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使小学语文教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为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探索,通过巧用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们会对客观事物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对学生而言,有了兴趣,会积极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上课时间一长,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展示的直观视频能刺激学生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新的兴奋点,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课前视频引入,激发求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规则》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视频引入的方法。先播放大城市和高速公路堵车的相片和视频,当学生看到这些景象后,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哗!”一声惊叹;再看看课文中讲到的澳大利亚那美丽的一幕图片时,同学们也同时发出赞叹,这样就来了兴趣,很想了解这美丽一幕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这种情景是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做得到。
2.课堂视频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
在课堂教学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一次,笔者教学生学习“井底之蛙”“掩耳盗铃”“三顾茅廬”“望梅止渴”这些寓言成语和历史成语时,笔者先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成语视频和课件。比如,播放动画故事《井底之蛙》:“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通过看视频,学生对故事有了理解,让学生牢记成语含义。学生们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一边观看,一边讨论。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其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品)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与作品对话,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达到与作品的主题交流的目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课堂呆板而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呢?笔者想应该是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内容丰富,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一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趣味性,简洁明了特点。在语文课题教学中,笔者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巧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的场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把精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飞天梦圆》《敦煌壁画》《故宫》《理想的风筝》和《船长》(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这些课文时,笔者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1.微课视频解决大难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难点难突破、难说透。如,教《种瓜得豆》时,转基因技术非常抽象,学生难理解。那么,如何向学生解析说明转基因技术一个难题呢?是否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把转基因的方法拍成微课,在上课时,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与课本内容结合,就容易理解转基因技术了。教学多媒体微课就能解决难点,它能将微课应用与语文教学结合,将抽象的、陌生的东西变成具体的、熟悉的内容,这样就能轻易突破教学难点了。
2.高拍仪,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年代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如教学内容的展示、优秀作业的展示、作文的修改指导、作业的布置等都难以解决,只能靠老师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抄,学生在下面等老师抄完才能学习,想想这样多么费时费力啊。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设备中的“高拍仪”可以把这些复杂难题简单化,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高拍仪”中“撤换书写”更是达到边展示边书写的效果,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笔者多么喜爱“高拍仪”。
四、巧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训练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做,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模拟、背景拟音、图文结合、问题显示等方式,能结合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同步进行,它可以通过使用画面展示、切换、 组合、反复等功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以往教学传统教育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做到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如,“学导式学习化课”教学中,笔者使用的思维导图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力的。又如,在教《种瓜得豆》一文时,讲述什么是转基因技术时,笔者先要求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然后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又如,教《飞天梦圆》一课时,让学生思考火箭、飞机、飞船怎么能飞。飞船为什么不能一下子载人上天等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了解。这样既教授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一举两得。 五、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拓展,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是连贯的,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学科。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它还可以向课外拓展,不断巩固知识,丰富知识,课外拓展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是课外求发展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学生学习方面的课外拓展有那些方法呢?笔者引导学生从下面去实施:
1.时间上的拓展
时间上的拓展指在某个时间段向外拓展。如,课前、课后、假日、某个活动时间段等。
(1)课前拓展。教学一篇课文前我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学生放学回家通过多媒体电脑查找资料进行预习。这样预习方便,效率高,内容丰富,学得到位,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后拓展。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学习结束了,它还可以向课外拓展,不断巩固知识,丰富知识。如,教完《自然之道》之后,为了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明白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道理,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找类似的事例,加深认识,巩固学过的道理。
(3)某时间段的拓展。如,“全民阅读活动”“线上线下读书活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等时间段都可以拓展读书,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
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2.空间拓展
空间拓展指拓展的范围、角度等。如,向互联网全方位拓展,向某个网站拓展等。无论老师、学生都可以向互联网全方位延伸的,也就是教与学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个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行业延伸。如,老师备课可以查找资料,可以借鉴名师的方法,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它的延伸大大方便了教学,通过了教学效果。
如,高州市东风小学在省、市指导实验的课题《互联网 儿童阅读策略指导方法》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上开展阅读及指导,这个课题活动离不开互联网。这个课题也语文教学的一个拓展,是空间拓展。
六、未来的设想及希望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它的发展方向怎样,我们希望它怎样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呢?
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均衡教育,国家教育资源共享。即全国所有的教学资源全国的师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的均衡和资源共享。
2.全国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名师的教育。名師可以把他先进教学方法、优质课的视频放进网站,全国的学生可以点击播放学习,使全国学生都能享受名师的先进教学经验。
3.实现学生一人一机上课,让学生学得快捷、轻松,学得高效。
4.实现家校联网,方便老师批改作业和学生请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因此,我们要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小学语文教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参考文献:
[1]冯迪.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创[M].能力的研究.
[2]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M].2006.
[3]李大兵.如何搞好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M] .2009(14).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为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探索,通过巧用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们会对客观事物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对学生而言,有了兴趣,会积极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上课时间一长,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展示的直观视频能刺激学生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新的兴奋点,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课前视频引入,激发求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规则》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视频引入的方法。先播放大城市和高速公路堵车的相片和视频,当学生看到这些景象后,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哗!”一声惊叹;再看看课文中讲到的澳大利亚那美丽的一幕图片时,同学们也同时发出赞叹,这样就来了兴趣,很想了解这美丽一幕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这种情景是多媒体信息技术才能做得到。
2.课堂视频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
在课堂教学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一次,笔者教学生学习“井底之蛙”“掩耳盗铃”“三顾茅廬”“望梅止渴”这些寓言成语和历史成语时,笔者先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成语视频和课件。比如,播放动画故事《井底之蛙》:“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通过看视频,学生对故事有了理解,让学生牢记成语含义。学生们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一边观看,一边讨论。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其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品)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与作品对话,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达到与作品的主题交流的目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课堂呆板而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呢?笔者想应该是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内容丰富,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一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趣味性,简洁明了特点。在语文课题教学中,笔者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巧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的场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把精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飞天梦圆》《敦煌壁画》《故宫》《理想的风筝》和《船长》(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这些课文时,笔者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1.微课视频解决大难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难点难突破、难说透。如,教《种瓜得豆》时,转基因技术非常抽象,学生难理解。那么,如何向学生解析说明转基因技术一个难题呢?是否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实现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把转基因的方法拍成微课,在上课时,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与课本内容结合,就容易理解转基因技术了。教学多媒体微课就能解决难点,它能将微课应用与语文教学结合,将抽象的、陌生的东西变成具体的、熟悉的内容,这样就能轻易突破教学难点了。
2.高拍仪,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年代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如教学内容的展示、优秀作业的展示、作文的修改指导、作业的布置等都难以解决,只能靠老师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抄,学生在下面等老师抄完才能学习,想想这样多么费时费力啊。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设备中的“高拍仪”可以把这些复杂难题简单化,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高拍仪”中“撤换书写”更是达到边展示边书写的效果,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笔者多么喜爱“高拍仪”。
四、巧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思维,训练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做,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模拟、背景拟音、图文结合、问题显示等方式,能结合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同步进行,它可以通过使用画面展示、切换、 组合、反复等功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以往教学传统教育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做到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如,“学导式学习化课”教学中,笔者使用的思维导图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力的。又如,在教《种瓜得豆》一文时,讲述什么是转基因技术时,笔者先要求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然后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又如,教《飞天梦圆》一课时,让学生思考火箭、飞机、飞船怎么能飞。飞船为什么不能一下子载人上天等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了解。这样既教授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一举两得。 五、巧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拓展,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是连贯的,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学科。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它还可以向课外拓展,不断巩固知识,丰富知识,课外拓展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是课外求发展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学生学习方面的课外拓展有那些方法呢?笔者引导学生从下面去实施:
1.时间上的拓展
时间上的拓展指在某个时间段向外拓展。如,课前、课后、假日、某个活动时间段等。
(1)课前拓展。教学一篇课文前我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学生放学回家通过多媒体电脑查找资料进行预习。这样预习方便,效率高,内容丰富,学得到位,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后拓展。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学习结束了,它还可以向课外拓展,不断巩固知识,丰富知识。如,教完《自然之道》之后,为了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明白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道理,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找类似的事例,加深认识,巩固学过的道理。
(3)某时间段的拓展。如,“全民阅读活动”“线上线下读书活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等时间段都可以拓展读书,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
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2.空间拓展
空间拓展指拓展的范围、角度等。如,向互联网全方位拓展,向某个网站拓展等。无论老师、学生都可以向互联网全方位延伸的,也就是教与学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个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行业延伸。如,老师备课可以查找资料,可以借鉴名师的方法,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它的延伸大大方便了教学,通过了教学效果。
如,高州市东风小学在省、市指导实验的课题《互联网 儿童阅读策略指导方法》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上开展阅读及指导,这个课题活动离不开互联网。这个课题也语文教学的一个拓展,是空间拓展。
六、未来的设想及希望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它的发展方向怎样,我们希望它怎样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呢?
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均衡教育,国家教育资源共享。即全国所有的教学资源全国的师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的均衡和资源共享。
2.全国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名师的教育。名師可以把他先进教学方法、优质课的视频放进网站,全国的学生可以点击播放学习,使全国学生都能享受名师的先进教学经验。
3.实现学生一人一机上课,让学生学得快捷、轻松,学得高效。
4.实现家校联网,方便老师批改作业和学生请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因此,我们要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小学语文教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参考文献:
[1]冯迪.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创[M].能力的研究.
[2]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M].2006.
[3]李大兵.如何搞好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M] .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