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应该重视对于数学情境的构建,好情境成就好课堂,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并总结有效经验,以助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56-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每个学生特点,教师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明确了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希望分析能够助力学生发展,为其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尽管其内容较为抽象,但其内容与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生活情趣丰富多样的农村而言,小学数学与其联系很多。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即为找寻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做到生活化情景教学。只有利用学生更为熟悉的场景和内容,才能更好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其更好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只有充分联络农村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集合》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的生活,在家中是谁进行家务整理的工作。整理内务是每一位学生的必须工作,教师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件进行分类,引出集合的相关概念,确保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其概念。同时,深化数学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其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内容,做好生活化情景的引入,才能更好辅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并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二、实物展示,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要求较高的学生,而低年级的学生在该方面的力量也相对较为薄弱。尽管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但教师也能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如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图片对比实物,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正方体、长方体等具体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硬纸板等材料,制作相应的教具。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感受到立体图形的要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做到直观、清晰的表达,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礎。
三、创设操作情境,提升动手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其学习专注力相对较为有限。尤其在农村区域,由于其生活相对较为丰富多彩,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较为浅薄,所以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确保学生更好投身到学习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农村低年级学生好动的性格特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具有操作性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更好提升其动手能力,达到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教学,往往学生对厘米、米这些计量单位提不及学习兴趣,认为测量单位和其实际生活没有联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设立一定的操作情景设置,通过更为生动形象地内容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感知到数学乐趣。
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黑板、课桌、铅笔盒的长度与宽度?学生往往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展开积极而热烈的学习讨论,从而构建更为热烈的学习氛围。此时,教师可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手的方式进行验证。但在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不太常用上述测量工具。所以,教师需要首先将其进行演示,并将测量用具的原理和测量单位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完成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程度上所激发,此时教师可将教学用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去验证之前对长度的猜想,从而在潜移默化间落实了教学过程。
所以,就农村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其好奇心较强,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难度相对也不大。教师必须利用好各种方法,力求调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采用多种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合理恰当的学习情境,使其在课堂的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从而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军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6(36):41-42.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61-63.
[3]董兴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93-9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56-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每个学生特点,教师要积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明确了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希望分析能够助力学生发展,为其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尽管其内容较为抽象,但其内容与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生活情趣丰富多样的农村而言,小学数学与其联系很多。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即为找寻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做到生活化情景教学。只有利用学生更为熟悉的场景和内容,才能更好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其更好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只有充分联络农村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集合》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的生活,在家中是谁进行家务整理的工作。整理内务是每一位学生的必须工作,教师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件进行分类,引出集合的相关概念,确保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其概念。同时,深化数学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其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内容,做好生活化情景的引入,才能更好辅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并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二、实物展示,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要求较高的学生,而低年级的学生在该方面的力量也相对较为薄弱。尽管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但教师也能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如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图片对比实物,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正方体、长方体等具体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硬纸板等材料,制作相应的教具。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感受到立体图形的要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做到直观、清晰的表达,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礎。
三、创设操作情境,提升动手能力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其学习专注力相对较为有限。尤其在农村区域,由于其生活相对较为丰富多彩,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较为浅薄,所以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确保学生更好投身到学习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农村低年级学生好动的性格特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具有操作性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更好提升其动手能力,达到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教学,往往学生对厘米、米这些计量单位提不及学习兴趣,认为测量单位和其实际生活没有联系。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设立一定的操作情景设置,通过更为生动形象地内容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感知到数学乐趣。
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黑板、课桌、铅笔盒的长度与宽度?学生往往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展开积极而热烈的学习讨论,从而构建更为热烈的学习氛围。此时,教师可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手的方式进行验证。但在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不太常用上述测量工具。所以,教师需要首先将其进行演示,并将测量用具的原理和测量单位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完成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程度上所激发,此时教师可将教学用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去验证之前对长度的猜想,从而在潜移默化间落实了教学过程。
所以,就农村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其好奇心较强,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难度相对也不大。教师必须利用好各种方法,力求调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采用多种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合理恰当的学习情境,使其在课堂的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从而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军辉.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6(36):41-42.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61-63.
[3]董兴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