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校共育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能够促进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虽然近些年,学校与家长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并且也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家校共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主要因素;应对策略
家校共育主要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合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来源于国外的教育,之后引入了中国,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深入探究,虽然在中国已经落实到很多的小学学校中,但是依然有部分家长与教师对于家校共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多家长认为家园共育无非就是参加家长会,或者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从教师的口中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然后在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教育的关注点依然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家校共育的实质,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虽有家長的因素,但是学校也存在不可逃避的责任,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是当前学校与家长需要共同讨论的问题。
一、影响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
1.学校对于家校共育认识不到位
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小学学校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日常管理范围比较广,针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而言,需要给予学校的事物众多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工作日程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行动中,导致家校共育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学校而言,将大部分的管理精力放在了教育教学上面,忽视了家校共育这一方面的合作,因此导致家校合作活动的积极性不够。
2.学生家长对家校共育不重视
当前有一部分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进入了学校,那么学生就应当归学校管,学生的一切教育问题都是教师的责任,将学生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就是知识教育,只要学生掌握好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对于教育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导致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效果较差。大部分家长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可以考上好的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因此家长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经常用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家校共育活动,由于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家校共育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家校合作的基本策略
1.加强学校对于家校共育的认识,创设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学校应当重视家校共育,并将家校共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执行。家长会作为家校共育最为重要的沟通途径,家长会可以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家长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初步了解学校班级的管理方式,协助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认可家长会这一方式,因此,学校应当举办多样化的家长会,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举办家长会,将家长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划分,这样便于家长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让家长协助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学习辅助任务,另外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积极地开展亲子活动,进一步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同时可以建立亲子交流平台,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家长应当重视家校共育,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
作为学生的家长,应当重视家校共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学校的班级教育中,家长也应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因此学校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在班级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对于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也应当及时提供给教师,进一步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从而推动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活动,例如,学校亲子运动会、学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亲子手工活动、学校社区义务劳动等,便于更好地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多个方面、多个渠道、多个角度,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利实现家校共育,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共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从而促使小学学校教育达到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呼宇.推进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18(7).
[2]苏霞.“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家校共育,助力成长[J].中华少年,2019(13).
[3]苏世好.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实施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小学;家校共育;主要因素;应对策略
家校共育主要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合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来源于国外的教育,之后引入了中国,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深入探究,虽然在中国已经落实到很多的小学学校中,但是依然有部分家长与教师对于家校共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多家长认为家园共育无非就是参加家长会,或者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从教师的口中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然后在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教育的关注点依然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家校共育的实质,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虽有家長的因素,但是学校也存在不可逃避的责任,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是当前学校与家长需要共同讨论的问题。
一、影响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
1.学校对于家校共育认识不到位
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小学学校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日常管理范围比较广,针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而言,需要给予学校的事物众多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工作日程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行动中,导致家校共育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学校而言,将大部分的管理精力放在了教育教学上面,忽视了家校共育这一方面的合作,因此导致家校合作活动的积极性不够。
2.学生家长对家校共育不重视
当前有一部分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进入了学校,那么学生就应当归学校管,学生的一切教育问题都是教师的责任,将学生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就是知识教育,只要学生掌握好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对于教育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导致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效果较差。大部分家长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可以考上好的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因此家长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经常用各种理由拒绝参加家校共育活动,由于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家校共育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家校合作的基本策略
1.加强学校对于家校共育的认识,创设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学校应当重视家校共育,并将家校共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执行。家长会作为家校共育最为重要的沟通途径,家长会可以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家长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初步了解学校班级的管理方式,协助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认可家长会这一方式,因此,学校应当举办多样化的家长会,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举办家长会,将家长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划分,这样便于家长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让家长协助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学习辅助任务,另外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积极地开展亲子活动,进一步拉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同时可以建立亲子交流平台,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家长应当重视家校共育,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
作为学生的家长,应当重视家校共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学校的班级教育中,家长也应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家长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因此学校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在班级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对于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长也应当及时提供给教师,进一步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从而推动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活动,例如,学校亲子运动会、学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亲子手工活动、学校社区义务劳动等,便于更好地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多个方面、多个渠道、多个角度,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利实现家校共育,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共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从而促使小学学校教育达到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呼宇.推进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18(7).
[2]苏霞.“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家校共育,助力成长[J].中华少年,2019(13).
[3]苏世好.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实施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