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煤燃烧/热解双反应器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来源 :燃料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测量了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煤燃烧/热解冷模反应器中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分布,其中提升管的内径为100mm、高为6m;立管内径为44mm、高为3m,热解室的截面为200mm×200mm、高为770mm.分别考察了提升管内的表观气速Ur、循环量Gs、加到热解室内的松动气量Qa以及初始装料量G等对系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立管底部阀门开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Ur的增加,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梯度都趋于减小;在提升管内表观气速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循环量Gs的增加,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分布也随之增大;加到
其他文献
用热重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电石渣的催化煤燃烧特性,发现电石渣对晋城煤的着火温度和固定碳燃尽率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随添加量的增加助燃作用增强.采用干法混合方式添
本实验采用WK11模型化合物及ND褐煤和IL烟煤, 在含有吡啶的水、环己烷、甲苯双溶液系统中研究其吸附和溶胀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在稀溶液条件下吡啶吸附量和溶胀率都很低,而且
400 ℃~460 ℃,400 h-1~1 600 h-1,O2/CH3OH(mol ratio)=0.10~0.25,H2O/CH3OH(mol ratio) =1.0~1.8下,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用BSD-2A型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Zn-Cr/CeO2-ZrO2
【正】 英语语法课,有作为独立的理论课的,也有作为语言实践课的一环的。作为理论课,当然讲理论。作为实践课的一环,要不要讲理论?讲到什么地步?怎么讲?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