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关键词】 后国际金融危机 转型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主线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1.1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1.2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長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加上美国弱势美元政策的推行,可以预计,国际大宗商品的上涨趋势仍然没有停止,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逐步加大。
第五,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明显增多。
第六,世界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国家间摩擦不断,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乱,南海领土争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2. 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
2.1中国出口贸易大幅下降
近10年年来,中国更多地承接了国际资本的低端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一旦资源和市场 两头一挤,企业立马亏损倒闭。从2008年下半年年开始,我国的出口贸易是逐月逐季环比下降的,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是非常之大,道理很简单,中国GDP的60%是外需创造的。由于出口减少,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开工不足,工业增长速度放缓,能源、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房地产、汽车市场低迷,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2.2庞大的外汇储备的问题
2011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181万亿美元,稳居外汇储备第一国的宝座。但是,巨额外汇储备最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引逗了西方世界的目光,成为保守派与自由派政客们面对社会、经济窘境的共同说辞。美国、欧洲等国家指责中国偷走了其国民的就业,并且从08年至今多次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依靠贸易、资本“双顺差”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接近3.2万亿美元放在这里,就成了人为操纵和阴谋的代名词。此外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截止2011年8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519万亿美元。
美国自2008年之后所“量化宽松”①出来的“新美元”是一种典型的劣质货币,中国持有如此庞大的劣质美元导致了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外汇占款②事实上已将将人民币基本上“美元化了”③,汇率危机、外汇储备问题的核心是人民币的货币本位定位发生了偏差。
2.3后危机期间加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近些年来中国片面的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投资热、房地产热,物价飞速上涨。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大量能源资源被浪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政府形象工程泛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都面临着调整的压力。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加工贸易和招商引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外需不振,发达国家对来自我国的投资和收购兼并活动 ,设置更多的障碍和采取更多的限制。二是在美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东亚各国之间的投资、贸易以及货币和金融合作进程加快,再次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增大,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货物进行了多起反倾销调查,造成我国企业巨额的经济损失。四是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世界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五是人民币面临的困境,人民币想要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人民币与美元的货币战争迟早有一天会打响。 3.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产业结构④,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我国第一产业矛盾的症结,在于耕地、水等资源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第二产业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矛盾的原因,是农民多,收入低。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其状况产生的原因在于有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等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城市化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相适应。
4. 相关建议看法如下
第一是坚持把优化第一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任务,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我们要学习西方大国的机械化农业,向集约式农业发展,改变以往的浪费、低效不合理模式。要实现规模经济,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多种经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大力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第二是加大调整加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把节约优先、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 要使我国经济发展尽快从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更多地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第三是大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⑤,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顺应全球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推进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应用创新和高端创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四是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旅游、房地产和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以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第五是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鼓励文化企业跨所有制重组,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生产力和产业优势,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改善“文化民生”。
第六是强化政府在法规及制度建设和维护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严格控制政府“三公”费用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生产服务的专门化、社会化提供制度条件;规范竞争行为,阻止地方保护行为,坚决打击走私和假冒伪劣,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和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错误的经济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归属。因此,与危机相比,更危险的其实是思想。”
——恩格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与美日欧等经济强权对垒已经进入白热化,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抓住机遇,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基本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中国一旦错失这一历史机遇,不仅在发展水平上会落后西方一个时代,而且可能会面临来自全世界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强大压力,甚至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岛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会加入孤立和抵制中国的行列。形式很严峻,但是我们要坚信危机始终是与机遇并存,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里,已经奇迹般的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力量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我们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注释:
①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利率接近零利率,出现流动性陷阱;二是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阻碍经济复苏;三是财政赤字高企,财政债务负担沉重。
②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注意:外汇储备影响外汇占款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
③ 人民幣基本上“美元化了”:出自宋鸿兵《货币战争3》第九章--金融高边疆与人民币国际化。
④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⑤ 七大新兴产业: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3]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1年.
[4]郎咸平:《通胀危机下你过的怎么样》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
[5]丁春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挑战和机遇--“首届科学发展高端论坛”述要》,人民日报,2009年.
作者简介:梁元明(1990-),男,汉族,辽宁人,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09级财务管理。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关键词】 后国际金融危机 转型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主线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1.1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1.2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長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加上美国弱势美元政策的推行,可以预计,国际大宗商品的上涨趋势仍然没有停止,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逐步加大。
第五,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明显增多。
第六,世界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国家间摩擦不断,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乱,南海领土争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2. 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
2.1中国出口贸易大幅下降
近10年年来,中国更多地承接了国际资本的低端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一旦资源和市场 两头一挤,企业立马亏损倒闭。从2008年下半年年开始,我国的出口贸易是逐月逐季环比下降的,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是非常之大,道理很简单,中国GDP的60%是外需创造的。由于出口减少,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开工不足,工业增长速度放缓,能源、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房地产、汽车市场低迷,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形势严峻。
2.2庞大的外汇储备的问题
2011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181万亿美元,稳居外汇储备第一国的宝座。但是,巨额外汇储备最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引逗了西方世界的目光,成为保守派与自由派政客们面对社会、经济窘境的共同说辞。美国、欧洲等国家指责中国偷走了其国民的就业,并且从08年至今多次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依靠贸易、资本“双顺差”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接近3.2万亿美元放在这里,就成了人为操纵和阴谋的代名词。此外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截止2011年8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519万亿美元。
美国自2008年之后所“量化宽松”①出来的“新美元”是一种典型的劣质货币,中国持有如此庞大的劣质美元导致了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外汇占款②事实上已将将人民币基本上“美元化了”③,汇率危机、外汇储备问题的核心是人民币的货币本位定位发生了偏差。
2.3后危机期间加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近些年来中国片面的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投资热、房地产热,物价飞速上涨。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大量能源资源被浪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政府形象工程泛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都面临着调整的压力。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加工贸易和招商引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外需不振,发达国家对来自我国的投资和收购兼并活动 ,设置更多的障碍和采取更多的限制。二是在美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东亚各国之间的投资、贸易以及货币和金融合作进程加快,再次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增大,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货物进行了多起反倾销调查,造成我国企业巨额的经济损失。四是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世界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五是人民币面临的困境,人民币想要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人民币与美元的货币战争迟早有一天会打响。 3.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产业结构④,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我国第一产业矛盾的症结,在于耕地、水等资源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第二产业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矛盾的原因,是农民多,收入低。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其状况产生的原因在于有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等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城市化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相适应。
4. 相关建议看法如下
第一是坚持把优化第一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任务,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我们要学习西方大国的机械化农业,向集约式农业发展,改变以往的浪费、低效不合理模式。要实现规模经济,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多种经营,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大力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第二是加大调整加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把节约优先、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 要使我国经济发展尽快从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点。更多地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第三是大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⑤,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顺应全球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推进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应用创新和高端创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四是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旅游、房地产和高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以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第五是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鼓励文化企业跨所有制重组,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生产力和产业优势,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改善“文化民生”。
第六是强化政府在法规及制度建设和维护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严格控制政府“三公”费用大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生产服务的专门化、社会化提供制度条件;规范竞争行为,阻止地方保护行为,坚决打击走私和假冒伪劣,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和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
“错误的经济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归属。因此,与危机相比,更危险的其实是思想。”
——恩格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国与美日欧等经济强权对垒已经进入白热化,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抓住机遇,深入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基本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中国一旦错失这一历史机遇,不仅在发展水平上会落后西方一个时代,而且可能会面临来自全世界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强大压力,甚至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岛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会加入孤立和抵制中国的行列。形式很严峻,但是我们要坚信危机始终是与机遇并存,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里,已经奇迹般的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力量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我们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注释:
①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利率接近零利率,出现流动性陷阱;二是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阻碍经济复苏;三是财政赤字高企,财政债务负担沉重。
② 外汇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注意:外汇储备影响外汇占款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
③ 人民幣基本上“美元化了”:出自宋鸿兵《货币战争3》第九章--金融高边疆与人民币国际化。
④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⑤ 七大新兴产业: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3]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1年.
[4]郎咸平:《通胀危机下你过的怎么样》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
[5]丁春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挑战和机遇--“首届科学发展高端论坛”述要》,人民日报,2009年.
作者简介:梁元明(1990-),男,汉族,辽宁人,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09级财务管理。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