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越幸福,就越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freedo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很多人的父母早年都过得很辛苦,理所当然的,为了要养大小孩,他们一定过得比原本更辛苦。因为父母的辛苦和照顾,我们顺利地长大,结果我们长大之后,日子过得比父母好。理论上,这应该就是父母的期望,父母也一定会为我们的成就而高兴,可是除了高兴之外,恐怕难免有别的感觉。
  当别人得到了好东西,而我们自己没有的时候,很难单纯地为对方感到高兴,这是我们体内动物的本能。两个原始人,面对唯一的一块肉,如果对方得到那块肉,而自己饿肚子,哪有可能会为对方感到高兴。只有可能回到山洞里面痛切地反省,下一次如果再遇到同样状况,怎么做才能先把肉抢到手?那是你死我活的对决,谁有闲工夫去聊什么风度跟教养?这种求生存的天性,使我们无可奈何地会嫉妒别人,会对别人的成功眼红。
  父母除了是父母之外,当然也同时是人类,人类会有的天性,父母也都会有,例如嫉妒。父母看到孩子长大以后,生活更精彩,享受的各种设备都更先进,看到了比自己看过的更广阔得多的世界,而自己的人生大致已成定局,很难有新的火花。处于这个状况的父母,除了为孩子感到高兴之外,同时难免自伤身世。
  情商高的父母,会把这份自伤身世,当作合理的感觉,适当地去体会(品尝各种滋味,本来就是活着的本质)。可是一定也有一些父母,会忍不住把这份自伤身世传递给孩子。这样做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能一再地确认父母存在的价值,甚至最好能在发出去的每张名片上都大大地印着:“我虽然长大又成功,但我仍然需要我的爸爸妈妈。”中文里强调这种需要的成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远超过其他的语言,像是“不忘本”“饮水思源”“吃果子拜树头”,或者是意思相反,但出发点一样的,像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翅膀硬了就想飞了”“也不想想这一切都是谁给你的”等。我们的文化非常在乎给出去的东西,对方后来有没有报答。
  如果是朋友同事,那都有分开的一天,人情有没有还干净之类的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唯独父母是一辈子的,有的父母不但不会容许你过河拆桥,还希望你一辈子都把这座桥扛在背上。幸好这件事情,可以疏导成为良性循环。越是见过世面的父母,越是生活精彩的父母,越不至于把生养孩子当成是自己人生的唯一成就,也就越不至于把孩子的报答,当作是曾经被需要的唯一证据。相对的,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人生唯一明确的成果,就是生下了也养大了孩子,这样的父母可能就会比较常用“没有我,哪来的你?”这样的句子,以及这样的心态。面对这样的父母,不断的报答,似乎是唯一解决方案。如果父母要的是物质的报答,起码还比较具体,但如果父母要的是非物质的报答,那就会没完没了。
  物质上生活过得比父母好,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跟父母分享这些物质。可是,如果是精神上过得比父母幸福,而父母却觉得自己过得不幸,那么,孩子通常就会乱了阵脚。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的成长环境符合主流的标准,于是在明明应该离婚的情况下,依然勉强跟她痛恨的丈夫继续苦撑了10年,撑到孩子终于成年了,也就离婚了。但这位母亲在这个年纪离婚,要再次寻找伴侣的竞争力,当然也就比10年前差很多,如果一直都找不到伴侣,那这位母亲的生活里就只剩下了一个人,就是她的孩子。
  当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了自己的恋情,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能够分给母亲的时间跟心力当然就大量减少。这种时候就会出现孩子过得越幸福,母亲越体会到自己不幸的情况,母亲感觉到自己被排除、被遗弃、被忘记。处于这个状况下的孩子,罪恶感会很强烈,好像自己过得越幸福,越对不起爸爸妈妈。请永远记得情商当中强调的原则:恰如其分。
  父母可能一直没有机会认真面对情商的存在,没办法在自伤身世的同时,恰如其分地把这些感受当成生活本就会有的成分看待,这时孩子的罪恶感就要恰如其分,不能无边无际,不能一生一世,这就是我们说的合理范围。
  在物質上想要报答父母的孩子,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跟父母分享这些物质,这个所谓的合理范围,当然是根据孩子所拥有的能力,依照孩子的意愿,划分出一定的比例。因为物质很具体,无非就是金钱或者是生活要用到的设备,衡量起来比较容易。
  在非物质上想要报答父母的孩子,也请用同样的态度,拿捏同样的原则,以你所拥有的幸福为基础,按照你的意愿,划分出一定的比例,跟父母分享你的幸福。
  收入比父母好,财产超过了父母的孩子,会有恰当的罪恶感,他们不可能故意把财产全部都丢掉,把自己弄到跟父母一样穷。孩子如果这样做,父母只会觉得这孩子是笨蛋,才不会倒过来称赞他。
  而自己感觉比父母幸福的孩子,也应该怀抱一样的立场,尽量让自己的罪恶感维持在恰如其分的程度就好,而不是故意避免活得太爽、故意去陪着父母一起感觉不幸。
  孩子如果真的这样做,父母只会感觉自己更不幸啊。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作者:蔡康永)
其他文献
我突然觉得被安慰了,也突然明白,真正的安慰原来是被理解。  去见一个的朋友,我们不常见面,但一见面总是能聊很多不一定会与身边的朋友聊的事情,那像是对话,也像是讨论,更像是厘清自己。  这一次,她说她想要考电影研究所,于是我们见面了。  “为什么想念电影?”我问。  “其實这念头已经埋藏在心里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一开始没有那么强烈。”她说。  是这样的吧,有些事情当下看到或听到后,往往不以为意,可它会
期刊
肠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放屁和排泄的管道。肠道组成了人体2/3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作科学研究就像是在迷雾里探索一片未知的地方。几年前我们发现,特定的肠菌可以让抑郁的小鼠打起精神来,也发现大鼠被移植了其他大鼠的肠菌后,性格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界一个新的概念横空出世了——“心理微生物”,就是对心理
期刊
伯特·海灵格(1925—2019),德国心理治疗师,哲学家,教育工作者,“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将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倾注于工作当中,是跨越20、21世纪,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心理疗愈领域畅销书作家。  家庭系统排列师通过现象学探究问题的引发根源,呈现隐藏在现实背后的影响因素。“家庭系统排列”作为海灵格疗法的标志,触动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改变了许多专业助人者的助人方式,已成为欧美应用心理学界
期刊
掌握每个领域特别的工作方式  蕾切尔·艾伦从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不久,和父母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游玩时,接到了招聘人员的电话。他们在领英用户资料库里了解到了艾伦,并觉得很满意,鼓励她应聘在线调查平台Qualtrics的职位。许多人会认为大学期间能够学习到的“技术能力”仅仅是计算机科学,艾伦并没有计算机相关的背景,可她意识到,如今的非实用学科课程内也会包含一些实用却不太热门的技术。比如她就读的心理
期刊
充分了解肾脏的位置、结构及生理功能,便于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肾脏,调理好身体,这是预防肾脏疾病的关键。  肾脏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形状像蚕豆。肾脏的体积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正常男性的肾脏的平均体积为11cm×6cm×3cm,左肾略大于右肾。女性肾脏的体积和重量均略小于同龄的男性,其平均重量男性约为150g,女性约为135g。  肾脏由肾单位、肾小球旁器、肾间质、血管和神经组成。肾脏
期刊
你手边有自己所有医疗记录,并可随时取得吗?我们当然要这么做,否则万一有一天你被送到急诊室又无法说话时,医生打算为你注射青霉素,而这种药物正好是可能夺走你性命的变应原,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用手机和计算机打理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唯独一件事例外:储存自己的医疗记录,并且不断更新我们的健康信息。请将自己所有医疗保健记录储存在云端硬盘,你就可以随时取用它们。同时将这份档案的密码告诉一位信任的家人或亲朋好友
期刊
如果西贝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分利上会很难做到如此“任性”。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想明白了一件事。  海底捞2018年9月底上市后,一拨拨投资机构约贾国龙见面,鼓动西贝登陆资本市场:“贾总,餐饮业4万亿大市场,年增速10%,形势这么好,海底捞一上市就千亿市值,行业里海底捞之后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就数西贝了……”饭桌上,贾国龙避而不答,只是一起吃饭喝酒,人家抬举西贝,贾国龙不好意思掏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之后
期刊
不安是工作的附属物,我从没见过在工作中毫无不安的人。  越是勤勉的人,越容易被不安摆布  在心理学中,不安被解释为“因不可见的威胁、对未来的否定性预想、不明朗的前途等事由而产生的忧虑、担心的情绪”。也就是说,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测”造成了不安。  在我看来,越是认真努力的人,越容易被不安摆布。这是因为,越是勤奋工作的人,越是习惯思考未来的事。他们时刻都会留意有没有遗漏之处,总是细致地作好准备,以确保
期刊
1985年10月2日,美国电影明星洛克·哈德森去世的那个早晨,一个词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艾滋病。  很多人听说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但这听上去似乎又事不关己,不幸罹患此症的大多是某些阶层的弃儿和贱民。可是突然之间,就在1985年的夏天,当一个电影明星被诊断为艾滋患者,报纸上无休止地讨论此事时,艾滋病疫情忽然变得触手可及,而这种威胁无处不在。  突然之间出现了要上学的艾滋儿童,要工作的艾滋劳
期刊
无接触商业,指通过线上交易、线下定点配送、用户自提等方式,避免買卖双方直接接触的商业模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不少企业推出“无接触商业”服务。中国饭店协会宣布与多家餐饮品牌联合落地首批“无接触餐厅”,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发力线上销售,各大快递公司出台各自的无接触配送标准……“无接触商业”模式受到消费者青睐。  庞大的生活消费需求,叠加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是“无接触商业”兴起的客观背景。“无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