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千里运河路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hing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牵手中国南北两个最著名的城市。纵横南北,流淌千里的京杭大运河,融入中华几千年文明,见证中国发展的兴衰历史,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正式开始,地处通惠河岸边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原建院附中)历史组教师开始了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保护通惠河生态环境,支持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大运河采风”拉开了序幕。
  开设“通惠河采風”校本课程
  2008年9月,历史组冯空、王颖、刘宝明、李爽、洪博等教师深入实地,走访居民,请教专家,挖掘资源,充分利用通惠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等丰富信息,将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生态文明教育紧密结合,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通惠河采风”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中国运河发展史、通惠河与北京城市发展、通惠河两岸的村庄与遗存、走进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通惠河两岸的名人故事、节日和传说、唱响运河号子、我们保护运河生态的行动和建议。
  通过“通惠河采风”校本课程学习和外出实践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中国运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理解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感受运河环境的恶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唤起全社会参与保护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行动的意识。
  行走千里运河路——“大运河采风”社团实践活动
  在“大运河采风”社团社会实践中,我们以“弘扬运河文化,保护生态文明”为主题,肩负首都中学生保护大运河文化和生态的责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用实际行动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建设贡献力量。
  1. 寻找运河岸边的运河记忆
  在通惠河的八里桥,至今还流传着一些关于八里桥的传奇故事。相传当年造桥时,一个老太太在路边卖茶水。一天,一位手拿铁锤和钢钎的老翁,喝了两碗茶水后,对老太太说:“小老儿无钱可付。”老太太忙道:“出外打工,此为常事,无钱也罢。”老翁笑道:“小老儿从不白吃白喝,我为你凿块石头,让人抬到家中,日后定有用处。”说罢握钎举锤将路边一块石头凿成方形,起身离去,一会儿就不见踪影。老太太让家人将石块抬到家中闲置一边,每天照旧卖茶。一日,喝茶的人中有人唉声叹气,老太太忙问:“有什么愁事?”喝茶人说:“我们修桥只差一块石块,凿了好多块放上去都不合适,每天都有工人为此挨打。”老太太听后很是生气,忽然想起家中那块老翁留下的石块,或许能用上,便请造桥工匠转告造桥监官,监官闻听便派工匠将石块抬去放在缺处,正好合适。此桥宣告完工。此事在当地很快传开,人们都说那老翁是鲁班爷下凡成就造桥工匠来的。
  这次在八里桥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回顾了课本知识,还了解了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对八里桥这一珍贵历史文物现状和两岸生态环境也表示担忧。队员们建议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积极关注、自觉保护八里桥桥体,使其免受进一步破坏,禁止往通惠河倾倒垃圾、排放污水,期盼八里桥自然美景再现我们眼前。
  2. 从历史走进现实——参观杭州中国运河博物馆
  北京是京杭大运河北端, 杭州是大运河的最南端。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一个著名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已开辟为杭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2010年1月,采风社团师生慕名而来,渴望了解更多的运河文化。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全方位地再现京杭大运河开凿、变迁的历史和航运的重要作用,沿河主要城市的历史风貌,以及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参观博物馆的同学们仿佛走进知识的海洋,兴奋遨游,探寻着运河历史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了解到京杭大运河的更深层次的历史气息,认识到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体会到了古人开凿大运河的辛苦和大运河经过历代改造体现出的人们的智慧。遗憾的是工业文明步伐加快,交通运输方式变革,大运河的功能渐渐地减退,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3. 调研水与北京城的变迁
  在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中,对于水源的考虑绝对可以说是重头。首先要保证宫廷园林的用水,其次要保证漕粮运输的水道便利,再次就是居民用水。正是这几点,使得水源成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变迁的关键因素,可见水在古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正应了那句话:有水则活,无水则死。
  北京民间有句老话:水上漂来北京城。历史上,辽代的南京城和金代中都城大致位于今天北京广安门外附近。它们的地表供水,主要来自今北京城西南郊的莲花池(一个天然小湖泊)。可莲花池水源毕竟有限,虽然供应辽代和金代这样的地方政权都城内部宫廷园林用水有余,但随着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水源的吃紧就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从元朝建大都城开始,北京的城址开始向东北方向移动。在金中都的东北郊,有着比较丰沛的水源,可以统称为高梁河水系,包括大面积的湖泊(积水潭)和清澈的泉流。这既为城市新址的建设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同时也为新城的水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4年春末夏初的晴朗日子,“大运河采风”社团一行来到了令我们魂牵梦萦的昌平,寻找曾经令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激动无比的白浮神泉。远处一块石碑上刻着:大运河白浮泉遗址。如今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遗憾的是,我们想象中水利专家郭守敬当年听到的哗哗流水声却悄无声息,只剩下眼前这早已干涸的水池了。水池底部探出九个雕刻精美的龙头,传说是掌管着人间雨水的“龙王”,如今只能干张着嘴,等待有一天再吐甘露神泉,造福人间。我们也盼望着有朝一日,白浮泉再现清泉突涌,山清水秀,美景迷人,为北京日益紧张的水资源解燃眉之急。
  白浮泉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泉前建有一个碑亭,亭下是用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的头做的引水孔,前方是一个碧绿的池子。根据指导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白浮泉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漕运问题,引昌平龙山白浮泉水,使得通惠河漕运畅通。明代加以修缮,并在源头处修建了碑亭和九龙池。到大清末年几百年间,泉水自汉白玉雕刻的九个龙头流水口喷涌而出,因而有“九龙戏水”之誉!但是我们到达时,九龙泉的入水口是不流水的!九龙戏水之美誉只剩下干张嘴的“九龙头”,“戏水”这一景观只能留作历史的回忆了。队员们不禁要问:“白浮泉奔涌的泉水哪去了?”   队员们分析研究:一是自然原因,由于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这也许是导致干涸的一种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人为,例如:开垦荒地、破坏植被、工农业生产过度取水等;另外还跟化学的废料污染、垃圾污染等有关。人们的种种不环保行为造成了如今的状况!在采访当地居民后得知,还有一个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十三陵水库修建使得白浮泉水脉被切断,造成白浮泉断流了。
  4. 探秘运河畔的能源城
  德州循运河,回想盛世景。2015年采风社团师生前往山东德州,此次运河探秘,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几近断流的京杭运河山东段运河。站在河边,谁能想到100多年前这条不算宽阔的河道往来着大小船只。从这里北上可直达京师,也使这里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日渐繁荣。如今,德州已不再倚重运河运力,而新亮点就是节能城市。在太阳能博物馆,学生们了解了人类利用和开发太阳能的历程,更加深了对当前能源及生态危机的认识。
  5. 运河号子的文化挖掘
  运河号子可谓京味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以大运河为载体的运河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学生们对于流行于通州北运河上、现已濒临失传的运河号子深感焦虑和担忧。大运河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一些精华部分传承下来。其中流传在运河两岸船工拉纤的“运河号子”成为运河文化和北京文化标志性的重要符号之一。“十万八千朝天鬼”就是运河两岸百姓过去对漕运号子工的比喻,通州到天津段运河(即北运河)的船工号子,是通州地区的特色文化。
  通过对“运河号子”等运河文化的挖掘,学生们体会到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魅力,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喜欢、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 微信助力,弘扬正能量
  互联互通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播之快超乎想象。微信经手指敲击,瞬间传遍世界。校本课程要有创新,而创新之路就是借助互联网的威力。教师将校本课程和社团实践活动内容、社团有关呼吁环保的倡议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我们呼吁为保护大气环境,不随意使用塑料袋,塑料袋重复使用,减少塑料垃圾;向多个菜市场提建议:摊主禁止向市民提供免费塑料袋,提倡市民用布袋装物、买菜等。为保护水环境,家庭马桶禁止使用洁厕宝等。全校两千多名师生都可以看到倡议内容,再经他们传播到2000多个家庭,这样由校园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大大提升了宣传力度,得到家长支持和社会赞同。
  小 结
  “通惠河采风”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学习活动的形态为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了能力,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进一步认识运河文化,初步了解了田野考察,经历了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形成考察成果的学习过程。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展示升华等綜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吃苦耐劳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增强了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丰富了人文修养,培养了传承历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正式确立。2015年9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启动了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至2017年9月,已经顺利组织实施了三次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标准、苏州特色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监测中心从2016年发布第一份监测报告开始,就开展了“监测结果运用的跟进
问题的提出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它是五脉合一、五水相连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它具有政治国脉、经济动脉、历史文脉、社会命脉、生态水脉等功能,与长城一起成为中国独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是人类宝贵且仍在发挥功能的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通州时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大运河。” 
2007年,Moodle在国内迅速兴起,很多网站、专业杂志纷纷开辟Moodle专栏,开展Moodle网络课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如果说两三年前Blog的兴起标志着一种互动对话式的新型教育社会关系的形成,那么比Blog功能更强大、更能帮助教师们全面管理教学活动各种要素的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则让人们更加兴奋不已。在《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的序言中,黎加厚教授预言:“就像
目前,微课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热潮,正在势不可挡地蓬勃发展着。教师在实验课上使用微课开展教学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因此,本研究以宁夏隆德县中学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等途径对高中化学实验微课的应用效果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中师生都认为微课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但实际教学中存在微课应用不广泛、资源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相关部门要重视推广、加强教师培训等有关建议。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环境的优化,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的结合日趋多元化,信息化教学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本文将以一个教学课例为基础,探索微课、课件以及希沃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如何融入教学过程,推进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客观地说,今天的课堂和以往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手段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笔者以《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渐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满足信息技术的教学及信息技术学科水平测试的需要,现在学校的学生机房都配置了数量较多的计算机,性能相应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且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好机房,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对广大的机房管理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且很现实的问题。   笔者是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机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表现形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学习方式,它的应用应该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并且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下面以《制作宣传画》一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对微课应用与设计制作的一些看法。  使用微课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遇
A-STEM是STEM教育的一种变式,课程中的“A”,外指艺术及人文科学,内指人文精神,是从人文精神的高度对STEM课程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凤仙花染毛线”A-STEM课程研究。注重人文艺术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在生活中提问。学生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凤仙花可以染指甲。用凤仙花进行染色,属于天然染色。它的特点在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可以避免化学染料的严重污染问题。它的染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是朝阳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成立的、由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十二年一贯制公立美术特色示范学校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也是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学校2002年就开始了美术特色教育,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特色指导基地、北京教育学院艺术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基地、北京金帆書画院基地校。美术特色鲜明,办学食宿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宜人,设施设备齐全
PPT,教师们最熟悉不过的教学软件之一,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工具层出不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课件工具,PPT还是一直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但是,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的还是其多媒体展示功能,其实,PPT中有很多隐藏的“神技”,看似复杂的操作,在这些技巧面前,分分钟就能搞定。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PPT操作小技巧(以PPT2016版为例),希望对教师教学及教研等活动有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