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命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掉进了陷阱里,它无奈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可是过了两三天,都没有猎人来把它打死。它想,这可能是上天对它的恩赐。谁要能将它救出去,它就一辈子效忠这位恩人。
  于是,被饿了几天的狼在陷阱里苦苦呼喊:“救救我吧!好心的过路人,救救我吧!”经过的人们,一听是一只狼在呼喊,都躲得远远的。
  “救救我吧!如果您救了我,我会一生效忠您,服侍您!”
  狼说得怪好,可谁敢信呢?
  “救救我吧!再不救,我就会死了!好心的过路人,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一只快死的狼,是不会说谎话的!”
  王老头离这兒不远,他每天都能听到狼的呼喊。王老头不相信狼能变好,所以他一直没救它。
  这几天,他发现狼的声音变了,哀伤了,气若游丝了,可能真的快要死了,他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不忍。心好心坏,毕竟是一条生命啊!王老头的心里产生了一种负罪感。再不救它,就好像自己是杀死狼的刽子手一样。王老头不能再忍受这种心灵的折磨了,于是,他就把狼救了上来。
  经过几天的喂养,狼的身体很快恢复过来了。
  狼对王老头感激涕零,它在心底起誓,绝不会让恩人有一丝的失望。每天早晨,狼会出去叼一只山鸡回来;每天晚上,狼会叼几只野兔回来。有了狼的照顾,王老头的日子舒坦多了,他不仅有吃有喝,而且吃不了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掉换个零花钱。
  一晃几年过去,王老头的面色越来越红润,狼的身体也越来越强壮。
  王老头有个表弟叫金七,人精瘦,心眼很多。金七对王老头说,你天天和狼在一块很危险啊,平时怪好,可这东西毕竟是个野种,万一兽性发作,可就麻烦了。王老头说,没事没事,我们都相处这么多年了,我了解它,肯定没事。
  他们俩说这话时,狼就在窗外听着,等王老头说完话出来,它的眼里还泪汪汪的。
  在此后的日子里,狼对王老头更加体贴照顾。
  一天上午,有人送信来说,金七死了。
  王老头赶紧问,怎么死的?
  那人附在他耳边小声地说,有人看见,他是被你的狼咬死的。
  王老头说,不可能!它一步都没离开过我,再说,它也没那么坏。
  一只狼你也能相信?
  我觉得,狼有时比人还可信。
  别傻了,好自为之吧。它能咬死你表弟,也能咬死你!
  这句话,把王老头吓得前心贴后心,凉飕飕的!
  那人走了,王老头抚摸着原先柔润的狼毛,这会儿觉得有点像倒刺似的划手。
  狼也发觉到了王老头的心思,它眯着眼一动不动,泪水汪汪的。
  第二天一大早,狼比以前多叼来了几只山鸡。王老头摸了摸狼头,很生分地说,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狼深情地看着王老头,轻轻地摇摇尾巴,没说什么。王老头起身,狼跟在后面,他们俩还是和以前一样,到不远的那条小路上去散步了。
  突然,一声坍塌,王老头回身一看,狼掉进了陷阱里。
  狼眼巴巴地看着王老头,什么话也不说,好像,这条命就是欠他的。冬天的风越刮越紧,落叶、尘土和瓦块都呼啦啦卷进了陷阱里。
  慢慢地,陷阱就成了平地,人在上面来来往往,没有谁能记得,曾经有一只狼在这里逝去。
其他文献
出济南,过黄河,往北行,有个S县,县实验小学有位教师名叫刘莎莎,鸡年年初,在县产科医院诞下头胎大胖小子,刘莎莎给儿子取名贝贝。  一周过后,刘莎莎和儿子贝贝从产院出院回家,一直在医院忙前忙后的王玉蘭回到家后,更加忙起来了。一边欣喜地照看着孙子,一边操心儿媳的吃喝。  吃了晚饭,刘莎莎把婆婆叫到床前,郑重地说:妈,让贝贝跟着你睡吧。一来我是剖腹产,身体需要恢复,也不会照顾孩子;二来你日思夜想地盼孙子
期刊
这天起得很早,院里的水泥墙似乎还有温度。进入伏天,高温说来就来,城市一色的瓷砖,把阳光反射过来,天地间毫无空隙,像捂住盖子的蒸笼,人十分虚脱地躲避着。早晨稍好,我准备去石沟镇庙墕村下乡。  其实,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以为很熟悉农村,变了身份去农村做帮扶工作,心里一直想怎样能完成好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几个月在村子的走访与交流,我晓得时代变了,农村跟着变了,人也变了,开初那种胸有成竹的信心,至少软软地
期刊
我十六岁那年,因为家里穷得只有三间烂草房,吃盐靠鸡屁股,点煤油灯靠上山刨药。父母怕我说不下媳妇,叫媒人到处给我说亲。我当时对说媳妇这事很懵懂,除了害羞之外,对要媳妇的概念就不清楚。媒人跑腾了几天,回来喘着粗气对父亲说:“赵村有个姑娘叫兰英,不识多少字,从小死了父母,跟着哥哥长大,想来咱村,说明天来相亲。”我对爹说:“我还小,过两年再说。”父亲说:“小啥小!旧社会和你一样大的,就应孩子爹啦!你看咱家
期刊
再过一段时日,又能吃到母亲种的丝瓜了。  前些年,母亲会将丝瓜栽种在后院的花坛里,到了丝瓜牵藤子的时候,母亲从自家的竹林里砍上几根细细的竹子,给丝瓜搭架子。这个时候,丝瓜藤子仿佛找到了依傍,迅速地生长蔓延,将我家的后院装点得如诗如画。待藤蔓占据爬满整个架子时,这个时候,丝瓜就等着结花了。丝瓜开花仿佛瞬间的事,如果你不留意的话。它开出来的花朵是黄颜色的,沁人的黄,小小的花朵在一片绿意里,分外地惹眼,
期刊
冬天的晚上,与伙伴们捉完迷藏,踏着星光,回到自家土坯房中,点着油灯,脱了棉衣,还没钻进被窝,忽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侧耳细听,仿佛是野鸭的翅膀扑打地面发出的声响,还有猫被堵住嘴巴,从鼻孔里发出来的呻吟声。  我们知道,这准是我家的花狸猫又逮到了野鸭。披上棉衣,赶快移动门闩,放开门,还没来得及看清猫与野鸭的影子,就听那声音又从床底传出来。关上门,将门闩插上,手秉油灯,俯下身子,看见床底花狸猫嘴里正咬着
期刊
那年秋季学校开学,我作为班主任站在讲桌前忙于新生入班报名注册工作。为了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和看看学生写的字体啥样,我让学生自己在表上填写个人信息。其中一个男孩引起我的格外注意,他写的字的骨架着实不敢恭维,春蚓秋蛇、歪歪扭扭,看着实在不舒服。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从他的字慢慢转移到他本人身上。  男孩脖子上挂着一条锈迹斑斑又粗又长的银色铁链子,链子的下面处正对着胸口的地方吊着一只蠢笨的同质同色的十字架。也许
期刊
我有幸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使我在17岁就成了一名中学教师,至今,依然走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四十年过去了,但那段迎考的日子始终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1973年我在本村小学上五年级,一天早操后,校长孟昭户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消息,给我们上数学课的潘立田老师被推荐上大学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怦怦直跳,我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  1977年秋假的一个晚上,父亲在家中里屋和他的同学聊天,我在外
期刊
一场初秋的細雨,缠缠绵绵地洒在旷野上,洒在母亲的坟墓上。坟墓的四周长满了荒草。我知道,父母亲在坟墓中是遭不到雨淋的。那是在下葬前,我们事先就用红砖砌好了墓穴,然后才把我买的装有母亲骨灰的封闭严实的石棺放进墓穴里,在墓穴上面放上一块石板,再在石板上面盖上一层厚厚的塑料布后,才用黄土埋葬了母亲。  那年的秋天,北方的农村要在此时腌渍好一缸酸菜,就是把新鲜的大白菜晒蔫以后,用开水略微烫一下,然后放进水里
期刊
半夜两点十三分,我和蚊子之间达成一种可疑的平衡。  它倨傲地手脚并用抠住蚊帐顶端不让自己掉下来,我看着它,深情款款,目不转睛,眼里充斥着将醒未醒的懵懂和无处发泄的起床气。  我弯腰胡乱抄起两本书复又回身向它逼近,乔斯坦贾德和三毛的脸越凑越近,越凑越近越凑越近——停!两人茫然地停在了离蚊子还有约莫十厘米的空气中,将要亲上又没亲上的亲狎动作使两人官方的笑容中都多了一丝尴尬。  我的脑海中自动生成了从蚊
期刊
父母去世,前后只隔三年。  母亲走的那天早上,我陪在身边。窗外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母亲已极度虚弱、命若游丝。她从医院回家,进入弥留之际。化疗掉光的白发,长出满头银丝;脸上毫无表情,已没笑的力气;眼睛定定地看我,似乎有话要讲。突然,她张开嘴巴,睁大眼睛,看着前方,目光中充满大惊惧,又充满大欢喜。整个人坐起来,仿佛要起身,似乎要出发。我一边抱着母亲的身体,一边哭喊着妈妈。一位亲戚进来一看,说你妈已经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