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本文就如何预防流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流感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326-01
引言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我国是流感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暴发几乎年年发生,所以及早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能阻断病毒传播。
一、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有甲、乙、丙3种类型,呈球型,直径80~120nm,外膜有两种糖蛋白覆盖,分别为植物血凝素(H)与神经氨酸酶(N)。H可分为15个亚型(H1~15),N有9个亚型(N1~9)。人类流感主要和H1H2、H3和 N1、N2亚型有关。
二、流感的发病机理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复制,再侵入其它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病毒一般不进入血液,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三、流感的临床症状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通常表现为全身不适、发冷,伴有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一般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2周左右,容易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炎等并发症,家庭中往往一人患病累及全家。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患流感,可引发细菌性肺炎;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会给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造成自然流产;儿童患上流感后,因发高热,很容易引起嗜睡或惊厥。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中毒型流感极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血压下降,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四、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是近距离、传染性较强的病原体,它容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流感患者正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您或您的孩子正好在他旁边,当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触摸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会被传染上流感病毒。当被感染者与人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流感就会传播开来。所以,在学校、幼儿园、家里等聚集性场所,流感就像草原上的野火不断蔓延。通常,与流感患者接触后的1-7天之内,被感染的人将会发病。
五、流感如何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四点确定:①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短期内有较多患者出现感冒症状、体征。②典型症状:流行性感冒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病人持续高热,肌肉关节酸痛,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出现较迟。③流行特征:流行性感冒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同时有明显的地区性流行。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如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如进行病毒分离,早期可获得70%的阳性结果,一般于发病第七日即不能再获得阳性结果。其他如免疫荧光技术血清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六、流感如何治疗
治疗流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并发细菌感染则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七、流感如何预防
1、加强疫情检测。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成为人群的隐形传染源。
2、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消毒。中药预防,如口服板蓝根、柴胡、大青叶合剂和新研制的其它中药制剂,据认为有一定效果。
3、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应当提醒大家,病愈1~2周内机体抵抗力较差,应注意休息和营养,并注意预防其它病原体的感染。预防流感要树立一种“隔离意识”,得流感后不提倡“带病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开窗通气,勤洗手。
4、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适用于健康成人和儿童,方法是鼻腔喷雾;灭活疫苗适用于老年人、婴幼儿和有严重慢性病者,方法是皮下注射。需要说明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后2周左右才会产生保护作用,而有效时间只能维持1年,所以每年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要适时接种疫苗。
八、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流行性感冒来临时之际,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科学对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护理,防止流行性感冒造成流行,同时也可及时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确保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参考文献
[1] 吴新忠,浅谈流感及其预防和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1年第6期.
[2] 陈捷亮 胡芸文,流感防治研究新进展[J],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年第4期.
[关键词]流感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326-01
引言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我国是流感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暴发几乎年年发生,所以及早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能阻断病毒传播。
一、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有甲、乙、丙3种类型,呈球型,直径80~120nm,外膜有两种糖蛋白覆盖,分别为植物血凝素(H)与神经氨酸酶(N)。H可分为15个亚型(H1~15),N有9个亚型(N1~9)。人类流感主要和H1H2、H3和 N1、N2亚型有关。
二、流感的发病机理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复制,再侵入其它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病毒一般不进入血液,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少数情况下,病毒也可能进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三、流感的临床症状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通常表现为全身不适、发冷,伴有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一般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2周左右,容易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炎等并发症,家庭中往往一人患病累及全家。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患流感,可引发细菌性肺炎;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会给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造成自然流产;儿童患上流感后,因发高热,很容易引起嗜睡或惊厥。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中毒型流感极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血压下降,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四、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是近距离、传染性较强的病原体,它容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流感患者正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您或您的孩子正好在他旁边,当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触摸物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会被传染上流感病毒。当被感染者与人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流感就会传播开来。所以,在学校、幼儿园、家里等聚集性场所,流感就像草原上的野火不断蔓延。通常,与流感患者接触后的1-7天之内,被感染的人将会发病。
五、流感如何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四点确定:①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短期内有较多患者出现感冒症状、体征。②典型症状:流行性感冒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病人持续高热,肌肉关节酸痛,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出现较迟。③流行特征:流行性感冒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同时有明显的地区性流行。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如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如进行病毒分离,早期可获得70%的阳性结果,一般于发病第七日即不能再获得阳性结果。其他如免疫荧光技术血清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六、流感如何治疗
治疗流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并发细菌感染则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七、流感如何预防
1、加强疫情检测。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成为人群的隐形传染源。
2、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消毒。中药预防,如口服板蓝根、柴胡、大青叶合剂和新研制的其它中药制剂,据认为有一定效果。
3、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应当提醒大家,病愈1~2周内机体抵抗力较差,应注意休息和营养,并注意预防其它病原体的感染。预防流感要树立一种“隔离意识”,得流感后不提倡“带病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开窗通气,勤洗手。
4、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适用于健康成人和儿童,方法是鼻腔喷雾;灭活疫苗适用于老年人、婴幼儿和有严重慢性病者,方法是皮下注射。需要说明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后2周左右才会产生保护作用,而有效时间只能维持1年,所以每年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要适时接种疫苗。
八、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流行性感冒来临时之际,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科学对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护理,防止流行性感冒造成流行,同时也可及时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确保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参考文献
[1] 吴新忠,浅谈流感及其预防和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1年第6期.
[2] 陈捷亮 胡芸文,流感防治研究新进展[J],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