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研究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顶岗实习管理现状为例,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远程管理,促进就业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顶岗实习 远程管理 改革建议
0 引言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以培养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使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时就能顺利就业。但如何更好进行顶岗实习的校外管理仍是高校毕业生管理的疑难所在,本文就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为例,探讨新形势下的学生顶岗实习校外管理的有效方法。
1 顶岗实习方面采取的措施
土木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结合我院对毕业生顶岗实习要求,根据系部学生管理及学生的就业特点,在2006年以来率先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改革,在系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方面已取得较大成绩。现阶段,我系在顶岗实习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1 成立就业指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有专职就业干事与辅导员,能迅速、直接地反馈学生情况与就业信息。
1.2 按照“1:10-1:50”的比例安排任课教师担任就业指导老师,支付相应课酬,并承担就业任务。
1.3 有一套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生实习的质量标准、任务明细以及考核标准,并对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就业指导小组成员提出管理要求,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1.4 在学生实习前进行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责任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
2 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但制度的完善与人的发展是需要同时进行的,且制度的完善并不是确保人才发展的唯一条件,关键还在管理实践。目前,我系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
2.1 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顶岗实习”的含义。“顶岗实习”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带薪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只单纯认为完成实习任务,顺利领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往往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环节——就业。这一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只以实习的待遇为标准,哪里待遇好,就算没有就业意向也无所谓,做完再说;另一方面殆误了学生就业的时机。我校提供的招聘信息以及各大小招聘会均在学生未毕业前进行,如学生固步自封,则忽略有利的就业信息,延误正常就业。
2.2 学生实习地域广,单位繁杂,管理难度大,导致教师无法进行透明的、近距离的监督和管理;教师对就业信息,学生就业动态掌握不全,间接耽误学生就业时机。部分学生在转换岗位和单位后,未能及时与实习指导老师及辅导员联系,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加上部分老师对学生实习、就业关心较少,没有正视就业的重要性,责任感欠缺,导致完成就业任务困难,不能按时完成就业任务,受到处罚后更失去积极性,恶性循环。
2.3 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实习单位在对学生实习情况有所了解后,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但很多学生觉得新的岗位与所学知识不一致后,会有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积极性受挫,导致频繁换岗或由于表现不佳失去就业机会。
2.4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维权和法律意识,对协议、合同等名词了解不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也有欠全面,因此容易中招聘陷阱。
3 顶岗实习建议
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远程管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技能检验,又能有效监督学生,推荐就业。本人经过对比和思考,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分工明确,就业任务落实到人。目前大部分学院均存在权责分工不明确现象,事事有人做,但收效不大,欠缺的就是责任追究的问题。如果任务交待下去,只说需要完成,那么在预定时间内必定无人完成,就算有人完成,质量也不高;而如果明确由某某人负责,那么在规定时间内,必定有人完成,且达标;因此应明确就业干事、专职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每个就业信息有专人负责,再组织应聘。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反馈、有成效。
3.2 加强维权意识,系部应在学生实习前加大对法制知识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签订文件的形式各具特征,了解签订就业证明的时机和消除不必要的顾虑。真正能够成为与大学生身份,阅历相适应的就业人。
3.3 加大远程管理力度,家庭、系部、指导教师、辅导员多管齐下,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就业。不仅是就业指导小组,实习指导老师也应定期做汇报,一月一报,汇报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情况、就业情况、疑难问题等。针对疑难问题和管理瓶颈,可以通过系部,甚至学院协助解决,对于未能联系上的学生,可以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
3.4 打好就业预防针,让学生树立“实习=就业”的意识。各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不仅是國计民生的问题,更是高校招生的保障。每年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1月到来年4月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阶段,可以说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是完全重叠的,应让学生把握顶岗实习阶段完成单位试用期,争取实现毕业就是就业,而不是失业。
3.5 按“到岸价”支付指导教师报酬。所谓到岸价是指按完成任务人数支付报酬的形式。即报酬分实习指导及就业指导两部分支付,即:实习指导基数*人数*月数+完成就业基数*人数。如某教师带实习人数20人,发放实习指导费用是20元/人/月,共指导实习7个月,完成就业费用100元/人,该教师所带学生中有18名学生成功就业,那么所得课酬为20*20*7+18*100=4600元。没有扣除,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心理上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3.6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系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在所获取的招聘信息中,由发布者或指定教师组织报名,再进一步安排应聘,既为学生和招聘方提供更安全便捷的见面交流机会,又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保住有可能流失的就业资源,走可持续就业道路。
3.7 有选择的安排顶岗实习。教师在推荐实习岗位时质量肥瘦不一。有的岗位是有就业意向的,且待遇不错,学生安居乐业;有一些岗位既没有就业意向,工作强度大,待遇又差,学生换岗的几率非常大。故在安排学生实习方面,教师应有选择地过滤实习岗位,以就业为前提推荐实习,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争取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样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不仅仅是为完成毕业而进行的,更多的是为了就业。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职业特色教育方式。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远程管理和长效监督,是确保工学结合质量、就业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环境复杂化、失业人口年轻化、就业区域扩大化,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隐患正在加大,保护好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一样是我们的责任。突破创新,才能走可持续就业指导之路。
参考文献:
[1]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 保障体系的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8,第9期.
[2]甘宇红.《优化顶岗实习模式 创新职业指导方式》,高教论坛,2009,第10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 远程管理 改革建议
0 引言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以培养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逐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使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时就能顺利就业。但如何更好进行顶岗实习的校外管理仍是高校毕业生管理的疑难所在,本文就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为例,探讨新形势下的学生顶岗实习校外管理的有效方法。
1 顶岗实习方面采取的措施
土木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结合我院对毕业生顶岗实习要求,根据系部学生管理及学生的就业特点,在2006年以来率先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改革,在系学生实习、就业管理方面已取得较大成绩。现阶段,我系在顶岗实习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1 成立就业指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有专职就业干事与辅导员,能迅速、直接地反馈学生情况与就业信息。
1.2 按照“1:10-1:50”的比例安排任课教师担任就业指导老师,支付相应课酬,并承担就业任务。
1.3 有一套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生实习的质量标准、任务明细以及考核标准,并对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就业指导小组成员提出管理要求,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1.4 在学生实习前进行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责任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
2 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但制度的完善与人的发展是需要同时进行的,且制度的完善并不是确保人才发展的唯一条件,关键还在管理实践。目前,我系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
2.1 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顶岗实习”的含义。“顶岗实习”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带薪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只单纯认为完成实习任务,顺利领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往往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环节——就业。这一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只以实习的待遇为标准,哪里待遇好,就算没有就业意向也无所谓,做完再说;另一方面殆误了学生就业的时机。我校提供的招聘信息以及各大小招聘会均在学生未毕业前进行,如学生固步自封,则忽略有利的就业信息,延误正常就业。
2.2 学生实习地域广,单位繁杂,管理难度大,导致教师无法进行透明的、近距离的监督和管理;教师对就业信息,学生就业动态掌握不全,间接耽误学生就业时机。部分学生在转换岗位和单位后,未能及时与实习指导老师及辅导员联系,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加上部分老师对学生实习、就业关心较少,没有正视就业的重要性,责任感欠缺,导致完成就业任务困难,不能按时完成就业任务,受到处罚后更失去积极性,恶性循环。
2.3 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实习单位在对学生实习情况有所了解后,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但很多学生觉得新的岗位与所学知识不一致后,会有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积极性受挫,导致频繁换岗或由于表现不佳失去就业机会。
2.4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维权和法律意识,对协议、合同等名词了解不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也有欠全面,因此容易中招聘陷阱。
3 顶岗实习建议
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远程管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技能检验,又能有效监督学生,推荐就业。本人经过对比和思考,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分工明确,就业任务落实到人。目前大部分学院均存在权责分工不明确现象,事事有人做,但收效不大,欠缺的就是责任追究的问题。如果任务交待下去,只说需要完成,那么在预定时间内必定无人完成,就算有人完成,质量也不高;而如果明确由某某人负责,那么在规定时间内,必定有人完成,且达标;因此应明确就业干事、专职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每个就业信息有专人负责,再组织应聘。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反馈、有成效。
3.2 加强维权意识,系部应在学生实习前加大对法制知识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明白签订文件的形式各具特征,了解签订就业证明的时机和消除不必要的顾虑。真正能够成为与大学生身份,阅历相适应的就业人。
3.3 加大远程管理力度,家庭、系部、指导教师、辅导员多管齐下,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就业。不仅是就业指导小组,实习指导老师也应定期做汇报,一月一报,汇报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情况、就业情况、疑难问题等。针对疑难问题和管理瓶颈,可以通过系部,甚至学院协助解决,对于未能联系上的学生,可以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
3.4 打好就业预防针,让学生树立“实习=就业”的意识。各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不仅是國计民生的问题,更是高校招生的保障。每年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1月到来年4月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阶段,可以说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是完全重叠的,应让学生把握顶岗实习阶段完成单位试用期,争取实现毕业就是就业,而不是失业。
3.5 按“到岸价”支付指导教师报酬。所谓到岸价是指按完成任务人数支付报酬的形式。即报酬分实习指导及就业指导两部分支付,即:实习指导基数*人数*月数+完成就业基数*人数。如某教师带实习人数20人,发放实习指导费用是20元/人/月,共指导实习7个月,完成就业费用100元/人,该教师所带学生中有18名学生成功就业,那么所得课酬为20*20*7+18*100=4600元。没有扣除,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心理上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3.6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系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在所获取的招聘信息中,由发布者或指定教师组织报名,再进一步安排应聘,既为学生和招聘方提供更安全便捷的见面交流机会,又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保住有可能流失的就业资源,走可持续就业道路。
3.7 有选择的安排顶岗实习。教师在推荐实习岗位时质量肥瘦不一。有的岗位是有就业意向的,且待遇不错,学生安居乐业;有一些岗位既没有就业意向,工作强度大,待遇又差,学生换岗的几率非常大。故在安排学生实习方面,教师应有选择地过滤实习岗位,以就业为前提推荐实习,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争取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样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不仅仅是为完成毕业而进行的,更多的是为了就业。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职业特色教育方式。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远程管理和长效监督,是确保工学结合质量、就业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环境复杂化、失业人口年轻化、就业区域扩大化,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隐患正在加大,保护好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一样是我们的责任。突破创新,才能走可持续就业指导之路。
参考文献:
[1]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 保障体系的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8,第9期.
[2]甘宇红.《优化顶岗实习模式 创新职业指导方式》,高教论坛,2009,第10期.