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对于征地制度改革首次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重要思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指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征地制度是承上启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 一面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建设用地需求量巨大,土地非可再生,供给有限,面对耕地红线即使做到了节约集约用地,也不能满足城市扩张的需要。一面经济建设占用了农用地,失地农民必然会大量产生,如何妥善的安置这些劳动力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其劳动权益,是国家和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改革完善征地制度就是协调两者的重要举措。
新土地制度改革围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严格征地审查把关,加强实施监管”做到到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又能有效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的改革路径和制度安排,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稳定增长的这一总目标。
征地工作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提升经济社会实力起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征地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世所罕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说:(1)一些具体的补偿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需要适时逐步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一些标准不符合时效性的弊端明显。如何在一个具体的框架内进行调整是门技术活。
(2)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规范的、有序的,需要严格、严肃执行,但具体工作的现实性却需要人性化对待,做大量深入细致耐心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真正拥护和支持城市化进程,不是一纸文书可以解决的。
(3)返利于农民,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是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合理保护绝大部分群体的利益是根本性的纲领,如果不能完成全部的工作,对小部分不支持工作的群体[],不能也置之不理。大环境变了,这些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随社会大流而特立独行的个体将变个更加格格不入和醒目刺眼。(4)在改变标准,变化政策的时间点[],需要绝对的注意稳定性原则,不能朝令夕改,因为征地补偿是个动态的过程,在看眼前的工作、解决当下难题的时候,不能忘记过去,那些已经完成改造的群体,大家都在时刻关注着。
(5)参保对象难以确定。基层参保对象和在册劳动力、农业人口的统计是个不小的工程,数据库的建立因为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多,所以需要长期的资料收集和专门的资金支持。
(6)失地农民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详实的统计安置人员以至于人均土地的逐年减少,导致成本逐年增加、补偿越来越高,同区域失地农民之间出现差异、不均,埋下隐患等。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执政为民”的正确理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尽职尽责、想方设法地维护好群众利益,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成果,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党的政策,征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1)统一被征地区域的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的大前提。现实的操作中,在特定的范围内,统一标准安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矛盾、和谐完成工作,适当微调区内征地补偿及安置的标准。
(2)结合自身实力、财力进行适度的政策调整,有所侧重。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和现行的大开发,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债务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许多地方政府举债开发建设,使得财力空虚。完全按照上级政策,照本宣科明显不切实际,需要参照实际财政实力,在地方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逐年提高标准。 []
(3)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将部分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将城市化发展中取得的经济成果,让失地农民、农民共同享受到。在改革取得利益的同时,反哺原先的村民,让部分有条件农民先行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4)多辟就业途径,为农民转型提供选择。
面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困境,将新一批的新城市人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样本地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遗落的部分群体的再生存问题。
我们强调,在土地新政的指引下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不是定义一味的为保护弱势群体,从国家、政府拿钱、要钱、要保障。新政出发点,保障个体最大利益诉求的同时,促进国家快速和谐的发展、城市化。失地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一份子,需要由“要血、输血、到自己造血、产血”的改变。城市化与失地农民不是矛盾的双方,其实是互利共赢的一个整体,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摩擦和矛盾点。
在保证前有的保障成果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创造新的发展之路,让城市化的成果惠及所有的百姓,达到双赢的最终目的。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体制是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中形成的,各项制度规范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整的进步过程,人民的生活都是从贫穷到富庶,从艰苦奋斗到老有所依的方向发展的奋斗历程。我们就是在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探索之路上前行。
人民生活有保障,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的保障体系,各尽其用才是保障发展的硬道理。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处巨大变化的社会发展转型期。机遇和发展是相互存在,重迭交错的,情况错综复杂,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和国家都时刻谨慎的面对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基层政府作为土地政策的第一线执行者和操作者,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把惠民、富国,百姓安居乐业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严之尧.立足实践、勇于探索、为构建适应“三保”要求的征地新制度共同努力析 [R] .在征地管理网上培训上的讲话,2013-11-20.
[2]孙绪民,周森林.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J] .理論探讨,2007(5).
[3]蒋永穆,戴中亮.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重构 [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1(12)(6).
[4]裘涵,许平聪,田丽君,高健.农民城市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对宁波市北仑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分析 [J] .农村经济,2004,(3):89-95.
中共党代会报告中对于征地制度改革首次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重要思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进一步指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征地制度是承上启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 一面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建设用地需求量巨大,土地非可再生,供给有限,面对耕地红线即使做到了节约集约用地,也不能满足城市扩张的需要。一面经济建设占用了农用地,失地农民必然会大量产生,如何妥善的安置这些劳动力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其劳动权益,是国家和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改革完善征地制度就是协调两者的重要举措。
新土地制度改革围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严格征地审查把关,加强实施监管”做到到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又能有效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的改革路径和制度安排,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稳定增长的这一总目标。
征地工作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提升经济社会实力起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征地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世所罕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说:(1)一些具体的补偿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需要适时逐步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一些标准不符合时效性的弊端明显。如何在一个具体的框架内进行调整是门技术活。
(2)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规范的、有序的,需要严格、严肃执行,但具体工作的现实性却需要人性化对待,做大量深入细致耐心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真正拥护和支持城市化进程,不是一纸文书可以解决的。
(3)返利于农民,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是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合理保护绝大部分群体的利益是根本性的纲领,如果不能完成全部的工作,对小部分不支持工作的群体[],不能也置之不理。大环境变了,这些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随社会大流而特立独行的个体将变个更加格格不入和醒目刺眼。(4)在改变标准,变化政策的时间点[],需要绝对的注意稳定性原则,不能朝令夕改,因为征地补偿是个动态的过程,在看眼前的工作、解决当下难题的时候,不能忘记过去,那些已经完成改造的群体,大家都在时刻关注着。
(5)参保对象难以确定。基层参保对象和在册劳动力、农业人口的统计是个不小的工程,数据库的建立因为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多,所以需要长期的资料收集和专门的资金支持。
(6)失地农民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详实的统计安置人员以至于人均土地的逐年减少,导致成本逐年增加、补偿越来越高,同区域失地农民之间出现差异、不均,埋下隐患等。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执政为民”的正确理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尽职尽责、想方设法地维护好群众利益,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成果,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党的政策,征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1)统一被征地区域的征地、拆迁补偿及安置标准的大前提。现实的操作中,在特定的范围内,统一标准安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矛盾、和谐完成工作,适当微调区内征地补偿及安置的标准。
(2)结合自身实力、财力进行适度的政策调整,有所侧重。由于受地方财力的限制,和现行的大开发,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债务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许多地方政府举债开发建设,使得财力空虚。完全按照上级政策,照本宣科明显不切实际,需要参照实际财政实力,在地方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逐年提高标准。 []
(3)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将部分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将城市化发展中取得的经济成果,让失地农民、农民共同享受到。在改革取得利益的同时,反哺原先的村民,让部分有条件农民先行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4)多辟就业途径,为农民转型提供选择。
面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困境,将新一批的新城市人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样本地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遗落的部分群体的再生存问题。
我们强调,在土地新政的指引下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不是定义一味的为保护弱势群体,从国家、政府拿钱、要钱、要保障。新政出发点,保障个体最大利益诉求的同时,促进国家快速和谐的发展、城市化。失地农民是社会发展的一份子,需要由“要血、输血、到自己造血、产血”的改变。城市化与失地农民不是矛盾的双方,其实是互利共赢的一个整体,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摩擦和矛盾点。
在保证前有的保障成果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创造新的发展之路,让城市化的成果惠及所有的百姓,达到双赢的最终目的。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体制是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中形成的,各项制度规范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整的进步过程,人民的生活都是从贫穷到富庶,从艰苦奋斗到老有所依的方向发展的奋斗历程。我们就是在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探索之路上前行。
人民生活有保障,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的保障体系,各尽其用才是保障发展的硬道理。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处巨大变化的社会发展转型期。机遇和发展是相互存在,重迭交错的,情况错综复杂,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和国家都时刻谨慎的面对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基层政府作为土地政策的第一线执行者和操作者,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把惠民、富国,百姓安居乐业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严之尧.立足实践、勇于探索、为构建适应“三保”要求的征地新制度共同努力析 [R] .在征地管理网上培训上的讲话,2013-11-20.
[2]孙绪民,周森林.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J] .理論探讨,2007(5).
[3]蒋永穆,戴中亮.我国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重构 [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1(12)(6).
[4]裘涵,许平聪,田丽君,高健.农民城市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对宁波市北仑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分析 [J] .农村经济,2004,(3):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