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次公开课前,坐在学生座位边准备听课的我随意翻开学生小华的英语作业本,发现这个学生把“卧室”(bedroom)拼写错了,便给她指了出来。
公开课上,学生自行讨论时,我也参与了小华这一组的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便默默地加以提示……
这些细小的动作都让小华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上,并且在这天的日记本上将细枝末节描写得清清楚楚,其中还穿插了自己的内心独白,真实得几乎能使人看见孩子那颗朴素纯洁的心。最后她由衷地写到:“下课了,老师走了。望着她远去的身影,我不由想到,这么短短的时间里,她留给我多么美好的印象啊!她也是所有听课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
不经意的眼神,极自然随意的一个动作,我们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几乎不加任何粉饰,但由这件小事看来,这些细小的枝节却又注定能改变一个孩子的观念,能给孩子一个全新的世界。
于永正老师上课时常有摸一下学生脑袋以示鼓励的动作,贾志敏老师上课也有这种动作……然而,就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却常常令学生陡增信心,学生也由此体察出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因为我们成人用眼睛看世界,而他们则用心去看身边的世界。尽管他们的心地还很小,但就因为小,对这零碎的世界才感触越多。
合上小华的日记,我真想说,别忽略了孩子的心地,他们的需要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二
这是两个小女孩的故事。说她们小,因为她们还只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说她们小,她们确实比同龄人小多了,矮矮的个子,看上去顶多四年级的样子。然而就这么两个小女孩却做了一件令我吃惊的不小的事儿。
知道这件事,是在批改小闵的日记时。我发现前面有篇日记用铅笔改过了。这篇日记由于吐露了心声,又饱满真情,字字句句颇能牵人肺腑,因此那回我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了95分,这也是我从教多年来给学生作文打的最高分。既然批过了,为什么还去修改呢?我虽不解,但还是马上翻到她新近写的一篇日记准备批阅。这一看我着实呆了一阵,原来小闵和另外一个孩子把我给她们批了95分的两篇日记修改抄写后亲自乘车赶到常州去投给报社了!
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那是一座她们并不很熟的小城,有好心人的指点,也有不以为然的拒绝,但她们却最终亲手将两篇稿件准确地投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的稿件箱……
哪来这么大的勇气?我思索着,将这篇日记读了好几遍,内心涌动的情绪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我的眼前晃动起两个小小女孩捧着打了95分的日记笑意盈盈的眼,我甚至窥见了她们心底那份沉甸甸的惊喜……我的心有些潮湿,似乎有雾气上了我的眼睛。朦胧中,那两个小小的身影正坚定地从我的面前飘过,正待我伸手去捕捉,她们却极调皮地一笑:“老师,我们投稿去了!”
说实在话,她们的日记并不很丰满,篇章结构还有些松散,遣词造句也还稚拙,只因为她们写了真事、抒了真情,并且选择了一个常人不曾选过的角度,融入了对周围人、事的看法,但我打的95分和在学生面前对她们的褒奖却给了她们一种信心、一种力量,乃至产生了一股对成功期待的勇气。这真是令人始料不及的!
也许等待她们的不一定是成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红花谢了,果实也许没结,可贵的却是红花曾经有这份结果的心。她们走出去投稿的这一过程这一份心意已经够了,即使失败,那失败也将是一种催化剂,催动她们向人生作出新的挑战。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那么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也能打开成功之门。这里的“支点”绝非捷径之类,更不是灵丹妙药,但它的功效却比灵丹妙药来得更灵更妙,它源自教师的一种关注、一种期待。它是由许多种情绪交织而成的一种情感——传递尊重、呼唤理解、给予信任、激励鞭策……
三
那个叫小庄的女孩子平得不能再平常了。她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做任何事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默默地、细细地,极少看到她情绪有大波动的时候。
那回批她的日记,我却被小女孩真实的内心感动得无言以对,愧疚、不安,几种情绪交织成一张大网,很快地朝我罩来,而这一切只不过因一则小小的日记批语而起。她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在前三次的作文里,我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分数——85分。可以这三次作文后面,老师没有写一句批语。我非常地失望,也格外地奇怪。
为什么您不给我写评语?为什么我原来的同桌小莉得了85分您就写了批语?这些问题我左思右想,却没有找到任何原因。
你知道吗,老师,当我第一次得到85分时,我只为批到高分而高兴,没有在意到可贵的批语。在这期间,朋友们告诉我她们全有一些批语,特别是小莉,那么多批语,我真是羡慕极了。我梦想着当我第二次得到85分时批语肯定比她还多。所以,我便认认真真地写了心里话,想得到高分,后面能有那宝贵的评语。当日记发下来后,我抱着极大的希望,翻开日记本,啊,85分。我心里高兴地想,这一回八九不离十了,一定有批语。可翻到日记后面,一句批语都没有,我失望极了,心上好像被一把锋利的刀划了一下,好痛,流着血,我的心碎了。我好像得到了不及格一样,不敢面对老师、同学。可我不甘示弱,我相信总有一天老师会写批语的,是不是?
还有什么能比这种真情更能打动人的呢?由于我的大意,竟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这个孩子。此刻,面对孩子如此真心真意的渴望,做老师的还不及时作出反应,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失责啊!一时间我竟难以想象这个女孩平和如水的心境泛起狂澜于她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苦痛:“好痛,流着血,我的心碎了……”
于是我认真地在她的这篇日记下写下了百字批语: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在每个同学的本子上写上批语。其实你的好学老师始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千万别为没写上批语而难过。85分是对你的日记的最好评价,原谅老师以前没在你的本子上留下只言片语。你的这份心老师会永远记住!
写完批语,内心并不轻松,我甚至有些后悔用“时间”来搪塞。我不知道由于“时间关系”,平时对所有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是否忽略太多。这实在不只是批语的问题!它分明传递着一种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交流的信息,以期从中获取些什么。我曾试着心安理得地想,常规上又没作这种要求,我能给部分学生写上批语已很不错了。但我不能心安理得,学生的需求合情合理,做老师的怎能不为之创造条件呢?或许于我而言这只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补白,但有时却为学生人格的崛起输送了一点新的活力,至少他们会感觉到老师正走下神圣的讲坛,融入他们之中。因此在以后的日子,必要之时,我不会吝惜笔墨,哪怕一个字回复学生也好。学生不常在日记本上征询我的意见吗?“老师,您看这样行不行?”“行!”
真的,不再让批语风波又起,但我渴望另起一波又一波……
四
出差之前,我关照班长每日布置一些抄写词语的笔头作业,并叮嘱她叫上班上的几个好学生将每天的作业批改一下。
出差归来,看到了办公桌上小山似的作业。
我打开了第一本语文作业本,批改之前,我特意看了看班长批改的作业。小班长龙飞凤舞的“优”字令我忍不住轻笑了一下——她还真能模仿我呀!
第二本作业是小Z的,这个学生平时的作业还不错。但闯入我眼帘的却是小班长重重的“重做”二字,还加了个感叹号。哈,比我厉害多了!
我突然之间对小班长批改的作业感起兴趣来。作业本一本本地被我翻过,小班长在学生本子上留下的批改痕迹也在我眼前闪了又去,去了又闪。
看,不但批了“优”,还带了星号,数了数,最多的竟达五颗之多!好像我平时也从未突破五颗星,小班长还真能学呀!
哈,连“Good”都用上了!三年级的小毛头,才学了几天英语呀,英语老师见了肯定很开心!
我忍不住将这些发现告诉同办公室的老师,还颇得意的笑了笑。
然而我的笑容终于在小H的作业本前凝固了,我的小班长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一行字:“生病了也做,真棒!”外加“优”字和“Good”,把所有学过的评价符号都用上了!
我问小班长:“你怎么想到这么批改小朋友的作业的?”
“学老师呀。”
“这些批改符号老师可没教你用呀。”
“我们喜欢。每次您在我们的本子上批上星号,我们可高兴了。我们经常比谁的星号多呢!我想我在小朋友的作业本上批上‘Good’,他们会更开心的。”
“你怎么想到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一句话的?”
“那次小Z病了,他不但完成了作业,还坚持上课,我很感动。再说了,这样做就像在和小伙伴聊天一样,挺有意思的。”
我有这样批过学生的作业吗?不错,这么多年教师做下来,我批改了学生的无数本作业,时时感到给学生多加几颗星号已是给足面子了。然而由今天看来,我留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批改等第俨然成了一个个毫不动情的象形符号,因为批得久了,也多了,也机械了,星号再多,也许也只是符号而已!
小班长在我外出之际,“滥用”着我给的权力,在同学的作业本上尽情泼洒,恨不能把看家本领都施展出来。我想象着小班长一脸自得的表情,想象着她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五
今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美化自己的房间。
一番交流之后,如何来设计“美化自己的房间”这个活动项目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想到的点子。
有的说:画平面图。
有的说:制作模型。
两种答案被我书写在黑板上之后,我发现原先高举的小手纷纷放了下来。看来学生的意见还是比较集中的。
我看看才两种方式,未免单调了些,并且这与我预设的设计方式也有一些差异,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两种方法。”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用文字描述,方案设计。相信学生会有兴趣。
接下来的环节是对以上四种方式进行投票,以便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很快,投票的结果出来了。赞成“画平面图”的有28人,赞成“制作模型”的有13人,赞成“用文字描述”的人数为“0”,赞成“方案设计”的有7人。
学生看看黑板上投票的情况,有些同情地看着我。我虽然想到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还是有些意外。
这时,有学生举手“揭发”:“老师,我们全班一共有50人,但上面总的票数只有48,还有2人没有投票。”
我一看,果然是这样,于是我示意两位没投票的学生:“考虑好了吗?还是决定放弃投票?”
这两位都是女生,她们先后指指黑板:“我赞成用文字描述。”哦,“0”终于被打破了。
可能由于给我投票的人数低于给学生投的吧,此时的学生很想知道接下来我会如何想办法说服他们接受我的建议。
我笑笑,随即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看来蒋老师的fans不多啊。不过不要紧,只要你们喜欢就行。接下来,我们大家就根据自己的选择行动吧!”
下课了,可我的眼前还不时回放着刚才投票的情形。
这次投票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老师没有学生高明?还是教师的意志本来就不代表学生的意志?还是,这样的投票让教师威信大跌?
想了再想,我突然觉得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想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能让学生感觉到这堂课的乐趣。
一时间,我觉得自己是真真切切地生活在他们中间了。
(蒋惠琴,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2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