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体验;感悟;情
境;资料;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35—01
学生品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它有赖于学生由外而内的情感体验、自我反省、内化养成。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进行感悟,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体验、感悟进行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创设情境,有效促进感悟
思想品德的知识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要将深奥的知识转化为浅显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因为学生对这一社会性质不理解,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化矛盾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上课铃响后,两名课代表因给老师交作业迟到了。笔者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这两名学生迟到了,要想上课有条件,必须把他们今天所有的东西交给笔者,包括身上的钱。学生们都很惊讶,但笔者仍一本正经地说,若不交东西这节课就不上了。在笔者的“威胁”下,这两名学生极不情愿地交出了自己的东西。然后,笔者开始讲课,但同学们对笔者产生了抵触情绪。一名迟到的课代表举起手说:“老师,我可以拿一下书吗?”笔者回答说“不行”。学生们的情绪开始激愤起来。笔者提高嗓门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们没资格再和我讨价还价。”这下学生全都愤怒了。这时,笔者让学生谈对笔者做法的看法。学生个个站起来慷慨激昂。笔者如释重负地向学生讲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处境就像今天他们在课堂上的境遇,我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无领土自主权、无人权尊严,广大人民受帝国主义国家的奴役、压迫,国家四分五裂,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恍然大悟。笔者接着分析为什么当时中国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得出结论:中国必须强盛,否则会重蹈历史覆辙,而国家的富强须靠我们的不断努力。这样的情境充满“火药味”,但通过矛盾冲突,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知识的真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比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事非观不太明确,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仅凭说教是不够的,教师还需通过对比鲜明的资料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到《珍爱生命》的内容时,资料呈现了一学生因与父母发生一点小矛盾而自杀,学生看完后不但没有表示惋惜,而且说太爽了。因此,笔者播放了5·12大地震中的一些生命奇迹,重点播放了一个残疾乞丐在银行把乞讨来的钱换成一百元钱捐献给灾区的资料。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活着,还应该为社会作贡献,因而要珍爱生命。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中辨别了是非,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想易偏激,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对一些问题教师如果说多了,他们更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讲到“学会竞争与合作”这一问题时,笔者一改过去谈论说教的方式,让学生续写“瞎子和瘸子遇到火灾应如何逃出去”。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写了他们各自利用其优势逃了出去,但经过大家的讨论,这样他们无论如何独自也逃不出去。学生最后一致认为,只有两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才是唯一逃生的办法。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情况下较自私,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通过续写这个故事,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尝试与他人合作。
总之,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境;资料;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0(B)—0035—01
学生品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它有赖于学生由外而内的情感体验、自我反省、内化养成。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进行感悟,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体验、感悟进行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创设情境,有效促进感悟
思想品德的知识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要将深奥的知识转化为浅显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因为学生对这一社会性质不理解,所以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化矛盾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上课铃响后,两名课代表因给老师交作业迟到了。笔者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这两名学生迟到了,要想上课有条件,必须把他们今天所有的东西交给笔者,包括身上的钱。学生们都很惊讶,但笔者仍一本正经地说,若不交东西这节课就不上了。在笔者的“威胁”下,这两名学生极不情愿地交出了自己的东西。然后,笔者开始讲课,但同学们对笔者产生了抵触情绪。一名迟到的课代表举起手说:“老师,我可以拿一下书吗?”笔者回答说“不行”。学生们的情绪开始激愤起来。笔者提高嗓门说:“我已经决定了,你们没资格再和我讨价还价。”这下学生全都愤怒了。这时,笔者让学生谈对笔者做法的看法。学生个个站起来慷慨激昂。笔者如释重负地向学生讲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处境就像今天他们在课堂上的境遇,我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无领土自主权、无人权尊严,广大人民受帝国主义国家的奴役、压迫,国家四分五裂,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恍然大悟。笔者接着分析为什么当时中国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得出结论:中国必须强盛,否则会重蹈历史覆辙,而国家的富强须靠我们的不断努力。这样的情境充满“火药味”,但通过矛盾冲突,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知识的真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比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事非观不太明确,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仅凭说教是不够的,教师还需通过对比鲜明的资料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到《珍爱生命》的内容时,资料呈现了一学生因与父母发生一点小矛盾而自杀,学生看完后不但没有表示惋惜,而且说太爽了。因此,笔者播放了5·12大地震中的一些生命奇迹,重点播放了一个残疾乞丐在银行把乞讨来的钱换成一百元钱捐献给灾区的资料。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活着,还应该为社会作贡献,因而要珍爱生命。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中辨别了是非,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想易偏激,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对一些问题教师如果说多了,他们更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讲到“学会竞争与合作”这一问题时,笔者一改过去谈论说教的方式,让学生续写“瞎子和瘸子遇到火灾应如何逃出去”。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写了他们各自利用其优势逃了出去,但经过大家的讨论,这样他们无论如何独自也逃不出去。学生最后一致认为,只有两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才是唯一逃生的办法。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情况下较自私,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通过续写这个故事,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尝试与他人合作。
总之,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