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精美文章 提高语文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此谚语乃经验之谈。它不仅表明了读诗与作诗的关系,而且揭示了朗读对于提高一般写作能力的辅助作用。人的感情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人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只有人能尽善尽美地领悟对方的感情。作为中学生,他们在阅读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也不可能自始自终随着作者的感情脉搏一起跳动,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
  一、倡导个性化阅读,绽放个性风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首先教学目标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室里,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不同的心理,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每一个读者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直觉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作品,不一定非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诵读涵泳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还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善于抓住在阅读过程中的直觉,忠实于在阅读对话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二、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在我看来,阅读应该是来自外部的间接经验,写作应该是直接经验的外化表现。
  阅读中的“知”,所面对的只是文本所透漏的经过作者筛选的信息,这就要求读者具备相应的生活准备才能产生与文本的共鸣。而写作中的“知”则是包括阅读在内的众多生活体验的总和,相较而言,阅读作为间接经验能被读者接受的部分应该是极少的,所以一个人读的书再多也不能保证他能进行写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少,这时的阅读应该是引导他们建立课文与生活体验相的纽带。所以不应该着急让学生动笔,而是应该先让学生体会生活。把激发体验、活跃思维等引导放到写作文之前去做,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推论,在阅读和写作中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生活准备,在阅读中这种准备只是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程度而已,而在写作中这种生活准备却是写出独特感受的必备基础,即起着关键作用的决定因素,没有这种生活准备的写作只能是流于表面的写作。我们在课堂上,其实没有办法给与学生生活的准备,我们能做到的其实是一种使阅读和写作关联起来的指导工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让学生分析每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创作方法,每阅读一篇文章其实就是告诉给学生一种写作的思路。
  三、作文课的主导思想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在课文赏析教学时,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能真切地感受到朱自清先生在“无人理会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孤独”时却努力寻求内心的宁静的生活态度,能真切感受到史铁生“即使躯体受到摧残,也要坚忍不拔地活下去,并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的人生真谛,能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为治疗中华民族精神疾痛而痛苦孤独的精神追求,以及墨子、勾践、邹忌等的智慧和英雄的气质……并且将这些写入自己的作文;那么,学生的作文无疑会放射出宝石光芒般的亮丽色彩。是的,学生的作文固然要写出生活的“真”;然而,当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生活的能力,缺乏一定的生活真实感受时,能对课文里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经典”)有自己的真切感悟,从而提高了对生活思考和感受的能力,写出的作文难道就不是“生活的真”吗?生活的真,一方面是自身经历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则是内心世界的真切感受,因为任何人都是“吾生也有涯”,能对古往今来的文化名流的经历有自己的真切感悟,不也是一种间接的“生活的真”吗?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无限丰富的人生经历,却可以通过阅读来延长生命,增加自己的人生经历,先贤圣达们留下的这些经典正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后人如何去延续对生命的感悟。
  四、开启兴趣之门,激发阅读的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想像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阅读的欲望。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
  记得魏书生老师给自己提出过这样一个要求: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那么我要说,每堂课都要触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我们的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感于此言,所以我要说,让语文教学中永远荡漾着情和爱的活水!
  (作者单位:河南省鲁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美术教学的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同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低层次的“美丽创造”,更好地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