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这种方法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遗传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前面知识的延续,而且是以后学习“DNA分子结构与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和“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的基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又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物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应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后,已经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染色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和DNA到底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还缺乏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典型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归纳,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能力目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思路,进行实验模拟,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生物实验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感受科学家奉献精神,增强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研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什么现象呢?为什么子代、亲代非常相像?教师通过PPT展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图片,创设问题情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科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已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由此引入课题。
  (三)作出假设,培养能力。
  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对上述问题大胆地作出假设。然后介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针对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引导探索,获取新知。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由PPT展示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第①、②组的实验设计目的是什么?第②、③组的实验设计目的是什么?第③、④组的实验设计目的是什么?第④组老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老师评价后,设问: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从而引入体外转化实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老师设问:假如你是艾弗里,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点评并告诉学生艾弗里的具体做法是“把S型细菌的组成物质全部分离开,然后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再通过PPT展示科学家设计的实验思路、过程与结果。学生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S型细菌的DNA使得R型转化成S型细菌,并能传递给后代,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这样学生在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浓厚,讨论热烈,不仅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相互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由PPT展示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结果。思考:从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组讨论得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然后学生相互提问,回答对方的问题来增加互动关系,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五)探究深入,知识升华。
  结合科学家的实验思路设计,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的分析,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只有DNA一种,R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升华。
  (六)归纳总结,构建知识。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在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能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最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流提问,轮流答题,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开放性思维。
  (七)提出问题,埋下伏笔。
  学生思考:结合科学家的实验,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为以后DNA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八)知识巩固,达成目标(练习略)。
  八、板书设计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二)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原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九、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卖力地讲、画,学生默默地听,参与率很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使新课程理念得到体现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分析探究式教学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开展的三种方式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    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教材已使用几年了。物理新教材中渗透了探究式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 在
一、传感器的含义传感器是把非电学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压力、温度、湿度、流量、声强、光照度等)转换成易于测量、传输、处理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容等)的一种组件,起自动控制作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器件、转换电路三个部分组成,如:
“设计实验”是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它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好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教师对学生而言,不应该成为简单的说教者与灌输的工具,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与指南针,具体的路让学生去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然,教与学的模式与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所选择。以下是我对新教材的教法与实验的探讨。   一、“设
品牌化是农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日本稻米产业实行品牌化营销策略,在稻米种子选育、种植收割、加工储运、销售流通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品牌化建设.日本的大米文
目的:观察清化合剂配合新适确得治疗湿疹(湿热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旨在为湿疹的临床治疗探索出一条快捷、方便、有效的新途径。 方法:18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
摘 要: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体。本文作者采用渗透式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式课堂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含有强烈的人文指向,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而且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
摘 要: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在具体实施中的一个亮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伪探究”,有的是置学生原有基础于不顾或在无必要处进行探究;有的是置换概念,探究活动等同于学生实验;还有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针对这些现象,作者提出了做到科学探究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 真 伪 科学素养  新课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