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读书的能力,美国人甚至给小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布置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做;为了将观察和读书的收获巩固下来,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作卡片,辑剪贴。开始时可能麻烦些,但形成习惯后就会事半功倍,受益终身。,Coml
【关键词】引导观察读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73-02
古人云“汝果欲为诗,功夫在诗外。”教师若要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到书堆中去看、去听、去嗅、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有了“眼中之竹”,才会有“心中之竹”,然后才可能有“手中之竹”,只有到生活和书本中汲取养料,酝酿思想,才能真正学会作文。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学会读书。x.k.Com][来源:学&科&网]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许多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只好搜肠刮肚“挤牙膏”,挤得满纸“学生腔”,久而久之,便烦作文而怕作文了。只在留心观察生活,敏于体察,善于感知,勤于思考,就会给写作注入养分和生机。
从心理学上讲,观察是一种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的高级的知觉形式,观察力是从事学习、艺术、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就要教给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细致,要把握事物的概貌、层次、差异和细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等。还要教育学生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丰富的情感和高洁的品格。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思考、感情丰富的人,才更容易领略生活的情趣,才能积累丰富的生动的写作素材,才能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灵感,他可以一花知春,可以一叶知秋,因为一颗充满着爱的激情的心灵就像浩瀚的湖面,微风能够鼓浪,滴水可以兴波。
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悟,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在同学们的眼里,生活的精彩,情感的火花,生命的跃动,汇成一片湛蓝色的海洋。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不断丰厚,艺术想像的空间会越来越开阔,所谓“妙笔生花”便成为一种可能。智慧和才华汇成美丽的河流,所有的颜色都是情感,所有的声音都有灵性,所有的空间都充满想像。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里的“眼睛”,不仅指感官,更指心灵,指观察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思索、体验、领悟、认识等。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练就这样一双“发现”的慧眼的有效做法。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特点。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写出其变化。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身边发生的事写下来,既为写作积累素材,又达到练笔的效果。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细致入微地关注生活,养成用心灵去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的好办法。
优秀的书籍,是生活的结晶。无数成功者的经验证明,若能“劳于读书”,终会“逸于作文”。读书,可以汲取知识,认识生活,陶冶性灵,开拓思维,为写作积累精粹的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就可读出风格,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锐的富于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灵透镜。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出神入化而又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体会到“骆驼祥子”在那时代无法逃避的悲惨命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精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写作技巧,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学习人家怎样观察生活,捕捉材料,对生活独特意义的挖掘和发现,以及情感体验有什么特色。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了这两个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老作家李霁野先生曾说过:“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也就是说,读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读书的能力,美国人甚至给小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布置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做;为了将观察和读书的收获巩固下来,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作卡片,辑剪贴。开始时可能麻烦些,但形成习惯后就会事半功倍,受益终身。
如果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只能成为孤陋寡闻,作茧自缚,才思枯萎,思想贫乏的应试机器,永远也不会真正学会作文。井底之蛙,永不及林中之莺、云中之雕那样拥有清丽的歌声、自由的天空。古人尚且懂得,求大学问、得真本领、成高素质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学生时代,必要地博览群书,才能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游览山川胜景,体察风土人情,才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由此,才能学会“读”,进而学会“写”;学会做人,自然而然地学会作文。
【关键词】引导观察读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73-02
古人云“汝果欲为诗,功夫在诗外。”教师若要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到书堆中去看、去听、去嗅、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有了“眼中之竹”,才会有“心中之竹”,然后才可能有“手中之竹”,只有到生活和书本中汲取养料,酝酿思想,才能真正学会作文。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学会读书。x.k.Com][来源:学&科&网]
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许多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对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只好搜肠刮肚“挤牙膏”,挤得满纸“学生腔”,久而久之,便烦作文而怕作文了。只在留心观察生活,敏于体察,善于感知,勤于思考,就会给写作注入养分和生机。
从心理学上讲,观察是一种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的高级的知觉形式,观察力是从事学习、艺术、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就要教给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细致,要把握事物的概貌、层次、差异和细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等。还要教育学生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丰富的情感和高洁的品格。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思考、感情丰富的人,才更容易领略生活的情趣,才能积累丰富的生动的写作素材,才能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和创作的灵感,他可以一花知春,可以一叶知秋,因为一颗充满着爱的激情的心灵就像浩瀚的湖面,微风能够鼓浪,滴水可以兴波。
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悟,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在同学们的眼里,生活的精彩,情感的火花,生命的跃动,汇成一片湛蓝色的海洋。随着学生知识和阅历的不断丰厚,艺术想像的空间会越来越开阔,所谓“妙笔生花”便成为一种可能。智慧和才华汇成美丽的河流,所有的颜色都是情感,所有的声音都有灵性,所有的空间都充满想像。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里的“眼睛”,不仅指感官,更指心灵,指观察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思索、体验、领悟、认识等。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练就这样一双“发现”的慧眼的有效做法。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人物,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特点。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征,写出其变化。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身边发生的事写下来,既为写作积累素材,又达到练笔的效果。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细致入微地关注生活,养成用心灵去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的好办法。
优秀的书籍,是生活的结晶。无数成功者的经验证明,若能“劳于读书”,终会“逸于作文”。读书,可以汲取知识,认识生活,陶冶性灵,开拓思维,为写作积累精粹的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精读好作品,含英咀华,就可读出风格,读出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交融,并以此塑造一面敏锐的富于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心灵透镜。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出神入化而又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体会到“骆驼祥子”在那时代无法逃避的悲惨命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精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染,理性光芒的烛照。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写作技巧,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洞察生活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学习人家怎样观察生活,捕捉材料,对生活独特意义的挖掘和发现,以及情感体验有什么特色。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领悟和训练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别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有了这两个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老作家李霁野先生曾说过:“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也就是说,读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读书的能力,美国人甚至给小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布置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去做;为了将观察和读书的收获巩固下来,还必须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作卡片,辑剪贴。开始时可能麻烦些,但形成习惯后就会事半功倍,受益终身。
如果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只能成为孤陋寡闻,作茧自缚,才思枯萎,思想贫乏的应试机器,永远也不会真正学会作文。井底之蛙,永不及林中之莺、云中之雕那样拥有清丽的歌声、自由的天空。古人尚且懂得,求大学问、得真本领、成高素质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学生时代,必要地博览群书,才能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游览山川胜景,体察风土人情,才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由此,才能学会“读”,进而学会“写”;学会做人,自然而然地学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