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手卫生的调查与对策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讨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
  方法:采用手卫生调查表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35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的350名医务人员中,能基本了解手卫生标准的医务人员占30.49%,能正确六步洗手法者占47.61%,熟练掌握手卫生概念者占45.84%。
  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首先要完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关键词: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2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40-01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力度与医院的感染发生有很大的关联,从很多的流行病学的资料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不正确执行手卫生制度,造成的感染给医院和病患带来的巨大灾难,所以提高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显得非常的重要。[1]那么什么是手卫生呢?手卫生是指所有手部清洁行为的通称。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手消毒又包括卫生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手消毒又包括卫生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2013年1月至11月,对本院35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医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取各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120名,其中医生350名,护士150名,护工50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实地查看洗手设施的配备情况;②各项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六步洗手法洗手次数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次数;③医护人员在不同手卫生指针,包括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或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接触患者物品后,摘手套后等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1.2.2 调查方法。向医护工作者解释调查表填写要求,要求自行填写完整。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43,有效回收率94.17%。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能基本了解手卫生标准的医务人员占50.49%,能正确六步洗手法者占47.61%,熟练掌握手卫生概念者占45.84%。
  2.2 手卫生相关防护知识知晓率。手卫生相关防护知晓率护士明显高于医生。了解手卫生标准率见表1。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3.1.1 干手用具不洁净。擦手毛巾紧依墙体或门背后挂放;数量上配备不够,多人反复使用;长期不清洗、未进行必要的消毒。
  3.1.2 水池位置不当。水池位置往往选择在诊室的进门处或尽头的角落,不便于随时使用。
  3.1.3 设施改造不到位。因洗手设施改造不到位遗留的问题,如水池位置过低或池口太浅;脚踏式开关处漏水;肘式开关位置偏低;水龙头过高溅水;水龙头过低不便冲洗;皂盒固定后取用不方便;洗手液质量低劣;风干机未配流水槽等。
  3.1.4 主观意识不强。认为洗手无关紧要,尤其是诊疗期间(检查两位患者之间)的洗手没有必要。
  3.1.5 诊疗工作量大。医疗工作繁忙,往往没有时间洗手。门诊患者多时,生怕因洗手拖延时间引起患者的不满。
  3.1.6 新型手消毒产品的推广使用不够。在接诊患者多或病房查房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是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但是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的程度还不够。
  3.2 对策。
  3.2.1 规范洗手技术,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对医护人员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图,将图张贴至每个洗手池旁,起到提醒作用[2]
  3.2.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认识。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及护工加强学习,宣传洗手的重要性,明白洗手的重要性,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改变只注重自身防护,从而提高洗手行为的自觉性。
  3.2.3 手卫生方法的改进。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具有护肤功能、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同时速干手消毒剂还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的限制,非常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当手没有受到病人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參考文献
  [1] 龚光明,临床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9(10):1414
  [2] 韩黎,张高魁,朱士俊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35-11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方法:按病员到我科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诊断标准[2]。①小便不利,点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应用中药进行调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1.8%,西医组为73.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3
期刊
摘要:针灸虽然已打开国际的大门,但仍遭受着诸多的质疑與非议,关健在于针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当前,针灸临床存在的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不够规范,疗效标准不够统一,患者主动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几率下降等问题,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为艰。今后的研究应当将针灸临床研究与诊疗结合,充分利用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严格从业人员上岗条件,开展教育改革,将科研重心转向临床研究,以提高疗效为主。  关键词:针灸 临床医学
期刊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期及早回归社会,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缓解大医院看病难。  方法:对80例脑梗塞伴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中药结合Brunnstrom康复法、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  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具有治疗意义;对肢体功能障碍的降低、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神经性耳鸣的最佳治疗方式及疗效观察,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主要选自于本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  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6例患者中痊愈13例(81.25%),有效1例(0.62%),无效2例(18.13%),总有效率为90.12%,临床效果较好。  结论:通过笔者实践证实,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将62例患儿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2例,乙组30例,甲组喂养茵栀黄口服液,并辅以蓝光照射治疗,乙组单用茵栀黄口服液。  结果:两组在治疗10d后,胆红素下降量具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应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其胆红素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茵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各大院校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处理能力。  方法:制定一份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调查问卷表格发送给1640名高校大学生,对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过程中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统计。  结果:接受此次调查的1640名在校大学生中,对常见型伤害(鼻出血、煤气中毒、食物中毒、中暑等)的自救互救能力高达87%左右,但在一些复杂性,具有专业医学性
期刊
摘要:目的:准确掌握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龙陵县2011-2013年监测地区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评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不可避免死亡20例,可避免28例。其主要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意外及先天异常。  结论:乡、村医生知识技能缺乏,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质量不高、不规范,乡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对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意向。  方法:对105名流动人口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进行焦点组访谈和意向调查。  结果:影响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障碍是流动人口基数不清、流动性大、服务资源不足、缺乏专门的经费投入。  结论:有必要加强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应构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方式和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中排名前10位的恶性肿瘤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相关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在2009~2013年5年间恶性肿瘤患者1000例,并对这1000例恶心肿瘤患者的年龄构成、每年的人数变化进行统计。  结果:经过统计:①住院患者前十位恶性肿瘤中,占主要构成比的是40~70岁,占了总人数的60%;②排名居住院患者恶性肿瘤前三位的是鼻咽癌、肺癌以及肠癌,且13年恶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