着重体现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相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往往不被人重视,但是好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却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进展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所谓好的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加工,以新颖、别具匠心、富有
期刊
笑是友好善意的表情动作,我从参加教学工作开始,就有一个追求,追求孩子们甜甜的微笑。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不断在孩子们的微笑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与事业的成功。  虽然我不是歌手,但我会用优美的词汇来歌咏我的事业;虽然我不是舞者,但我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诠释我的人生;虽然我不是哲人,但我会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我的价值。我作为一名教师,也许平凡得如一棵不知名的小草,也许如地上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但我会用最寻常的生活
期刊
【摘 要】本文在简述了科学探究的含义后,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要求、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由于本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水平有限,文章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教。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科学探究;科学;标准  面对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世界各国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期刊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文针对当前教学与生活脱节、忽视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在物理学习中重要价值的现象,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构想;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就如何实施生活教育,提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五条基本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策略  伟大的教
期刊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一
期刊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所以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一、猜谜语引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
期刊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常规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成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以下方法策略:  一、充分的准备  一节课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充分的准备是首要前题。学生有目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