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兴媒体和融媒体互动渐进时代,如何写出好新闻?如何让新闻报纸尤其是党报办得既有“颜值”、更有“价值”,新闻策划正是写出好新闻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党报有“颜值”、有“价值”的最佳答案和取胜之道。
何谓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就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经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说,新闻策划普遍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和创意性。为此,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最大新闻价值,善于在新闻策划中写出好新闻作品,让党报新闻有深度、有温度,让党报有“颜值”、更有“价值”。
2016年7月,从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傳来喜讯,《黔东南日报》的新闻《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黔东南州首家国有企业与村民共建苗木基地纪实》,荣获第28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评选(通讯类)一等奖。本文姑且从新闻策划遵循的方向、新闻策划成功的关键、新闻策划收官的保障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新闻策划中写出好新闻,分享实践做法、采访感受以及成功经验。
一、高度的政治自觉是新闻策划必须遵循的方向
新闻策划是新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政治家办报”的理念贯穿于新闻策划活动始终。
以该新闻为例,笔者采写这篇深度通讯,最初的线索来源于与一位退休干部的一次交谈。那是2015年4月底,笔者得知岑巩县天马镇一个叫板山的山寨兴建了一片“绿色银行”——名贵花卉苗木基地。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一个偏远的小村寨,能够建起一个高端、上档次的名贵花卉苗木基地,第一感觉是一件新鲜事,应该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于是,笔者随即前往板山山寨实地采访,看到了村子的喜人变化、听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如果仅仅从“退休干部爱家乡、为家乡办实事”这一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新闻视角,但个人认为没有实现挖掘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新闻策划一般需要在深度、广度、厚度和温度上下功夫。如何实现新闻的深度、广度、厚度、温度, “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便是一种不错的思考与选择。现在“地线”有了,就是山寨里的新鲜事。如何来对接“天线”呢?笔者坚持从中国发展大局的政治方向来寻找答案,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来搭接“天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登上了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贵州指明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发展方向。贵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探路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又是贵州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黔东南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是生态林业大州,高达68%的森林覆盖率居贵州榜首,各项生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这里的绿色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增长极。从国家、省、州这个层面来看,黔东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是完全正确的。大生态、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有机农业更是当地发展的新引擎。笔者便从脱贫攻坚、生态扶贫、绿色发展新路子等关键词来“落子”,深度挖掘《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这条新闻便“豁然开朗”了。
为此,笔者决定深挖这条新闻,对新闻背景、决策思考、推进成效、未来前景等进行采访调研,力争把这条新闻写成一条具有典型经验性通讯,对全州“三农”工作予以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启迪。
二、精湛的业务水平是新闻策划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是永远的职业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怎样烹饪?一位新闻前辈曾告诉我,记者要有能“上天入地”的真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写出好作品,给读者酿造出美味可口的新闻佳肴。
新闻策划是一种策划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业务素质。怎样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打磨新闻,关键还得看新闻记者的“硬功夫”——新闻敏感。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判研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这篇新闻里,记者的新闻敏感在开篇的三小段文字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田地历来是栽种水稻、小麦、油菜的,我们大家都见过。可在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板山山寨的大片田地里,生长的却是雪松、紫荆、银杏、红豆杉、香港四照花、美国红栎、北美红杉、墨西哥羽杉等名贵苗木珍稀树种。”
“大家都知道,樱花有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无论粉红、朱红、艳红的,您或许曾经见过,但在一棵樱花树上开出两三种、甚至多种颜色的樱花,那么您一定没见过吧?”
“这些价值不菲的苗木树种,这些缤纷五彩的樱花,是记者5月10日在位于板山山寨的岑巩县山种苗圃基地见到的‘新鲜事’。这个面积400多亩的苗木基地,当地村民都叫它‘板山基地’。”
这些新鲜事,正是记者“新闻眼”看到的、“新闻鼻”闻到的。同样,这样的开篇既展现了新闻的新奇,又设置了新闻的悬念,打动了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了读者的关注点。
小小的山村,为何出现了前沿化、高端化、产业化、精细化的板山基地这件“新鲜事”,这还得从它背后的一串串故事说起。如何一步步展示新闻策划的效果,挖掘新闻背后的背景、故事、决策、过程等,记者在采访调研中提炼出了答案——即是生态建设让当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联姻”。记者再从三方共赢的抉择、黔东南苗木培育现状、市场供给率等方面探究,并提出了“乡村需要国企扶持”的呼声,国有企业有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农民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共赢发展成为基地探索的试点和突破口。这篇新闻最终实现了记者对“板山模式”个案调查,其结果显示:“这无疑是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经济升级版的一个试点和亮点。凭着对这一互动共赢生产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美丽黔东南山乡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路子将会越走越宽。”
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新闻策划圆满收官的保障
要确保新闻策划能开花、结果,让独具匠心、富有新意、技高一筹的创造性谋划得以运作,就必须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来保障。
笔者在采写《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时,前后花费了一周时间,采访对象有退休不忘家乡的老干部、有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有扶持发展的国有企业负责人、更有当地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和理事长等,还多方面听取了林业、园林方面的“专家声音”,一线采访搜集了大量新闻素材。与此同时,笔者近两年坚持跟踪报道这一典型,相继采写、编辑推出了《打造“绿色银行” 挖掘生态财富》《岑巩县天马镇有了“脱贫法宝”》《花木经济铺开生态致富路》《托起绿色脱贫梦》等一批稿件,从“板山基地”到打造生态扶贫产业园作了深度报道。
新闻界倡导践行的“走转改”活动,“走”是前提,“转”是过程,“改”是目的。现在很多记者依赖于电话、微信采访,我们必须要走出去,因为通讯工具代替不了面对面交流。新闻记者只有卷起裤脚、迈开双腿,深入基层,才会透过笔尖镜头表达出真情实感,才能涌现出一篇篇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佳作。
(作者单位:黔东南日报社)
编辑:王洪越
何谓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就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经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说,新闻策划普遍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和创意性。为此,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最大新闻价值,善于在新闻策划中写出好新闻作品,让党报新闻有深度、有温度,让党报有“颜值”、更有“价值”。
2016年7月,从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傳来喜讯,《黔东南日报》的新闻《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黔东南州首家国有企业与村民共建苗木基地纪实》,荣获第28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评选(通讯类)一等奖。本文姑且从新闻策划遵循的方向、新闻策划成功的关键、新闻策划收官的保障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新闻策划中写出好新闻,分享实践做法、采访感受以及成功经验。
一、高度的政治自觉是新闻策划必须遵循的方向
新闻策划是新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政治家办报”的理念贯穿于新闻策划活动始终。
以该新闻为例,笔者采写这篇深度通讯,最初的线索来源于与一位退休干部的一次交谈。那是2015年4月底,笔者得知岑巩县天马镇一个叫板山的山寨兴建了一片“绿色银行”——名贵花卉苗木基地。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一个偏远的小村寨,能够建起一个高端、上档次的名贵花卉苗木基地,第一感觉是一件新鲜事,应该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于是,笔者随即前往板山山寨实地采访,看到了村子的喜人变化、听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如果仅仅从“退休干部爱家乡、为家乡办实事”这一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新闻视角,但个人认为没有实现挖掘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新闻策划一般需要在深度、广度、厚度和温度上下功夫。如何实现新闻的深度、广度、厚度、温度, “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便是一种不错的思考与选择。现在“地线”有了,就是山寨里的新鲜事。如何来对接“天线”呢?笔者坚持从中国发展大局的政治方向来寻找答案,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来搭接“天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登上了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贵州指明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发展方向。贵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探路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又是贵州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黔东南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是生态林业大州,高达68%的森林覆盖率居贵州榜首,各项生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这里的绿色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增长极。从国家、省、州这个层面来看,黔东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是完全正确的。大生态、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有机农业更是当地发展的新引擎。笔者便从脱贫攻坚、生态扶贫、绿色发展新路子等关键词来“落子”,深度挖掘《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这条新闻便“豁然开朗”了。
为此,笔者决定深挖这条新闻,对新闻背景、决策思考、推进成效、未来前景等进行采访调研,力争把这条新闻写成一条具有典型经验性通讯,对全州“三农”工作予以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启迪。
二、精湛的业务水平是新闻策划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是永远的职业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怎样烹饪?一位新闻前辈曾告诉我,记者要有能“上天入地”的真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写出好作品,给读者酿造出美味可口的新闻佳肴。
新闻策划是一种策划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业务素质。怎样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打磨新闻,关键还得看新闻记者的“硬功夫”——新闻敏感。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判研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这篇新闻里,记者的新闻敏感在开篇的三小段文字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田地历来是栽种水稻、小麦、油菜的,我们大家都见过。可在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板山山寨的大片田地里,生长的却是雪松、紫荆、银杏、红豆杉、香港四照花、美国红栎、北美红杉、墨西哥羽杉等名贵苗木珍稀树种。”
“大家都知道,樱花有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无论粉红、朱红、艳红的,您或许曾经见过,但在一棵樱花树上开出两三种、甚至多种颜色的樱花,那么您一定没见过吧?”
“这些价值不菲的苗木树种,这些缤纷五彩的樱花,是记者5月10日在位于板山山寨的岑巩县山种苗圃基地见到的‘新鲜事’。这个面积400多亩的苗木基地,当地村民都叫它‘板山基地’。”
这些新鲜事,正是记者“新闻眼”看到的、“新闻鼻”闻到的。同样,这样的开篇既展现了新闻的新奇,又设置了新闻的悬念,打动了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了读者的关注点。
小小的山村,为何出现了前沿化、高端化、产业化、精细化的板山基地这件“新鲜事”,这还得从它背后的一串串故事说起。如何一步步展示新闻策划的效果,挖掘新闻背后的背景、故事、决策、过程等,记者在采访调研中提炼出了答案——即是生态建设让当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联姻”。记者再从三方共赢的抉择、黔东南苗木培育现状、市场供给率等方面探究,并提出了“乡村需要国企扶持”的呼声,国有企业有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农民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共赢发展成为基地探索的试点和突破口。这篇新闻最终实现了记者对“板山模式”个案调查,其结果显示:“这无疑是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经济升级版的一个试点和亮点。凭着对这一互动共赢生产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美丽黔东南山乡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路子将会越走越宽。”
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新闻策划圆满收官的保障
要确保新闻策划能开花、结果,让独具匠心、富有新意、技高一筹的创造性谋划得以运作,就必须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来保障。
笔者在采写《板山山寨的“互动三赢模式”》时,前后花费了一周时间,采访对象有退休不忘家乡的老干部、有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有扶持发展的国有企业负责人、更有当地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和理事长等,还多方面听取了林业、园林方面的“专家声音”,一线采访搜集了大量新闻素材。与此同时,笔者近两年坚持跟踪报道这一典型,相继采写、编辑推出了《打造“绿色银行” 挖掘生态财富》《岑巩县天马镇有了“脱贫法宝”》《花木经济铺开生态致富路》《托起绿色脱贫梦》等一批稿件,从“板山基地”到打造生态扶贫产业园作了深度报道。
新闻界倡导践行的“走转改”活动,“走”是前提,“转”是过程,“改”是目的。现在很多记者依赖于电话、微信采访,我们必须要走出去,因为通讯工具代替不了面对面交流。新闻记者只有卷起裤脚、迈开双腿,深入基层,才会透过笔尖镜头表达出真情实感,才能涌现出一篇篇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佳作。
(作者单位:黔东南日报社)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