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即口头语言。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经常地负担起人们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当今社会,人们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竞争上岗、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而口语交际能力就在这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口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呢?思维科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语言是与思维活动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口语表述与思维活动之间原则上也应呈现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即口语表述水平低,其思维能力一般也差;思维水平不高,其口语水平也绝不可能高到哪里去。所以,我们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时,决不应该忽视思维的训练,努力使自己的思维向着立体思维的模式转变,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
立体思维的形成,一般而言,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纵深思维三个主要方面来完成。
逆向思维不但可以使我们看待问题更全面、完善,而且可以使我们的话语表达新意迭出。
逆向思维是和正向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说正向思维是指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则是指与常规思维反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现象中发现谬误、不足之处,或从传统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我国古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逆向思维的案例。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按照常规思维救人是让人离开水,但缸太高,伙伴们无法把孩子从缸里拉出来,这时,司马光来个逆向思维:难道就不能让水离开人吗?于是他砸了缸,救了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多使用逆向思维,如果思维状态中缺少逆向思维的模式,那么在判断、解决事物时就会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春蚕:大多数人在认可、赞扬春蚕的无私奉献精神时,很容易忘了它还会“作茧自缚”;天平:人们在歌颂它公正无私时,又往往忽视了“谁多给它一点,它就倾向谁”的毛病。这样看来,逆向思维不但可以使我们看待问题全面、完善,更可以使我们的话语表达新意迭出。
多向思维能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
多向思维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多向发展的思维轨迹,它能使我们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思考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延展思维和发散思维来完成。具体操作我们可以用“散点连缀”串联词语的方法来完成。所谓“散点”即互不相关或关连不大的词,“连缀”即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段话。例如,把“梧桐树”“思念”“朋友”串在一段话中,然后再不停地转换话题的角度来表述,以此达到延展和发散思维的功效。这样的训练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在论证命题的过程中,当别人以单一角度立论时,我们能以多种角度立论,在诸多立论角度中,我们会选择最佳角度立论,无形中这也提高了我们的口语表达。
纵深思维既摒弃就事论事,也摒弃上纲上线,是从不被注意的细节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
纵深思维表现出向纵深发展的特点,它能从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这种思维摒弃那种“就事论事”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浅层思维,也绝不是不着边际、上纲上线。它是真正的“洞穿了”事物的本质。这种纵深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而且对不求甚解、敷衍了事、以至“似是而非”的懒惰学风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不仅如此,纵深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更是能够在语言表述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有人说的“说话人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深刻认识自己所要讲的事物的本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克服‘语言的痛苦’。”
比如《父亲的手》这样一个简单的说话题目,学生通常能够演说的,就是父亲的手外观怎样(比如布满老茧)——表明了什么(比如辛劳)——举例说明同时阐述感动(比如父亲深夜坚持劳作,我偶然看见,深受感动)。这几乎已经是我们日常说话训练的常规思维模式。当换作一个习惯于纵深思维的人来进行这个说话题目,那么,局面至少将会在三处出现小小变化:其一,外观上的老茧,除了辛劳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内涵解说;其二,举例说明同时阐述感动这一环节,可以在父子(女)双向的理解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其三,单纯地描述父亲的手之外,可以对比描述其他相关人(如“我”)的手。
总之,立体思维模式的训练和培养是当今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的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对思维训练的重视。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状态,要求自己有更高的思维品质,这也给思维训练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教师口语训练手册[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程丽红,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立体思维的形成,一般而言,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纵深思维三个主要方面来完成。
逆向思维不但可以使我们看待问题更全面、完善,而且可以使我们的话语表达新意迭出。
逆向思维是和正向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说正向思维是指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则是指与常规思维反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现象中发现谬误、不足之处,或从传统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我国古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逆向思维的案例。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按照常规思维救人是让人离开水,但缸太高,伙伴们无法把孩子从缸里拉出来,这时,司马光来个逆向思维:难道就不能让水离开人吗?于是他砸了缸,救了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多使用逆向思维,如果思维状态中缺少逆向思维的模式,那么在判断、解决事物时就会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春蚕:大多数人在认可、赞扬春蚕的无私奉献精神时,很容易忘了它还会“作茧自缚”;天平:人们在歌颂它公正无私时,又往往忽视了“谁多给它一点,它就倾向谁”的毛病。这样看来,逆向思维不但可以使我们看待问题全面、完善,更可以使我们的话语表达新意迭出。
多向思维能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
多向思维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多向发展的思维轨迹,它能使我们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思考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多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延展思维和发散思维来完成。具体操作我们可以用“散点连缀”串联词语的方法来完成。所谓“散点”即互不相关或关连不大的词,“连缀”即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段话。例如,把“梧桐树”“思念”“朋友”串在一段话中,然后再不停地转换话题的角度来表述,以此达到延展和发散思维的功效。这样的训练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在论证命题的过程中,当别人以单一角度立论时,我们能以多种角度立论,在诸多立论角度中,我们会选择最佳角度立论,无形中这也提高了我们的口语表达。
纵深思维既摒弃就事论事,也摒弃上纲上线,是从不被注意的细节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
纵深思维表现出向纵深发展的特点,它能从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这种思维摒弃那种“就事论事”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浅层思维,也绝不是不着边际、上纲上线。它是真正的“洞穿了”事物的本质。这种纵深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而且对不求甚解、敷衍了事、以至“似是而非”的懒惰学风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不仅如此,纵深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更是能够在语言表述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有人说的“说话人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深刻认识自己所要讲的事物的本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克服‘语言的痛苦’。”
比如《父亲的手》这样一个简单的说话题目,学生通常能够演说的,就是父亲的手外观怎样(比如布满老茧)——表明了什么(比如辛劳)——举例说明同时阐述感动(比如父亲深夜坚持劳作,我偶然看见,深受感动)。这几乎已经是我们日常说话训练的常规思维模式。当换作一个习惯于纵深思维的人来进行这个说话题目,那么,局面至少将会在三处出现小小变化:其一,外观上的老茧,除了辛劳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内涵解说;其二,举例说明同时阐述感动这一环节,可以在父子(女)双向的理解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其三,单纯地描述父亲的手之外,可以对比描述其他相关人(如“我”)的手。
总之,立体思维模式的训练和培养是当今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的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对思维训练的重视。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状态,要求自己有更高的思维品质,这也给思维训练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教师口语训练手册[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程丽红,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