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本质上不是管制人,而是成就人。
——题记
上海市新场中学位于浦东新区新场古镇的东南区。创办于1944年,前身是私立乐育初级中学。1956年9月转为公办学校,更名为“新场初级中学”;1958年9月,设立高中部,正式定名为“新场中学”。2000年4月原南汇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新场中学;2003年9月,新场中学初中部撤销,原初中部教师全部转入高中部就职。2004年第二职业学校因生源枯竭停办,原职业高中的教师全部转入普教高中部就职。自此,新场中学成为一所真正意义的高级中学,高中规模也较过去扩大,但师资结构却完全不匹配。可以说,这时候新场中学在发展史上遭遇了比资金短缺更严重的“师资危机”!2003年高考,新场中学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严重失利了:全校本科上线人数只有7人,上线率仅有3.32%。可以想象,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膨胀的时代,新场中学面临的压力有多大!一时间,社会各种质疑汹涌而来:新场中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历史期待新场中学尽快给一个答案,历史期待有一个能人为新场中学把舵!
2004年5月,尤庆荣同志临危受命,接任新场中学校长一职。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他……
果然,尤庆荣校长不负众望。弹指一挥间,短短三年,他引领新场中学硬是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从2006年开始,新场中学迎来了全面的复苏:校园环境旧貌变新颜,教学设施先进达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飞跃,社会声誉直线上升,学生学科竞赛大面积丰收,教师专业发展势头良好,综合性集体荣誉纷至沓来,学校成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老实说,接手一个发展势头正盛的学校,把它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也许并不值得惊讶,但是短时间把一个濒临绝境的学校办得如此有声有色,确实堪称奇迹!追寻尤校长办校的历程,无疑会受到颇有价值的启示。
温暖的信任之情
和尤校长聊起当初上任时的心情,这位身高一米八三,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的魁梧的男人会少有的神色凝重。他坦率地说,压力真的很大,生源素质偏低,师资短缺,资金短缺,正常开课几乎都面临困难。再说,首次当一校之长,脑子里面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只是不服输的年轻气盛。
如何把新场中学办好?他知道,学校办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虽然新场中学在体制变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容回避的“师资短板”,但是新场中学的美好未来只能依靠这些教师去拼搏。既然新场中学已经走到最低谷,那么,只要凝聚起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纵然专业水平较低,也能够推动学校前行。
用什么凝聚人心?深受古典文化影响的尤校长想到了“仁爱”二字。他知道,让教师投入工作的最好办法不是鞭策,而是“知遇”。让老师们感受到真诚的信任,感受到“礼遇”,他们情感上就会对学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于是,尤校长上任伊始力推“仁爱计划”,在办学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学校不惜压缩行政办公经费,优先解决教师生活困难。无论是安排班车接送上下班、照顾安排教师子女上学,还是教师购房、家属看病等等,凡是教师的困难,尤校长必会竭尽所能,或亲自出面解决,或安排专人落实。正是因为许多事情亲自过问,渐渐地,尤校长的脑子里面完整留下了全校老师的家庭情况记录。有时候,他与老师交流中会不经意问起家庭成员的情况,令老师大加赞叹:校长记忆超好!校长真好!
当然,时至今日,老师们最难忘的还是尤校长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你能行,你没有问题!”——不论做什么工作,一旦老师面露难色,尤校长总会面带微笑,目光里饱含信任地说这句话。老师们说:“尤校长安排工作你没法拒绝。我们都深知自己的专业能力多么有限,可是校长总是用这句话鼓舞我们,心里面既温暖又倍感压力。一想到校长这么信任自己,就觉得必须努力工作,不能让校长失望。”
凌萍老师原来在职业高中教数学,并入普高以后,感觉课程难度加大,很担忧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可是尤校长看中她的踏实作风,直接安排她担任年级组长。于是,凌老师的教学自信心倍增。她带领一个年级组循环教学两轮,教学成绩稳步提升。2009年新场中学文、理科高考状元全部出自凌老师的班级。
青年语文教师王丽站上讲坛不过十年,可是已经连续带教了五届高三毕业班,2011年她带教的两个班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全部超市平均分。因为家中孩子尚幼,家庭负担较重,王老师每年教完高三都特别想回到高一。可是每年面对尤校长的挽留,王丽老师又二话没说地继续教高三了,因为她实在无法拒绝校长的信任。
赵陈云、李桂霞夫妇2004年由外地应聘来到新场中学。基于他们工作出色,尤校长第二年即安排赵陈云担任物理学科教研组组长,李桂霞出任高三年级组组长。不久,赵老师指导的学生参加上海市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全市仅4人),一举成就了新场中学的物理学科品牌。曾少华是从湖南引进的物理教师,试教的时候显露出厚实的教学功底,尤校长马上拍板让他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的信任,激发了曾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激情。在他的倾力投入和悉心教学下,2004年至2006年三届毕业生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物理学科一跃成为区内的强势学科。
人心在真诚的关怀与信任中重新凝聚起来,“新中”在温暖的关怀与信任中重新起航。
温馨的成功之路
教育是一门科学,仅靠热情是不能成就真正的教育事业。所以,当全校教师鼓起了工作的干劲以后,尤校长开始思考新场中学“起飞”的策略。此刻,尤校长想起了前贤创办乐育中学之初的历史。尽管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已在文革中遗失殆尽,可是残存的石碑上的“乐育”二字还是让尤校长获得了灵感。他细细地品味这两个字的含义——以培育有用人才为人间乐事——这不是在解释教师的人生价值吗?是啊,让教师拥有教学成功的快乐感,他就会拥有对新场中学强烈而持久的归属感。这一刻,尤校长的脑海里涌现了渐渐清晰的办学思路。
翻阅许多教育专家的专著,感悟他们的深邃思想,尤校长深深认识到:教师的人格本质是所有知识分子共有的,即人格受到尊重,专业得到发展。他思考着通过对教师精神生活、价值目标、行为方式的疏导来达成教师对学校价值的认同,结合先前的经验,尝试营造一种尊重教师的价值环境。经过学校领导层的反复磨合,新场中学确立以信任、理解;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帮助、支持这十个关键词架构起人性化管理的框架,让教师有了平等对话的精神平台和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 在温暖的氛围中,新场中学的教师开始有了归属感,有了一种“我是新中人”的自豪感、幸福感。但熟读马斯洛心理学著作的尤校长并没有满足,他知道,“人的潜能和价值实现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感”,要让新场中学的老师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必须让教师形成对专业价值的认同,并勇于提升个体价值。于是,尤校长精心谋划,提出了学校发展战略和策略:
1. 引领、导向,创设氛围。2006年,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复苏,尤校长不失时机地提出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战略。他要借此机会,和老师们建立共同愿景,让他们看到学校发展的美好明天,把内驱力激发出来,使得教师有主动追求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行动。根据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各项考核要求,每一个老师都不得不以更高的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拓展课、研究课程居然让不太自信的老师们陆陆续续开发出来,并有声有色地实施了。
2. 树立团队和个体的典型。对于想发展、有愿望,有基础的团队和个人学校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走在前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尤校长常常鼓励教师,只要你们想学习,想进步,学校全力提供条件。于是,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新场中学的老师围着教研员打听最近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书籍,打听哪里有听课学习的机会。末了,他们都会自豪地丢下一句口头禅:“我们校长支持我们学习!”让其他学校的老师羡慕不已。
谭念慈老师是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她积极努力,专业成长非常快。学校就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她锻炼。2008年10月,只有三年教龄的谭老师作为区内唯一代表参加上海市英语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2009年9月,谭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2010年6月,谭老师参加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全国统一选拔考试,获得赴英国布莱顿大学为期十二周的培训机会,尤校长毫不犹豫准假三个月。同时考虑到谭老师经济条件不好,学校出资解决她的往返机票费用,又预支三万元现金借给谭老师缴纳学习生活费,允其回来以后逐月偿还。临到送谭老师出发的时候,尤校长特别叮嘱: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回来奖励你!果然,谭老师学成回来捧上“优秀学员”证书,学校再次慨然奖励谭老师一万元。
3. 搭设平台,尽一切可能为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机会。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和挖掘的资源,把很多专家、名师请进校园,和教师零距离接触,在专业上予以指导,从而使教师增强了专业发展的信心。
2006年12月,新场中学与百年名校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正式结对办学。尤校长除了自己每月1∽2次参加南模的各种会议,虚心取经外,还每学期派1∽2名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干部到南模挂职锻炼。为了充分接受南模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学校每年教学节都请南模的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选派青年教师向南模名师拜师结对;两校教研组长、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结对,定期开展活动。
凡此种种,用职业的成功引领教师的发展,尤校长精心为每一位老师铺就了一条温馨的成功之路。新场中学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比2003年全校仅有一名体育教师入选区级学科带头人,现在,全校已经有两位老师成为全区学科带头人,17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更有一大批曾经存在专业局限的老师已然成长为新场中学教坛上的生力军。
温润的文化之舟
2009年11月,新场中学顺利通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终结评审。了解新场中学过去的人,无不对尤校长竖起大拇指。可是,尤校长却没有半点轻松。在申报评审的过程中,他走访参观了沪上许多名校,深深感受到新场中学距离名校的差距。显然,他想把新场中学打造成一所独具特色的现代名校。他不怀疑自己的勤恳努力,但是总感觉自己距离名校教育大师们有一段距离。他知道,这是办学思想上的差距,必须通过学习来弥补。于是,尤校长报名并入选了上海市首期优秀青年校长培养工程;报名并入选了第1期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第八期海外高级研修班暨全国优秀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芬兰培训;报名并入选了上海市第3期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他怀着一种空前的渴望深入地学习研究海内外各类学校办学的经验,深入地思考新场中学未来。
在一种深刻的思想蜕变中,他反复地在内心自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到学校来?学校能给他们什么?就是从这种基于人的教育的逻辑起点去思考,尤校长豁然感悟了教育的真谛:师生的发展是学校追求的恒久的目标,而发展需要有一个和谐、温馨、愉悦的环境,学校的任务就是要营造环境,搭建舞台,促成师生的成长。放眼世界教育的发展史,尤校长深知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以文化管理学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文化的浸润需要载体,所以新场中学必须是一艘“温润的文化之舟”。
思路打开了,那些抽象的关于“文化”的词语因此变得具体起来。结合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实的需要,尤校长开始着力从管理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构建独具特色的新中文化。
构建管理文化。确定“服务、责任、效率、大局”八字方针。尤校长组织中层干部对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筛选,修订,根据新的办学思想,制订新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加强所有制度的落实,对各处室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管理实效。调整、充实管理层干部,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新型管理体系。
构建校园文化。首先,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融入文化的气息和文化的内涵,创建秉承传统文化的乐育石、达明桥以及四大教育功能园:根园、思园、梦园、静园。以此涵养学生探寻历史文化之根,探究科学文化真理,追求人生理想。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校园节日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等多元文化,使校园有生机、有品位。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举办全校性的“体育节”和“文化艺术节”。为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尤校长亲自到球场和学生一起踢球,亲自登上舞台与师生高歌吟唱。校园的文化气息因此越加浓厚,师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此为契机,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如“新乐合唱团”、“健美操俱乐部”、“篮球社”、“书画协会”、“棋艺社”、“街舞社”、“新场古镇文化研究社”、“爱心社”、“音乐欣赏社”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构建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核心是敬业乐育。学校从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入手,倡导合作研究,协同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教学反思、行为改进的制度,制定有效教学的标准,编制具有新中特点的有效作业册。改革学业检测评价体系,现已形成了学生问卷分析、学生学习质量档案、班级学习质量档案的常态评价管理模式。
构建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的聚焦点是乐学达明。构建以“四明四至(明理至真、明德至善、明趣至美,明识至智)”为目标的德育工作立体框架,开发相应的德育校本教材,整体推进“达明”教育。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自我育德,自主管理,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综合素养,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启动学生导航计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构建课程文化。学校确立的课程文化包括三个基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弹性化、研究型课程特色化。学校逐步完善国家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开发与培育一批成熟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一些适合新中学生的具有新中鲜明特点的高质量校本教材。到目前为止,新场中学已经开发定型的自主性拓展兴趣类课程已达51门,而拓展型、研究型选修课程完全覆盖八大学习领域,达到260门。
两年来,通过大张旗鼓在五个方面创建“文化”、孕育“文化”。“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崭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开始深入到每个新中人的心底。前不久,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为陷入早恋而荒废学业,成绩直落千丈,他自己已经完全丧失了学习信心,家长也万念俱灭,不抱希望。于是孩子申请,家长同意,准备退学。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往年,由于担心影响学校成绩,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无不会“热烈欢送”。但这一次竟没有一个老师马上同意。因为在“文化育人”的新中人观念里,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成就一个学生的人生才是最大的价值追求。所以班主任找家长谈心,找学生谈心;谈不好,没关系,可以先回家想两天,先不要办退学。一个星期过去了,学生还是无动于衷,校长急了,打电话找来学生直接谈心,家长感动了,学生也终于感动了。重新回到课堂,学生的精神面貌已与往日判若两人了。
这个事实证明,新中这艘“温润的文化之舟”已初具形态。有尤校长的精心把舵,有新中人的真诚努力,它必将发育成一艘具备现代特质又富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教育之舟”,它将义无返顾地驶入大江大海,驶向世界、驶向未来。
在白墙灰瓦的新场古镇东南的区域,绿树丛荫簇拥着一片方正的红色现代建筑,它就是新场中学。阳光下,这片红色的建筑里泛着暖暖的春意,寄寓着尤校长温暖的情怀,也寄寓着新中人温润的教育之梦。
——题记
上海市新场中学位于浦东新区新场古镇的东南区。创办于1944年,前身是私立乐育初级中学。1956年9月转为公办学校,更名为“新场初级中学”;1958年9月,设立高中部,正式定名为“新场中学”。2000年4月原南汇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新场中学;2003年9月,新场中学初中部撤销,原初中部教师全部转入高中部就职。2004年第二职业学校因生源枯竭停办,原职业高中的教师全部转入普教高中部就职。自此,新场中学成为一所真正意义的高级中学,高中规模也较过去扩大,但师资结构却完全不匹配。可以说,这时候新场中学在发展史上遭遇了比资金短缺更严重的“师资危机”!2003年高考,新场中学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严重失利了:全校本科上线人数只有7人,上线率仅有3.32%。可以想象,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膨胀的时代,新场中学面临的压力有多大!一时间,社会各种质疑汹涌而来:新场中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历史期待新场中学尽快给一个答案,历史期待有一个能人为新场中学把舵!
2004年5月,尤庆荣同志临危受命,接任新场中学校长一职。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他……
果然,尤庆荣校长不负众望。弹指一挥间,短短三年,他引领新场中学硬是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从2006年开始,新场中学迎来了全面的复苏:校园环境旧貌变新颜,教学设施先进达标,高考成绩一年一个飞跃,社会声誉直线上升,学生学科竞赛大面积丰收,教师专业发展势头良好,综合性集体荣誉纷至沓来,学校成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老实说,接手一个发展势头正盛的学校,把它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也许并不值得惊讶,但是短时间把一个濒临绝境的学校办得如此有声有色,确实堪称奇迹!追寻尤校长办校的历程,无疑会受到颇有价值的启示。
温暖的信任之情
和尤校长聊起当初上任时的心情,这位身高一米八三,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的魁梧的男人会少有的神色凝重。他坦率地说,压力真的很大,生源素质偏低,师资短缺,资金短缺,正常开课几乎都面临困难。再说,首次当一校之长,脑子里面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只是不服输的年轻气盛。
如何把新场中学办好?他知道,学校办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虽然新场中学在体制变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容回避的“师资短板”,但是新场中学的美好未来只能依靠这些教师去拼搏。既然新场中学已经走到最低谷,那么,只要凝聚起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纵然专业水平较低,也能够推动学校前行。
用什么凝聚人心?深受古典文化影响的尤校长想到了“仁爱”二字。他知道,让教师投入工作的最好办法不是鞭策,而是“知遇”。让老师们感受到真诚的信任,感受到“礼遇”,他们情感上就会对学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于是,尤校长上任伊始力推“仁爱计划”,在办学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学校不惜压缩行政办公经费,优先解决教师生活困难。无论是安排班车接送上下班、照顾安排教师子女上学,还是教师购房、家属看病等等,凡是教师的困难,尤校长必会竭尽所能,或亲自出面解决,或安排专人落实。正是因为许多事情亲自过问,渐渐地,尤校长的脑子里面完整留下了全校老师的家庭情况记录。有时候,他与老师交流中会不经意问起家庭成员的情况,令老师大加赞叹:校长记忆超好!校长真好!
当然,时至今日,老师们最难忘的还是尤校长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你能行,你没有问题!”——不论做什么工作,一旦老师面露难色,尤校长总会面带微笑,目光里饱含信任地说这句话。老师们说:“尤校长安排工作你没法拒绝。我们都深知自己的专业能力多么有限,可是校长总是用这句话鼓舞我们,心里面既温暖又倍感压力。一想到校长这么信任自己,就觉得必须努力工作,不能让校长失望。”
凌萍老师原来在职业高中教数学,并入普高以后,感觉课程难度加大,很担忧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可是尤校长看中她的踏实作风,直接安排她担任年级组长。于是,凌老师的教学自信心倍增。她带领一个年级组循环教学两轮,教学成绩稳步提升。2009年新场中学文、理科高考状元全部出自凌老师的班级。
青年语文教师王丽站上讲坛不过十年,可是已经连续带教了五届高三毕业班,2011年她带教的两个班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全部超市平均分。因为家中孩子尚幼,家庭负担较重,王老师每年教完高三都特别想回到高一。可是每年面对尤校长的挽留,王丽老师又二话没说地继续教高三了,因为她实在无法拒绝校长的信任。
赵陈云、李桂霞夫妇2004年由外地应聘来到新场中学。基于他们工作出色,尤校长第二年即安排赵陈云担任物理学科教研组组长,李桂霞出任高三年级组组长。不久,赵老师指导的学生参加上海市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全市仅4人),一举成就了新场中学的物理学科品牌。曾少华是从湖南引进的物理教师,试教的时候显露出厚实的教学功底,尤校长马上拍板让他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学校的信任,激发了曾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激情。在他的倾力投入和悉心教学下,2004年至2006年三届毕业生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物理学科一跃成为区内的强势学科。
人心在真诚的关怀与信任中重新凝聚起来,“新中”在温暖的关怀与信任中重新起航。
温馨的成功之路
教育是一门科学,仅靠热情是不能成就真正的教育事业。所以,当全校教师鼓起了工作的干劲以后,尤校长开始思考新场中学“起飞”的策略。此刻,尤校长想起了前贤创办乐育中学之初的历史。尽管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已在文革中遗失殆尽,可是残存的石碑上的“乐育”二字还是让尤校长获得了灵感。他细细地品味这两个字的含义——以培育有用人才为人间乐事——这不是在解释教师的人生价值吗?是啊,让教师拥有教学成功的快乐感,他就会拥有对新场中学强烈而持久的归属感。这一刻,尤校长的脑海里涌现了渐渐清晰的办学思路。
翻阅许多教育专家的专著,感悟他们的深邃思想,尤校长深深认识到:教师的人格本质是所有知识分子共有的,即人格受到尊重,专业得到发展。他思考着通过对教师精神生活、价值目标、行为方式的疏导来达成教师对学校价值的认同,结合先前的经验,尝试营造一种尊重教师的价值环境。经过学校领导层的反复磨合,新场中学确立以信任、理解;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帮助、支持这十个关键词架构起人性化管理的框架,让教师有了平等对话的精神平台和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 在温暖的氛围中,新场中学的教师开始有了归属感,有了一种“我是新中人”的自豪感、幸福感。但熟读马斯洛心理学著作的尤校长并没有满足,他知道,“人的潜能和价值实现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感”,要让新场中学的老师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必须让教师形成对专业价值的认同,并勇于提升个体价值。于是,尤校长精心谋划,提出了学校发展战略和策略:
1. 引领、导向,创设氛围。2006年,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复苏,尤校长不失时机地提出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战略。他要借此机会,和老师们建立共同愿景,让他们看到学校发展的美好明天,把内驱力激发出来,使得教师有主动追求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行动。根据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各项考核要求,每一个老师都不得不以更高的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拓展课、研究课程居然让不太自信的老师们陆陆续续开发出来,并有声有色地实施了。
2. 树立团队和个体的典型。对于想发展、有愿望,有基础的团队和个人学校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走在前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尤校长常常鼓励教师,只要你们想学习,想进步,学校全力提供条件。于是,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新场中学的老师围着教研员打听最近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书籍,打听哪里有听课学习的机会。末了,他们都会自豪地丢下一句口头禅:“我们校长支持我们学习!”让其他学校的老师羡慕不已。
谭念慈老师是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她积极努力,专业成长非常快。学校就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她锻炼。2008年10月,只有三年教龄的谭老师作为区内唯一代表参加上海市英语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2009年9月,谭老师参加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2010年6月,谭老师参加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全国统一选拔考试,获得赴英国布莱顿大学为期十二周的培训机会,尤校长毫不犹豫准假三个月。同时考虑到谭老师经济条件不好,学校出资解决她的往返机票费用,又预支三万元现金借给谭老师缴纳学习生活费,允其回来以后逐月偿还。临到送谭老师出发的时候,尤校长特别叮嘱: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回来奖励你!果然,谭老师学成回来捧上“优秀学员”证书,学校再次慨然奖励谭老师一万元。
3. 搭设平台,尽一切可能为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机会。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和挖掘的资源,把很多专家、名师请进校园,和教师零距离接触,在专业上予以指导,从而使教师增强了专业发展的信心。
2006年12月,新场中学与百年名校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正式结对办学。尤校长除了自己每月1∽2次参加南模的各种会议,虚心取经外,还每学期派1∽2名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干部到南模挂职锻炼。为了充分接受南模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学校每年教学节都请南模的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选派青年教师向南模名师拜师结对;两校教研组长、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结对,定期开展活动。
凡此种种,用职业的成功引领教师的发展,尤校长精心为每一位老师铺就了一条温馨的成功之路。新场中学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比2003年全校仅有一名体育教师入选区级学科带头人,现在,全校已经有两位老师成为全区学科带头人,17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更有一大批曾经存在专业局限的老师已然成长为新场中学教坛上的生力军。
温润的文化之舟
2009年11月,新场中学顺利通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终结评审。了解新场中学过去的人,无不对尤校长竖起大拇指。可是,尤校长却没有半点轻松。在申报评审的过程中,他走访参观了沪上许多名校,深深感受到新场中学距离名校的差距。显然,他想把新场中学打造成一所独具特色的现代名校。他不怀疑自己的勤恳努力,但是总感觉自己距离名校教育大师们有一段距离。他知道,这是办学思想上的差距,必须通过学习来弥补。于是,尤校长报名并入选了上海市首期优秀青年校长培养工程;报名并入选了第1期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第八期海外高级研修班暨全国优秀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芬兰培训;报名并入选了上海市第3期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他怀着一种空前的渴望深入地学习研究海内外各类学校办学的经验,深入地思考新场中学未来。
在一种深刻的思想蜕变中,他反复地在内心自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到学校来?学校能给他们什么?就是从这种基于人的教育的逻辑起点去思考,尤校长豁然感悟了教育的真谛:师生的发展是学校追求的恒久的目标,而发展需要有一个和谐、温馨、愉悦的环境,学校的任务就是要营造环境,搭建舞台,促成师生的成长。放眼世界教育的发展史,尤校长深知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以文化管理学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文化的浸润需要载体,所以新场中学必须是一艘“温润的文化之舟”。
思路打开了,那些抽象的关于“文化”的词语因此变得具体起来。结合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实的需要,尤校长开始着力从管理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构建独具特色的新中文化。
构建管理文化。确定“服务、责任、效率、大局”八字方针。尤校长组织中层干部对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筛选,修订,根据新的办学思想,制订新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加强所有制度的落实,对各处室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管理实效。调整、充实管理层干部,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新型管理体系。
构建校园文化。首先,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融入文化的气息和文化的内涵,创建秉承传统文化的乐育石、达明桥以及四大教育功能园:根园、思园、梦园、静园。以此涵养学生探寻历史文化之根,探究科学文化真理,追求人生理想。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校园节日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等多元文化,使校园有生机、有品位。从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举办全校性的“体育节”和“文化艺术节”。为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尤校长亲自到球场和学生一起踢球,亲自登上舞台与师生高歌吟唱。校园的文化气息因此越加浓厚,师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此为契机,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如“新乐合唱团”、“健美操俱乐部”、“篮球社”、“书画协会”、“棋艺社”、“街舞社”、“新场古镇文化研究社”、“爱心社”、“音乐欣赏社”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构建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核心是敬业乐育。学校从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入手,倡导合作研究,协同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教学反思、行为改进的制度,制定有效教学的标准,编制具有新中特点的有效作业册。改革学业检测评价体系,现已形成了学生问卷分析、学生学习质量档案、班级学习质量档案的常态评价管理模式。
构建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的聚焦点是乐学达明。构建以“四明四至(明理至真、明德至善、明趣至美,明识至智)”为目标的德育工作立体框架,开发相应的德育校本教材,整体推进“达明”教育。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自我育德,自主管理,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综合素养,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启动学生导航计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构建课程文化。学校确立的课程文化包括三个基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弹性化、研究型课程特色化。学校逐步完善国家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开发与培育一批成熟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一些适合新中学生的具有新中鲜明特点的高质量校本教材。到目前为止,新场中学已经开发定型的自主性拓展兴趣类课程已达51门,而拓展型、研究型选修课程完全覆盖八大学习领域,达到260门。
两年来,通过大张旗鼓在五个方面创建“文化”、孕育“文化”。“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崭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已经开始深入到每个新中人的心底。前不久,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为陷入早恋而荒废学业,成绩直落千丈,他自己已经完全丧失了学习信心,家长也万念俱灭,不抱希望。于是孩子申请,家长同意,准备退学。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往年,由于担心影响学校成绩,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无不会“热烈欢送”。但这一次竟没有一个老师马上同意。因为在“文化育人”的新中人观念里,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成就一个学生的人生才是最大的价值追求。所以班主任找家长谈心,找学生谈心;谈不好,没关系,可以先回家想两天,先不要办退学。一个星期过去了,学生还是无动于衷,校长急了,打电话找来学生直接谈心,家长感动了,学生也终于感动了。重新回到课堂,学生的精神面貌已与往日判若两人了。
这个事实证明,新中这艘“温润的文化之舟”已初具形态。有尤校长的精心把舵,有新中人的真诚努力,它必将发育成一艘具备现代特质又富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教育之舟”,它将义无返顾地驶入大江大海,驶向世界、驶向未来。
在白墙灰瓦的新场古镇东南的区域,绿树丛荫簇拥着一片方正的红色现代建筑,它就是新场中学。阳光下,这片红色的建筑里泛着暖暖的春意,寄寓着尤校长温暖的情怀,也寄寓着新中人温润的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