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水平的迅速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大趋势,这种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十分的大机遇,同时也让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面临了相当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应当对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定位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当前的状况下存在的办学方面的不足,对自身的建设做一个具体的调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顺应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主要通过SWOT对我国高职院校当前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和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结合互联网的方式,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个全面的优化和提升,建立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完善金融专业的就业导向需求,改革金融专业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养互联网+金融的高新人才,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
摘要:互联网+金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通关过SWOT对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分析
1.1.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的办学优势
我国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相比较于本科院系的金融专业而言,就业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学水平也经常被社会所诟病,但事实上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办学绝不是没有任何优势,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还是有一定的目标,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对实践人才的需求,使得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的贴近百姓生活,能够适应当前金融行业飞速发炸而带来的大量人才需求,并且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的教学安排都有一定的匹配程度,将实践课程融入进毕业考核之中也能够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同时,能够紧跟当前的社会就业导向也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培养目标,金融专业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大概中也很好的贯彻了这一基本原则,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够矜持强调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使得教师能够对当前社会上的金融专业岗位动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将信息及时的带入课堂,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当前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同时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院校也意识到了理论和时间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大多数金融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意识的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大多數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证件相关的考试培养,将考取专业所必需的证书作为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目标,将金融行业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融入进所有的课程当中,努力构建了证书和课堂相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2.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的办学劣势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在毕业之后没有选择深造,学历只能停留在大专学历,而金融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强,国际性强,社会牵扯十分广泛的学科,大多数的相关金融机构还是将视线放在了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身上,甚至是本科院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劣势,在学历上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同时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的是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对于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也能够有一个更加具体系统的培养模式,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数的还是注重实践教学,针对专业知识的技能有一个具体的培养认识,当前并不能说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是不好的,相反现在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能够填补专业技能人才的空白,但是在整体的知识掌握上,高职院校还是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还有一项不可回避的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本质差距,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论是从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都相比本科院系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速度总是偏慢,不能够完全的和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随着当前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水平的迅速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大趋势,这种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十分的大机遇,同时也让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面临了相当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应当对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定位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当前的状况下存在的办学方面的不足,对自身的建设做一个具体的调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顺应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1.3.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业有极大的政策支持,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各种深化改革,同时这种多方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力度也不断的在职业教育一线得到了体现,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完全意识到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性,逐渐的将职业教育作为我过教育体系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当成我国教育教学相关改革过程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整体提升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因此在我国不断的扶持改革之下,告知金融的发展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相关就业形势就能够完全放松,事实上由于我国当前的金融行业大趋势,即使有多方的扶持,我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当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金融专业作为一个当前社会的热门专业就读人数也十分可观,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对毕业生的接纳十分有限。并且通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从入学的最开始到毕业之初都会对金融岗位保持着一定的期望,但是忽略了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巨大,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由于长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选择做与专业无关的基础工作。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高职院校金融课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2.1.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结构产生的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培养一个能够综合技术性,职业性以及专业性的综合性人才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育人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在能够最大限度保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应当将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在课程结构设置当中得到体现,实践课程内容也应当引起高职院校教职工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之下,傳统的银行业务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贯彻自身的教学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应当对自身的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改革,不断的对自身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升级,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出现,银行基础利率限制被打破,从而使得利率市场化整体得到了一个提升,传统的金融机构运营方式,例如金融机构的融资体系,纸币柜台的结算清算,相关的投资理财方式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对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这种变革,将新的课程与社会显示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实现业务内容和相关领域的联合创新,使得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
2.2.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的业务流程产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当前金融体系的不断更新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前大多数金融相关业务都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的特征,大多数金融业务也能够被信息化,电子化。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手机银行,线上交易等等就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变革的最好见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大多数的业务流程已经变得越来越简便和安全,在专业授课的过程当中,金融专业的教师也应当持续优化自身的软件调整程序,将当前有挂互联网+金融的课程作为教学重点,例如网上贷款,在线存取款等业务作为教学重点。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如何能够及时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转变
3.1.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事实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案是高职院校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导向性目标,在面对行业需求的更新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及时的改变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不断的修订和更正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方案当中融入进当前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全新的改变,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根据当前的社会金融体系变革,进行自身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从而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互联网+金融的全面人才培养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大多数还是针对的传统的金融专业,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更新自身的知识深度以及加强当前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的学习,更新内容陈旧的知识,从而在课程上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当能够将当前时代上的新要求进行结合,进一步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办学程度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课程结构的更新建都离不开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当前的教师资源大多数都是在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对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也是一门新的知识,因此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良好的教育,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自身的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对教师的统一培训,企业外派实践等方式,进行多方的师资培养,从而让教师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流程。
如果想要达到理想效果,高职院校还应当与合作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产业联合。在过去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不能够完全重视校企合作办学,大多数金融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得到有限的锻炼和实践教学,而当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能够及时的抓住当前的变革机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能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到当前金融相关岗位的需求变化以及变革过程,有利于学校能够及时的调整的企业的需求变化,调整学校对于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而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管理方式的改革探讨[J].王磊,黄璞,徐力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10)
[2]“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刘刚,李佳,梁晗.中国高教研究.2017(02)
[3]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王田荣,曹敏洁.江苏科技信息.2017(04)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荆全忠,邢鹏. 教育探索.2015(09)
本文主要通过SWOT对我国高职院校当前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和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结合互联网的方式,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一个全面的优化和提升,建立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完善金融专业的就业导向需求,改革金融专业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养互联网+金融的高新人才,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
摘要:互联网+金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通关过SWOT对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分析
1.1.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的办学优势
我国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相比较于本科院系的金融专业而言,就业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学水平也经常被社会所诟病,但事实上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办学绝不是没有任何优势,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还是有一定的目标,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对实践人才的需求,使得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的贴近百姓生活,能够适应当前金融行业飞速发炸而带来的大量人才需求,并且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的教学安排都有一定的匹配程度,将实践课程融入进毕业考核之中也能够使得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同时,能够紧跟当前的社会就业导向也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培养目标,金融专业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大概中也很好的贯彻了这一基本原则,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够矜持强调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使得教师能够对当前社会上的金融专业岗位动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将信息及时的带入课堂,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当前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同时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院校也意识到了理论和时间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大多数金融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意识的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大多數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证件相关的考试培养,将考取专业所必需的证书作为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目标,将金融行业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融入进所有的课程当中,努力构建了证书和课堂相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2.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的办学劣势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在毕业之后没有选择深造,学历只能停留在大专学历,而金融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强,国际性强,社会牵扯十分广泛的学科,大多数的相关金融机构还是将视线放在了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身上,甚至是本科院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劣势,在学历上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同时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的是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对于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也能够有一个更加具体系统的培养模式,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数的还是注重实践教学,针对专业知识的技能有一个具体的培养认识,当前并不能说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是不好的,相反现在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能够填补专业技能人才的空白,但是在整体的知识掌握上,高职院校还是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还有一项不可回避的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本质差距,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论是从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对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都相比本科院系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速度总是偏慢,不能够完全的和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随着当前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水平的迅速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大趋势,这种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十分的大机遇,同时也让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面临了相当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应当对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定位目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当前的状况下存在的办学方面的不足,对自身的建设做一个具体的调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顺应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1.3.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业有极大的政策支持,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各种深化改革,同时这种多方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力度也不断的在职业教育一线得到了体现,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完全意识到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性,逐渐的将职业教育作为我过教育体系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当成我国教育教学相关改革过程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整体提升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因此在我国不断的扶持改革之下,告知金融的发展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相关就业形势就能够完全放松,事实上由于我国当前的金融行业大趋势,即使有多方的扶持,我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当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金融专业作为一个当前社会的热门专业就读人数也十分可观,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对毕业生的接纳十分有限。并且通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从入学的最开始到毕业之初都会对金融岗位保持着一定的期望,但是忽略了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巨大,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由于长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选择做与专业无关的基础工作。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高职院校金融课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2.1.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结构产生的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培养一个能够综合技术性,职业性以及专业性的综合性人才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育人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在能够最大限度保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应当将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在课程结构设置当中得到体现,实践课程内容也应当引起高职院校教职工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之下,傳统的银行业务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贯彻自身的教学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应当对自身的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改革,不断的对自身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升级,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出现,银行基础利率限制被打破,从而使得利率市场化整体得到了一个提升,传统的金融机构运营方式,例如金融机构的融资体系,纸币柜台的结算清算,相关的投资理财方式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对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这种变革,将新的课程与社会显示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实现业务内容和相关领域的联合创新,使得毕业生能够迅速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
2.2.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的业务流程产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当前金融体系的不断更新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前大多数金融相关业务都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的特征,大多数金融业务也能够被信息化,电子化。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手机银行,线上交易等等就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变革的最好见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大多数的业务流程已经变得越来越简便和安全,在专业授课的过程当中,金融专业的教师也应当持续优化自身的软件调整程序,将当前有挂互联网+金融的课程作为教学重点,例如网上贷款,在线存取款等业务作为教学重点。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如何能够及时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转变
3.1.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事实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案是高职院校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导向性目标,在面对行业需求的更新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及时的改变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不断的修订和更正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方案当中融入进当前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全新的改变,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根据当前的社会金融体系变革,进行自身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从而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互联网+金融的全面人才培养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大多数还是针对的传统的金融专业,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更新自身的知识深度以及加强当前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的学习,更新内容陈旧的知识,从而在课程上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应当能够将当前时代上的新要求进行结合,进一步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办学程度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课程结构的更新建都离不开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当前的教师资源大多数都是在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对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样也是一门新的知识,因此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良好的教育,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自身的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对教师的统一培训,企业外派实践等方式,进行多方的师资培养,从而让教师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流程。
如果想要达到理想效果,高职院校还应当与合作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产业联合。在过去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不能够完全重视校企合作办学,大多数金融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得到有限的锻炼和实践教学,而当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使得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能够及时的抓住当前的变革机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从另一方面而言,也能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到当前金融相关岗位的需求变化以及变革过程,有利于学校能够及时的调整的企业的需求变化,调整学校对于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而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管理方式的改革探讨[J].王磊,黄璞,徐力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10)
[2]“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刘刚,李佳,梁晗.中国高教研究.2017(02)
[3]高职院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王田荣,曹敏洁.江苏科技信息.2017(04)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荆全忠,邢鹏. 教育探索.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