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企业要做好职工教育培訓,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培训理念,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确保职工培训工作达到个人发展、岗位需求和企业目标三者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创新 培训模式 提升 员工素质
鞍山钢铁铁路运输公司铁路修建厂主要负责鞍钢铁路设备点检维修任务。主要有轨道吊、轨道车、随车吊、各种平板车等铁路专业施工设备。担负鞍钢厂区653公里线路、1710组道岔、295座桥涵的维修及全天候铁路保运保产任务。下辖四个铁路维修作业区、一个物资储运作业区。截止到2014年末,有职工365人,其中:管理专业技术岗位49人,生产服务岗位286人是鞍钢厂区铁路线路日常点检维修、事故故障抢修和铁路运输保运保产的主体责任单位。随着企业改革改造步伐的逐年加快,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企业转型中求得发展,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险考验的职工队伍尤为重要。因此,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员工素质,是企业应对各种挑战的迫切需要。
一、培训背景
铁路修建厂主体岗位人员是铁路线路工(桥梁工、测量工)。十年来,由于退休、居家、鲅鱼圈调拨等自然减员,使主体作业岗位人员减幅达60%以上。铁路修建厂以点检区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最小单元,每个点检区设置定员4人,负责最少20公里线路的日常点检维修,鞍钢铁路线路轨型、线岔型号不一,小半径曲线多,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各种水害、冻害,钢轨折断等病害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各类事故、故障的频发,在岗职工疲于保产压力,所谓在实践中学习,将知识用于实践的道理浅显明了,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如何围绕安全保产做好职工技能的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内容
根据鞍钢铁路线桥维修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安全保产为宗旨,以管理提升和人才发展战略为目标”,以“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职工培训机制”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力求创新出一种适应鞍钢铁路线桥维修需要,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教育培训模式。其核心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培训模式实现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采用“技术理论培训+培训基地演练+作业现场应用”模式,将企业的教育培训活动与生产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作为教育培训内容,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第一,完善教材及课件,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总结制作了《线路测量教学片》,首次采用三维动画形式,精确描述了铁路直线、曲线、道岔、桥涵等线路的测量方法,为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创造有利条件;第二,组建技术人员试验班,提升创新水平。针对我厂确定的“攻七化、创三优”发展目标,研究制定了21个科技攻关项目,从全厂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岗位技术能手中组建试验班,凝练铁路维修前沿技术,为科技人员成长提供充足的创新空间;第三,定期举办“技术论坛”,交流技术心得。厂里每季度都有铁路维修技术讲座,将组织技术交流情况作为考核科技拔尖人才和岗位带头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把参加技术交流的情况作为考核班组长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
2.实训基地全面建成。围绕“工学结合”实际演练等重要教育培训模式改革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厂党政工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已有的理论培训课堂的基础上,利用大修下来的废旧钢轨、线岔和枕木,自主设计,并组织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回填平整场地、铺设设备,建立线路工实际演练培训基地,填补了公司和我厂主体线路工没有实训基地的空白,为公司节省各种费用40多万元。从培训基地线岔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项目设置以及基地日常管理等方面推进改革建设。第一,着眼当下、立足长远,精心建设实训基地。着眼当前职工技能提升、考虑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未来需要,在线岔铺设设计中,统筹考虑现有人员最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与技术发展趋势的关系,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第二,树立“工学结合”的教育培训理念。强调相关技术和能力在生产实践中的有机联系,从生产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引导职工思考, 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规律和致力创新; 引导职工主动学习, 提供更多的现场实践课程,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强调“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的理念培养, 建立和加强学习反馈机制;第三、创新实践机制与试验平台。通过实施项目课题组、导师带徒等机制, 更好地发挥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的作用,给职工创造参与培训和科研创新的机会, 鼓励职工结合生产现场急需和科研项目进行设计选题, 通过授课和科技攻关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第四,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如组织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考察鞍钢鲅鱼圈新区铁路线路、路局辽阳工务段、砼枕制造厂,了解路局和兄弟单位铁路维修发展前沿,进行交叉式学习,促进我厂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3.培训制度得以完善。建立企业培训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机制引导,激发职工岗位练功、竞争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培训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素质相对较高的职工提供更好的岗位,整体实现职工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转变。两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铁路修建厂教育培训工作实施计划》、《铁路修建厂员工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铁路修建厂班组长专项技术培训计划》等培训制度,对各级干部和职工的培训内容、学分、出勤率和学习纪律提出了硬性要求,制定了奖惩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职工学习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组织和经费得到保证。第一、组织保证。我厂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每年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职工培训教学管理、专兼职教师管理、理论教室和实训基地管理、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和教育经费管理等。第二、经费保证。我厂党政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除每年按规定提取教育经费外,还建立了科研项目奖励基金,对年初确定的科研项目评出等级,予以奖励。
三、培训效果
1.企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职工素质,我厂的班组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各项管理工作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厂的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线桥质量明显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课题攻关取得新突破。申报的“60kg/m钢轨整铸轨撑垫板”成攻获得国家专利;“60kg/m小半径曲线护轨可调整”、“曲线简易拨道法”分获鞍钢专有技术;“降低危及行车安全事故率”荣获辽宁省QC质量管理活动一等奖。《铁路桥涵设备管理手册》的出版,填补了鞍钢铁路桥涵管理的空白。
总之,企业要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培训理念,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确保职工培训工作达到个人发展、岗位需求和企业目标三者的完美结合,保证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促使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创新 培训模式 提升 员工素质
鞍山钢铁铁路运输公司铁路修建厂主要负责鞍钢铁路设备点检维修任务。主要有轨道吊、轨道车、随车吊、各种平板车等铁路专业施工设备。担负鞍钢厂区653公里线路、1710组道岔、295座桥涵的维修及全天候铁路保运保产任务。下辖四个铁路维修作业区、一个物资储运作业区。截止到2014年末,有职工365人,其中:管理专业技术岗位49人,生产服务岗位286人是鞍钢厂区铁路线路日常点检维修、事故故障抢修和铁路运输保运保产的主体责任单位。随着企业改革改造步伐的逐年加快,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企业转型中求得发展,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险考验的职工队伍尤为重要。因此,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员工素质,是企业应对各种挑战的迫切需要。
一、培训背景
铁路修建厂主体岗位人员是铁路线路工(桥梁工、测量工)。十年来,由于退休、居家、鲅鱼圈调拨等自然减员,使主体作业岗位人员减幅达60%以上。铁路修建厂以点检区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最小单元,每个点检区设置定员4人,负责最少20公里线路的日常点检维修,鞍钢铁路线路轨型、线岔型号不一,小半径曲线多,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各种水害、冻害,钢轨折断等病害不能及时处理,导致各类事故、故障的频发,在岗职工疲于保产压力,所谓在实践中学习,将知识用于实践的道理浅显明了,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如何围绕安全保产做好职工技能的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内容
根据鞍钢铁路线桥维修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安全保产为宗旨,以管理提升和人才发展战略为目标”,以“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职工培训机制”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力求创新出一种适应鞍钢铁路线桥维修需要,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教育培训模式。其核心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培训模式实现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采用“技术理论培训+培训基地演练+作业现场应用”模式,将企业的教育培训活动与生产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作为教育培训内容,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第一,完善教材及课件,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总结制作了《线路测量教学片》,首次采用三维动画形式,精确描述了铁路直线、曲线、道岔、桥涵等线路的测量方法,为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创造有利条件;第二,组建技术人员试验班,提升创新水平。针对我厂确定的“攻七化、创三优”发展目标,研究制定了21个科技攻关项目,从全厂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岗位技术能手中组建试验班,凝练铁路维修前沿技术,为科技人员成长提供充足的创新空间;第三,定期举办“技术论坛”,交流技术心得。厂里每季度都有铁路维修技术讲座,将组织技术交流情况作为考核科技拔尖人才和岗位带头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把参加技术交流的情况作为考核班组长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
2.实训基地全面建成。围绕“工学结合”实际演练等重要教育培训模式改革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厂党政工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已有的理论培训课堂的基础上,利用大修下来的废旧钢轨、线岔和枕木,自主设计,并组织职工利用工余时间回填平整场地、铺设设备,建立线路工实际演练培训基地,填补了公司和我厂主体线路工没有实训基地的空白,为公司节省各种费用40多万元。从培训基地线岔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训项目设置以及基地日常管理等方面推进改革建设。第一,着眼当下、立足长远,精心建设实训基地。着眼当前职工技能提升、考虑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未来需要,在线岔铺设设计中,统筹考虑现有人员最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与技术发展趋势的关系,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第二,树立“工学结合”的教育培训理念。强调相关技术和能力在生产实践中的有机联系,从生产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引导职工思考, 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规律和致力创新; 引导职工主动学习, 提供更多的现场实践课程,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强调“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的理念培养, 建立和加强学习反馈机制;第三、创新实践机制与试验平台。通过实施项目课题组、导师带徒等机制, 更好地发挥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的作用,给职工创造参与培训和科研创新的机会, 鼓励职工结合生产现场急需和科研项目进行设计选题, 通过授课和科技攻关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第四,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如组织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考察鞍钢鲅鱼圈新区铁路线路、路局辽阳工务段、砼枕制造厂,了解路局和兄弟单位铁路维修发展前沿,进行交叉式学习,促进我厂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3.培训制度得以完善。建立企业培训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机制引导,激发职工岗位练功、竞争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培训教育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素质相对较高的职工提供更好的岗位,整体实现职工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转变。两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铁路修建厂教育培训工作实施计划》、《铁路修建厂员工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铁路修建厂班组长专项技术培训计划》等培训制度,对各级干部和职工的培训内容、学分、出勤率和学习纪律提出了硬性要求,制定了奖惩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职工学习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组织和经费得到保证。第一、组织保证。我厂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每年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职工培训教学管理、专兼职教师管理、理论教室和实训基地管理、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和教育经费管理等。第二、经费保证。我厂党政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除每年按规定提取教育经费外,还建立了科研项目奖励基金,对年初确定的科研项目评出等级,予以奖励。
三、培训效果
1.企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职工素质,我厂的班组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各项管理工作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厂的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线桥质量明显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课题攻关取得新突破。申报的“60kg/m钢轨整铸轨撑垫板”成攻获得国家专利;“60kg/m小半径曲线护轨可调整”、“曲线简易拨道法”分获鞍钢专有技术;“降低危及行车安全事故率”荣获辽宁省QC质量管理活动一等奖。《铁路桥涵设备管理手册》的出版,填补了鞍钢铁路桥涵管理的空白。
总之,企业要做好职工教育培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培训理念,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确保职工培训工作达到个人发展、岗位需求和企业目标三者的完美结合,保证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促使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